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火灾扑救
就近按下排烟口按钮等。
(二)灭火第二战斗力量的形成
灭火第二战斗力量是指:火灾确认后, 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 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值班室)值班
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按照《消防
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处置;
确认火警后,立即通知本单位专兼职
消防队员(消防应急指挥部的灭火、通讯、
单位发生火灾后,应按下列要求,迅
速形成灭火战斗力量,并依次有效开展工
作。灭火战斗力量形成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
灭火战斗力量形成流程
(一)灭火第一战斗力量的形成
灭火第一战斗力量是指:失火现场单位员工 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发现火灾后,单位员工应立即报警并呼喊附 近员工参与灭火救援;火灾现场或附近区域的工 作人员(包括失火楼层的服务员、安保人员、巡 查人员、管理人员等)听到呼叫后应立即赶往失
二、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 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 烧停止。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 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1、熟练掌握本单位、岗位疏散逃生路线 2、熟练掌握引导疏散人员程序 3、熟练掌握逃生设施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火场自救技能
2、及时告知火灾信息 单位要及时将火灾信息告知现场人员。消防值班人员 确认火灾后,有消防控制室的应立即启动火灾警报或应急 广播,向各区域人员通报火灾信息,引导大家有序疏散。 没有应急广播的,应由单位疏散引导员负责,通过呼喊等 方式通报火情,告知各楼层顾客及时疏散。
2、向单位和周围的人群报警
(1)大声呼喊报警。
(2)使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
(3)使用有线广播报警。
(4)派人到本单位及附近的专职消防队报警。
(5)农村可以使用敲锣等方法报警。
(二)报火警的内容
1、起火单位(个人)详细地址。 2、起火物种类及储量。
3、火势情况。
4、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号码。
• 2、其次,要知道如何通过消防控制中心启 动消防设施。 • 如通过报警器了解地下车库起火,头脑中 要反映出地下车库有哪些消防设施,在消 防控制中心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将控制中 心打到自动档上,相应的消防设施就会自 动启动,如果不能自动启动的情况下,要 立即手动启动。那么该启动哪些消防设施 呢?一般来说,有正压送风系统,排烟系 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⑴制定疏散计划 ⑵正确通报,防止混乱 ⑶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 ⑷管理人员撤离时应清理现场 ⑸从内部救出的被困人员首先要移至 火场上风阵地 ⑹在救护车未到达之前,全力实施心 肺复苏抢救
二、疏散的方法
三、单位组织疏散能力
单位要重点解决发生火灾时员工不会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问题。
(二)报警的对象
1、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2、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3、向周围人员发出火灾警报。 4、向本单位及附近专职、义务消防队报警。
二、报火警的方法及内容
(一)报火警的方法
(二)报火警的内容
(一)报火警的方法
1、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1)拨叫火警电话‚119‛ 。
(2)没有电话且离消防队较近时,可采取其它方 式到消防队报警。
火灾发生后应先报警还是先扑救火灾
通常情况下,发生火灾后报警与救火应当同时进行。因为救火是分
秒必争的事情,早一分钟报警,消防车早到一分钟,就能把火灾扑灭在 初起阶段;耽误了时间,小火就可能变成大火,小灾就可能变成大灾。
而且,火灾的发展常常是难以预料的,有时似乎火势不大,认为自己能
够扑救,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火势突然扩大,此时才向消防队报警, 就会使灭火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火灾损失的大小与报警迟早有着很大的
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1、明确疏散引导员
单位应当明确一定数量的疏散引导员,熟练掌握疏散程序和逃生方 法,熟悉本单位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负责在每个楼层、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正确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同时,单位也应 教育全体员工掌握基本的疏散逃生技能。
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工做到“四熟练”
疏散、救护等各个职能小组成员)向起火
部位集结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并拨打“119”
电话报警,同时报告单位值班领导。
本单位专兼职消防队员(消防应急指挥部的灭火、通讯、疏散、救护
等各个职能小组成员)接到火警通知后,应迅速向火场集结,到场后组 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接应灭火第一战斗力量进行灭火救援。灭火第二
战斗力量应服从消防应急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的统一指挥,第一战斗力量应协助第二
三、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 2 、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 物资是重点; 3 、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 火势蔓延猛利的方面是重点; 4 、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 危险的方面,处置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 5 、火场上的下风方面与其他方向相比,下风方 向是重点; 6、可燃物资集中的地方较其他地方是重点; 7、要害部位是重点。
