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混水阀芯和出水转换阀芯,水龙头本体设有冷水回流通道,出水转换阀芯设有与混水阀芯的混合水出口连通的进水口、与冷水回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该出水转换阀芯根据水温变化控制其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出水转换阀芯设有控制其第三出水口开启与否的控制部件,在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状态,随着第三出水口开启,该第三出水口连通进水口和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
本技术利用冷水回流通道对连接在水龙头与热水水源之间的水管中残留的冷水进行引流,使用户免于手动收集残留冷水,并解决浪费水的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和混水阀芯,该混水阀芯装于所述水龙头本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转换阀芯,该出水转换阀芯装于水龙头本体中;水龙头本体设有冷水回流通道,出水转换阀芯设有与混水阀芯的混合水出口连通的进水口、与冷水回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该出水转换阀芯根据水温变化控制其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出水转换阀芯设有控制其第三出水口开启与否的控制部件,在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状态,随着第三出水口开启,该第三出水口连通进水口和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处装有可被操作的出水嘴,该出水嘴与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水龙头本体中,并与出水嘴联动,以由出水嘴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可绕其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水龙头本体,所述控制部件为阀片,该阀片可绕其轴线转动,并通过一连杆与所述出水嘴同轴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设有若干出水口,随着所述出水嘴带动所述阀片运动,所述若干出水口之一朝下;所述出水嘴内具有与水龙头本体固定的内套件,通过该内套件限制所述出水嘴不朝下的出水口出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转换阀芯包括阀芯本体、活塞、记忆弹簧、弹性件和所述控制部件,阀芯本体装于所述龙头本体中,并设有所述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活塞、记忆弹簧和弹性件装于阀芯本体中,且记忆弹簧抵在阀芯本体的进水口所在的一端与活塞之间,弹性件抵在阀芯本体的第二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与活塞之间,通过活塞运动控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控制部件与阀芯本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包括两端贯通的阀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密封连接于阀壳的两端处,且第一端盖设有所述进水口,第二端盖设有所述第三出水口,阀壳侧壁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活塞、记忆弹簧和弹性件装于阀壳中;阀壳外套设有至少一密封套件,通过该密封套件与所述水龙头本体密封连接;所述控制部件装于密封套件或第二端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设有水流孔和导向孔,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导向杆和密封杆,导向杆穿过所述活塞的导向孔,对所述活塞的运动进行导向,密封杆短于导向杆,随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该密封杆开启或关闭所述活塞的水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阀座和阀管,所述混水阀芯装于该阀座,该阀座设有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冷水进口的冷水进水口和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热水进口的热水进水口,以及连通所述冷水回流通道的冷水出水口;阀管一端与阀座密封连接,该阀管中设有混合水通道和所述冷水回流通道,所述出水转换阀芯装于阀管中,且其进水口通过混合水通道与所述混水阀芯的混合水出口连通;阀管另一端构成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并装有所述出水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吸式混水阀,通过该自吸式混水阀将源自冷水水源的冷水与源自所述冷水回流通道的冷水汇流,并输出至所述混水阀芯。
10.一种节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以及储水容器,该储水容器连通所述冷水回流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节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吸式混水阀,该自吸式混水阀的进水口接冷水水源,该自吸式混水阀的自吸口连通所述储水容器,该自吸式混水阀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冷水进口。
技术说明书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的不少水龙头装有混水阀,可以出热水、温水或冷水。
由于水龙头与热水水源距离一般较远,使得当需要使用热水或温水时,经常需要先将热水水源与水龙头之间的水管内的冷水排尽,并且,由于水龙头的热水、温水和冷水均从同一个出水口排出,使得用户使用热水或温水时,为了方便使用,经常会直接将水管内的冷水排掉,这就造成水资源浪费。
