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的变化看三十年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东部篇(戴昕)
我的家乡是江苏省扬州市,一个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千年古城,史称广陵。
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枢纽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在清末民初至建国初期由于航运业的凋敝而迅速衰落。
但是自1978年以来,扬州紧跟改革开放的脚步,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积极变革,时至今日,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现在问起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有些计划经济时期的记忆。
那时候没有纸质流通货币,只有各式各样的油票、粮票、布票,按人头分配。
那时候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衣服只有清一色的黑白蓝,并且由于生产的匮乏,即便是有钱也买不到有特色的商品。
但是当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后,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首先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20年前我的爷爷在广州工作,而今退休后不断向我提起那里作为改革开放领头羊的地位,沿海地区对外发展态势优良,进而拉动内陆地区持续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普遍有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图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上海对比)
那个时候国家发展的重点是第一产业,以国有工业为主,而当年的人们最常见的职业便是工人。
我的外婆外公年轻是都是国有企业里面的工人,当时他们面对的就是机械、车床这些发展重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的而今在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市场中,各式各样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也在蓬勃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提供给人们多样的职业选择。
在我的家乡,以旅游业为主,辅以养殖农业与轻重工业,欧企和日企的投资也加快了我们发展的脚步,使得鱼米之乡的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富足。
婚姻在30年前的社会还充满了特定时代的色彩,当时流行的“三大件”是结婚的标配,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而今社会在结婚时房与车是必不可少之外,还出现了许多丁克族、不婚族,人们对于性取向的差异也越来越包容。
我的一位远房表亲已经年近而立,仍然不愿意结婚,家人在担忧的同时也表示理解,毕竟随着社会的变迁,婚姻的观念也在慢慢变化。
(图为改革开放前的婚礼车队)
中部篇(孙文煊)
分配制度(均等制到按劳分配制)
交通
食物
西部篇(禄欣越)
消费水平
进出口
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一代95后而言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但在我们的祖辈父辈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3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
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