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井巷工程第二章巷道交叉口设计与施工.ppt
井巷工程第二章巷道交叉口设计与施工.ppt
3.为了施工方便和减少通风阻力,在井底车场交岔点,
一般应不改变双轨中心线距及巷道断面,在设计交岔点时,中
间断面应选用标准设计图册中相应的曲线段的断面。
2020/3/31
26
4.交岔点中间断面斜墙侧,按选用的斜率i每米巷道递 加i米。若交岔点采用砌碹支护,则每米架设一架的碹胎宽 度,亦应递加i米。
5.交岔点中间断面(扩大部分)拱高的确定方法与一般巷 道相同。 为了提高断面利用率可降低墙高或拱高。
窄轨道岔的号码M分为2、3、4、5和6号五种,按(8-24)
式可求得其相应的辙岔角应分别为28°04′20″、18°55′30″、
14°15′、11°25′16″和9°31′38″。可见,M越大,α越小,道 岔曲线半径R和曲线长度就越大,车辆就越平稳。
2020/3/31
10
2.道岔的类型、系列和型号 道岔的类型按其分岔型式可分成单开道岔、对称道岔 和渡线道岔三大类型。分别以拼音字母“DK”、“DC”和“DX” 表示。巷道交岔点使用的道岔是单开道岔与对称道岔,其技 术特征和适用条件见表8-1。 道岔的每一种类型由按规矩和轨型不同共有五个系列, 即615、618、624、918和924。其中第一个数字6或9表示轨 距为600㎜或900㎜;而后两个数字表示轨型为15kg/m或 18kg/m或24kg/m。
所选道岔的a、b、a值,支巷对主巷的转角;各条巷道的净
宽度、B1 、B2、B3及其轨道中心线至柱墩一侧边墙的距离
b1,b2、b3。此外,尚需确定往墩的宽度(一般取500mm), 轨道的曲率半径R。
交岔点的种类很多,在表8-2中列出了六类交岔点的计 算
2图020/和3/31计算公式。
16
2020/3/31
曲线的轨距加宽值
S P
0.18
S
2 B
R
轨距加宽的方法是,
外轨不动,将内轨向曲线 中心移动 S p
逐渐加宽或逐渐减小
的直线段距离(也称缓和 线)为d1=(100~300) S P
5
2020/3/31
3.曲线的外轨抬高 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运行时,如果内、外轨仍在同一平 面上,由于存在着离心力,作圆周运动的车辆通过车轮轮缘 就要向外轨挤压;增加了钢轨磨损和运行阻力,严重时车辆 就要向外翻或出轨。
线段车体的外伸 1 和内移 2 。
C2 C2
1
1
L2
B
S
2 B
8R
A1
2
S
B2 B
8R
D1 SB
L2
D2 A2
L1
C2 R R1
L——车辆长度,m;
2
L
SB——车辆轴距,m;
R——曲线半径,m。
7
2020/3/31
㈡窄轨道岔
1.道岔的构造
道岔的构造如图8-56所示,它主要有岔尖、基本轨、辙 岔、护轮轨、转辙器等部件构成。
P J [R (B3 b3 )]sin J (R b3 B3 ) sin
4)最大断面宽度TM
TM NM 2 TN 2
2020/3/31
而 NM=B3sinθ
TN B3cos 500 B2
5)自基本轨起点至柱墩的距离:
L2 P NM
23
2020/3/31
6)确定斜墙TQ的斜率i
能适用15kg/m钢轨的道岔,因此选取组合尺寸,即:α=14º15′、
a=3472㎜、b=3500mm。
2020/3/31
31
㈠设计交岔点平面尺 按表8-2中的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公式计算:
J a bcosRsin
=3472+3500cos14º15′-15000sin 14º15′=3172㎜
2)双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在道岔转辙中心前5m一段,双
轨中心线距应加宽200mm或200mm以上,并在其左、右各设
置5m过渡线段,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侧也要相应加宽。
2020/3/31
25
3)双轨巷道单侧分岔分支点,在道岔转辙中心前5m一 段,双轨中心线距应加宽300㎜或300㎜以上,并在其左设置 5m过渡线,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侧也要相应加宽。
2020/3/31
30
四、交岔点设计示例
某矿井底车场一交岔点,主巷是单轨双人行道净宽2700mm的巷道,
支巷是单轨净宽2400mm的巷道,采用ZK7-6/250架线式电机车运输,道
岔为DK618-4-12单开道岔;设汁要求巷道转角为δ=45°、弯道半径
R=15000mm;交岔点穿过f=3的岩石,选用料石砌碹,半圆拱形断面。
图8-54为外轨抬高计算示意图。
h 100 S PV 2 R
外轨抬高的方法是垫厚外轨下 面的道渣。值。外轨抬高的渐变 段距离d2=(100~300)Δh
2020/3/31
