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催化剂技术交流会发言材料一、当今催化裂化工艺所处的地位:1、重油轻质化工艺主要有:重油加氢工艺;重油催化工艺;延迟焦化工艺。
2007年中石化加工原油1.7亿吨(占全国的52%),其中催化装置加工了0.47亿吨原料油,占原油一次加工量的28%(其中掺渣量约为0.16亿吨,占原油一次加工量的约10%;延迟焦化加工渣油量占原油一次加工量的17%;合占原油一次加工量的27%,约占全部渣油量的90%以上)。
2、催化与焦化的区别:分析:渣油不算太差,去催化更简单,但是烧焦负荷太大(可称为催化CFB锅炉);加氢催化组合液收最高、产品质量最好、也最为环保,问题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耗氢1.5%;能耗23kgEO/t,一年一次的换剂费用8000万元,310万的建设费用10亿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006年统计,美国82%,日本91%,俄罗斯40%,中国仅为14%)。
[丁烷脱沥青+(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的效果与[焦化+(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相比哪个更好(新建青岛大炼油和扩建洛阳石化等均为该流程)?前者约30%的脱沥青油如何处理?约70%的脱油沥青还要去催化;后者以生产柴油为目的等。
1)延迟焦化生焦率比渣油催化要高。
2)延迟焦化装置用于加工高硫、高金属、高残炭的原料油;主要产品是柴油;为催化提供改质原料油(焦化蜡油);焦化汽油马达法辛烷值约68、烯烃50%,不宜作为汽油调和组分,可作为化工轻油(乙烯裂解料和催化重整料);焦化液化气含烯烃少,不能作化工原料,更适合作民用烃;焦化干气适合作制氢原料或燃料。
3)催化裂化装置主要用于加工低硫或含硫、低金属、一定残炭的原料油;主要产品是运输燃料汽油和化工原料轻烃(液化气);催化烧焦部分相当于“CFB”锅炉,为全厂提供部分动力蒸汽[其能源热效率约90%;其能源利用效率(熵)约60%已超过一般加热炉和锅炉;对装置能耗的影响是:反应生焦率1%,装置能耗增加1-2个单位]。
3、三种重油轻质化工艺的效益比较:通常情况下,原油价格越高,重油加氢组合工艺(重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效益就越好;原油价格越高,延迟焦化的效益就越差。
4、前几年催化裂化工艺所遇到的突出问题有:汽油质量问题和汽柴油价格。
质量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主要得利于反应工程的改进和催化剂、助剂的研发加之质量指标的放宽);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形成联动机制的时间将不会太久,催化裂化工艺方兴未艾,新一轮的催化装置建设已经开始。
5、油变焦与煤制油不仅矛盾而且也不符合国情(实现更多渣油轻质化。
据了解,目前日本只有两套延迟焦化装置,最多只有1340万吨,占全部渣油处理能力的21%)。
2007年全国进口原油量已占加工总量的50%,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40%,主要是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达到50%后,将更多依赖政治;而对外依存度到达60%以后,将依赖军事,美国为70%,我们能行吗?)。
二、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工艺中所处的地位决定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四:工艺、原料、催化剂和操作条件。
延迟焦化生焦率比渣油催化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催化剂。
催化裂化只因有了催化剂,才使得反应时间大为缩短,其结果是:在反应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干气、焦炭的产率大幅度降低。
生焦是时间的函数并与其成正相关;干气是(温度+时间)的函数也与其成正相关,催化剂的重油裂化能力越强,反应条件苛刻度就越低,干气产率就越低;催化剂的重油裂化能力越强,单程转化率越高,焦炭产率就越低。
催化裂化是脱碳工艺(裂化反应和氢转移反应),原料油性质越重,原料油含氢量越少,轻烃液收就越低、质量也越差。
三、举例说明,催化剂性能、原料油性质对产品分布的影响对曲线进行分析:两次曲线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次是催化剂活性增加3-4个单位(主剂单耗增加了0.4kg/t);一次是原料油性质好(掺渣比减少了10%)。
1、第一个高峰:发生在2007年7月份,轻烃液收高的主要原因是:平衡催化剂活性增加了3个多单位,由59增加到62。
2、第二个高峰:发生在2018年1月份,轻烃液收高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原料油性质好,掺渣比减少了10%,由36%减少26%。