此外,现有技术的这种水龙头还需要用户反复探测水温,才能得到合适的温水,导致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内容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和混水阀芯,该混水阀芯装于所述水龙头本体中;还包括出水转换阀芯,该出水转换阀芯装于水龙头本体中;水龙头本体设有冷水回流通道,出水转换阀芯设有与混水阀芯的混合水出口连通的进水口、与冷水回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水口、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该出水转换阀芯根据水温变化控制其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出水转换阀芯设有控制其第三出水口开启与否的控制部件,在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状态,随着第三出水口开启,该第三出水口连通进水口和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处装有可被操作的出水嘴,该出水嘴与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水龙头本体中,并与出水嘴联动,以由出水嘴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嘴可绕其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水龙头本体,所述控制部件为阀片,该阀片可绕其轴线转动,并通过一连杆与所述出水嘴同轴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嘴设有若干出水口,随着所述出水嘴带动所述阀片运动,所述若干出水口之一朝下;所述出水嘴内具有与水龙头本体固定的内套件,通过该内套件限制所述出水嘴不朝下的出水口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转换阀芯包括阀芯本体、活塞、记忆弹簧、弹性件和所述控制部件,阀芯本体装于所述龙头本体中,并设有所述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活塞、记忆弹簧和弹性件装于阀芯本体中,且记忆弹簧抵在阀芯本体的进水口所在的一端与活塞之间,弹性件抵在阀芯本体的第二出水口所在的一端与活塞之间,通过活塞运动控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控制部件与阀芯本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本体包括两端贯通的阀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密封连接于阀壳的两端处,且第一端盖设有所述进水口,第二端盖设有所述第三出水口,阀壳侧壁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活塞、记忆弹簧和弹性件装于阀壳中;阀壳外套设有至少一密封套件,通过该密封套件与所述水龙头本体密封连接;所述控制部件装于密封套件或第二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设有水流孔和导向孔,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导向杆和密封杆,导向杆穿过所述活塞的导向孔,对所述活塞的运动进行导向,密封杆短于导向杆,随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连通,该密封杆开启或关闭所述活塞的水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出水转换阀芯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转换阀芯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阀座和阀管,所述混水阀芯装于该阀座,该阀座设有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冷水进口的冷水进水口和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热水进口的热水进水口,以及连通所述冷水回流通道的冷水出水口;阀管一端与阀座密封连接,该阀管中设有混合水通道和所述冷水回流通道,所述出水转换阀芯装于阀管中,且其进水口通过混合水通道与所述混水阀芯的混合水出口连通;阀管另一端构成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并装有所述出水嘴。
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吸式混水阀,通过该自吸式混水阀将源自冷水水源的冷水与源自所述冷水回流通道的冷水汇流,并输出至所述混水阀芯。
本技术另提供一种节水出水装置,包括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水龙头,以及储水容器,该储水容器连通所述冷水回流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吸式混水阀,该自吸式混水阀的进水口接冷水水源,该自吸式混水阀的自吸口连通所述储水容器,该自吸式混水阀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混水阀芯的冷水进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的水龙头本体设有所述冷水回流通道,并装有所述出水转换阀芯,使得当需要使用温水或热水时,本技术可以避免连接在水龙头与热水水源之间的水管中残留的冷水直接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排出,并利用所述冷水回流通道对该残留的冷水进行引流,从而使用户免于手动收集残留冷水,使用户使用便捷,同时解决浪费水的问题。
此外,本技术在用户调节到热水档位时,出水即温水或热水,省去用户使用温水时多次探测水温的麻烦。
本技术全程机械式控制,无需增加传感器,无需用电。
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水嘴,由该出水嘴驱动控制部件,使控制部件安装更便捷,且操作方便。
3、所述出水嘴以转动形式进行安装,使其更方便装配和操作。
3、所述出水嘴设有若干出水口,并与所述内套件配合,使出水嘴转动不会改变出水方向,从而避免水流向侧面喷射。
4、所述出水转换阀芯包括阀芯本体、活塞、记忆弹簧和弹性件,使其结构非常简单,易于组装。
5、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阀座和阀管,使其结构非常简单,易于组装。
6、本技术的一种节水出水装置包括所述储水容器,能够收集管道残留冷水,使用户免于自己配备储水容器。
7、所述自吸式混水阀的设置,使本技术能够自动对冷水回流通道引流的冷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使用户免于手动处理这些冷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内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出水转换阀芯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密封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阀管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出水方向示意图一;图14是本技术的出水方向示意图二;图15是本技术的出水方向示意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