6
4.双轨曲线线路轨中心距的加宽
当车辆在曲线段运行时,为防止双向行驶的车辆相撞,
C1
双轨曲线线路的轨道中心距应适当加宽,如图8-55所示为曲
2020/3/31
15
三、交岔点设计
㈠平面尺寸的确定
确定交岔点平面尺寸,就是要定出交岔点扩大断面的起
点和柱墩的位置,即交岔点斜墙的起点至柱墩的长度,定出
交岔点最大断面处的宽度,并计算出交岔点单项工程的长
度。
在设计前,应首先确定各条巷道的断面及主巷与支巷的
关系,并以下述条件作为设计交岔点平面尺寸的已知条件:
4)单轨巷道对称分岔点,两侧均应加宽。 5)双轨巷道分支点,从弯道曲率中心向右开始加宽200mm或
200m以上,并在其左设置5m过渡线,因而在此范围内,巷道外
侧也要相应加宽。
6)双轨巷道对称分支点,从弯道曲率中心向左3m段,两轨
中心线均应分别向外移动200mm或更多,即双轨中心线加宽
400mm或更多,并在其左也设置5m过渡线段,巷道也就要相应 加宽。
2
3
4
5
1
6
1—岔尖;2—基本轨;3——辙岔;4—护轮轨;5—拉杆;6—转辙器
2020/3/31
8
2020/3/31
9
岔尖是道岔的最重要的零件,它的作用是引导车辆向 主 线或岔线运行。
辙岔是道岔的另一个重要零件,其作用是保证车轮轮缘 能顺利通过。它是由岔心和翼轨焊接钢板而成,辙岔岔心角 α(简称辙岔角)是道岔M的最1重ctg要参数。用它的半角余切的 1/2表示道岔号码M,即 2 2
根据上述条件,考虑主巷已是双人行道,因而交岔点内不再加宽;
交岔点内支巷选用标准设计中的曲线段断面。参考标准断面图册,决定
取B1=根B据2=交27岔00点㎜穿,过b1f==b32的=1岩33层0和㎜交;智B3点=2各70断0㎜面、净b宽3=度15,7决0㎜定。各断面拱壁
厚度: 为
d1=T1=300mm、d2=T2=300mm、d3=T3=300mm。扩大断面处均
H Rcos bsia
=15000cos14º15′+3500sin14º15′=15400㎜
cos1 H 500 b2 R b3
cos1 15400 500 1330 15000 1570
=35º02′
P J [R (B3 b3 )]sin
强支护的长度,自柱墩起3~5m(计算时,取为2m)。 2) 对于砌碹交岔点,巷道净宽度是由小到大渐变的,在
巷道宽度变化的长度内,按最大宽度选取拱壁厚度。分支巷 道拱壁厚度,按各自的净宽度选取。
3)柱墩的宽度一般为500mm,长度一般为1~3m,通常 取2m。对光面爆破完整地保留了原岩体的柱墩,可按支护厚 度考虑,不另加长度。
求算斜率i0
i0
TN B1 P
根据i0值的大小,选取i为0.2或0.25
或0.3,个别情形可取0.15。
7)确定的斜墙起点Q到交岔点扩 大断面部分的长度:
L0
TN
i
B1
8)变断面的起点至基本轨起点的距 离Y:
Y=P-L0 9)交岔点工程的计算长度L:
L=L2+2000
24
㈡交岔点的中间断面 1.交岔点各中间断面的宽度,取决于通过它的运输设 备的尺寸、道岔型号、线路联接系统的类型、行人及错车的 安全要求。 2.考虑到运输设备通过弯道和道岔时边角会外伸,交岔 点道岔处的中间断面应加宽,加宽要点如下: 1)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在弯道内侧加宽100㎜。其外侧 因外伸值不大,可不再加宽,但若安全间隙很小,则应加宽200 ㎜。加宽范围为道岔转辙中心(理论中心)左边5m和右边1 m。
20m、25m、30m 、35m 、
42002m0/3/3等1 。
3
2.曲线的轨距加宽 1)轨距 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缘之间的距离SP 2)轮距 两车轮轮缘外侧工作边的 距离SW 3)X 轨距、轮距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
SWBiblioteka SPX2020/3/31
4
4)轨距加宽 图8-52是车辆在直线和曲线线路上运行状态图。
17
2020/3/31
18
2020/3/31
19
2020/3/31
20
2020/3/31
21
2020/3/31
22
1.单轨巷道单侧分岔点(图8-58)
1)曲率中心O的位置
J a bcosRsin
H Rcos bsia
2)确定θ
cos1 H 500 b2 R b3
3)基本轨起点至变断面终点的 水平距离为P:
第四节 平巷交岔点设计与施工
一、交岔点的类型 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的地点,其类型如图8-50所 示。
2020/3/31
1
按支护方式不同交岔点可分为简易交岔点和碹岔式交岔点。
碹岔式交岔点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 交岔点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