二、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是指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 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 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义务消防队灭火时, 应根据火灾情况和本身力量灵活运用这一原则。对 于能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战机,就地取材,速战速 决;如火势较大,灭火力量相对薄弱,或因其他原 因不能立即扑灭时,就要把主要力量放在控制火势 发展或防止爆炸、泄露等危险情况发生上,为防止 火势扩大,彻底扑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斗,形成灭火第三战斗力量。此时,第二战斗
力量应协助第三战斗力量工作。
保证灭火设施完好有效
消防设施和器材是人民群众同火灾作斗争 的重要武器,是能否有效及时扑灭火灾的重要因
素。所以,我们要有效的扑灭火灾,就必须根据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配置必要的消
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以及时有效
地扑灭火灾。做好消防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与
第三节
安全疏散
一、人员的安全疏散 二、物资的安全疏散 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一、人员疏散应该遵循的原则
•
•
在人员集中的场所,火灾的突然降临,会使 众多的火灾现场被困人员感到大难临头,惊慌失 措,争相逃命,互相拥挤,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 亡。因此,在火灾发生初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 疏散被困群众、实行自防自救就成为了一个首要 课题。
(二)单位内部人员如何组织疏散
• 1、《消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制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着火单位内部人员若能 充分利用火灾初期的这段时间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可避免重大伤亡。
• 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应 该做些什么?
• 1、作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首先应该了解本 栋建筑都具备哪些防火灭火设施,安全疏散设施。 • 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 烟系统,消防电梯,楼梯间,室内消火栓系统等
2005年6月10日11时40分左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 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突发大火。死亡人数为31人,该宾 馆的老板姓杜,人称阿龙,是普宁人,火灾发生后就不 见踪影了。 据多名幸存的华南宾馆员工透露:‚刚开始时,只 是看见烟,我们都去救火了。后来,火大起来。我们就 救不了了。‛华南宾馆的一名厨师:‚当时我正在厨房 里为客人准备午饭,后来听见老板在外面喊‘二楼着火 了,大家快去救火啊!’‛该厨师反映这名被称为‚阿 龙‛的老板,发现着火却没有报警,但参与了救火,可 后来就不见他的踪影了。 阿美是华南宾馆二楼KTV包房上班的四川女孩。死里 逃生的她介绍:‚我们住在宾馆的四楼。起火时我们很 多姐妹都在房间里睡觉,客房的服务员根本没有通知我 们。‛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就是通过扑救初 期火灾的能力建设,使单位员工人人都熟 悉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建设、管理、维 护好消防设施和应急消防器材,掌握扑救 初期火灾的基本要领、基本程序,会报火
警、会使用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扑救初期
火灾,确保单位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将火
灾及时扑灭在初期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
一、形成扑救初期火灾的战斗力量
二、物资的安全疏散
(一)应急于疏散的物资 1、可能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 2、价值昂贵的物资。 3、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二)组织疏散的要求 1、将参加疏散人员分组。 2、先疏散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 3、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进行保护。 4、尽量利用各类搬运机械进行疏散。
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维护保养。
第二节 火灾报警
一、报火警的意义和对象 二、报火警的方法及内容
一、报火警的意义和对象
(一)及早报警的意义
(二)报警的对象
(一)及早报警的意义
经验告诉我们,在起火后的十几 分钟内,是灭火的关键时刻。 把握住灭火的关键时刻主要有两 点:一是通知巡逻人员利用现场灭火 器材及时扑救;二是同时向119指挥中 心报警,以便调来足够的力量,及早 地控制和扑灭火灾。 不管火势大小,都应及时报警。
战斗力量工作。 灭火第二战斗力量中的灭火、通讯、疏散、救护等各个职能小组应按
规定程序和要求实施灭火救援。
(三)灭火第三战斗力量的形成
灭火第三战斗力量是指:接到火灾报警后 赶到现场的公安消防队及增援消防队所形成的 专业灭火救援力量。 公安消防队或其他专职消防队到达火灾现
场后,迅速利用专业消防器材装备投入灭火战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 1、制定安全疏散计划。 2、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畅通。 3、维持好秩序,避免拥挤。 (二)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 1、应制定区间(两个出入口之间的区域)疏散计 划。 2、服务人员应熟悉计划,特别是要明确疏散路线。 3、地下建筑内走道两侧招牌、装饰物等均不得突出 于走道内。 4、地下建筑失火时,应立即启用事故照明设施。 5、服务人员在人员撤离后应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