且原料油多为临盘渣油和蜡油,且混蜡油中直蜡油所占比例也较大。
3、2007年3月份,轻烃液收80.25%,掺渣比26.95%;2007年3月份,轻烃液收是80.56%,掺渣比36.77%。
在掺渣比提高的条件下,轻烃液收仍然很高的主要原因是:后比前的平衡催化剂活性高了3个多单位,由59提高到62。
两次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都与加工进口罕戈原油有关。
1、罕戈原油的减压渣油API只有8.44。
2、罕戈减压渣油的钒含量是58.6ppm,是胜利混合减压渣油的12.6倍;是临盘减压渣油的8.1倍。
2018年1-3月份原油种类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1、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6年1~12月份为34.9%;2007年1~7月份为36.9%;2018年1~3月份41.3%。
2、进口原油的品种也在发生着变化。
2006年1~12月份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扎菲洛原油(12.3%),其性质属环烷基,原油API是29.3、含硫是0.28%、含酸是0.89%;减压渣油API是9.9、含硫是0.61%、含钒是16.9ppm。
2007年1~7月份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塞巴原油(8.4%),其性质属中间基,原油API是30.2、含硫是0.64%、含酸是0.62%;减压渣油API是10.9、含硫是1.4%、含钒是28.3ppm。
2018年1~3月份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罕戈原油(13.3%),其性质属中间基,原油API是28.9、含硫是0.65%、含酸是0.90%;减压渣油API是8.4、含硫是1.3%、含钒是58.6ppm。
以上原油的主要性质见下表:近期二催化原料油性质发生的变化分析:原料油中重金属V含量增加了2.1倍。
近期二催化系统催化剂性能发生的变化分析:平衡催化剂上的V含量增加了37%;催化剂活性降低了3个单位。
计算原料油中重金属V的实际含量1)3.7*10-6*103=1.0*XX=3700ppm金属V吸附率=2760/3700=75%2)Y*(150*24*34)=350*3520Y=10.1ppmX=10.1/75%=13.4ppm在较短时间内,平衡催化剂上V含量的快速增加,将导致催化剂活性的急剧下降(有效V含量高)。
2007年8月份二催化系统催化剂性能发生的变化分析:平衡催化剂上的V含量增加了30.1%;催化剂活性降低了4.8个单位。
四、如何选择适宜的催化裂化原料油1、石蜡基原油的减压渣油,可考虑大部分或全部去催化裂化装置加工;中间基原油的减压渣油,可考虑部分去催化裂化装置加工;环烷基原油的减压渣油,可考虑少部分或不去催化裂化装置加工。
2、控制催化原料油金属V含量最高不大于20ppm;控制金属Na含量最高不大于8ppm。
3、催化原料油S含量一般在1.0%左右,控制最高不大于2.0%。
4、SW公司提出控制催化原料油K值不低于11.8,低于此值需进行预处理改质。
催化原料油残炭一般在7.0%左右,控制最高不大于9.0%。
五、如何提高、控制、保持催化剂性能(活性、选择性)1、加工石蜡基原料油活性控制59±2;加工中间基原料油活性控制62±2;加工环烷基原料油活性控制65±2。
2、平衡催化剂V含量控制不大于7000ppm,平衡催化剂Na含量控制不大于4000ppm(新鲜催化剂单耗2.0kg/t)。
3、在确保催化剂再生效果的前提下,系统催化剂藏量尤其是再生器藏量越少越好;再生温度的控制不宜过高,最高不大于710℃。
4、再生器注水(蒸汽)量越少越好,再生斜管(包括:半再生、循环等)及滑阀的松动、吹扫介质最好用风;提升管预提升介质最好用瓦斯。
5、对新鲜催化剂的要求:减少扩散阻力提高其可接近性,故需要丰富的大、中孔并具备一定的表面活性,以提高重油大分子的裂化能力;对加工原料油性质特别重的装置,建议不选用多功能催化剂,必要时可加入所需要的助剂等。
小结:1、FDFCC-Ⅲ灵活多效双提升管主要优点:1)掺渣能力强,重油裂化反应与汽油改质反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2)焦炭产率相比MIP要低,干气产率相比RFCC要低。
3)高低反应温度均降硫率约40%(脱氮率约75%)、降烯烃率约70%;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在汽油管反温度大于500℃后增加,马达法辛烷值MON则在500℃以前增加。
4)液化气产率(含丙烯)相比MIP要高。
5)操作弹性(汽油管反:设计进料量的50%、反应温度最低480℃,生产操作正常)相比MIP要大得多。
6)柴油质量相比MIP要好得多(如果对副分馏一中进行单独回收处理,其柴油质量会更好)。
7)油浆固含平均小于2.0g/l。
8)为下一步汽油后加氢质量升级创造了条件(汽油辛烷值非但不降反升)。
2、FDFCC-Ⅲ灵活多效双提升管主要缺点:1)装置能耗相比RFCC增加了约10个单位、相比MIP增加了约7个单位。
2)汽油苯含量相比MIP要高,550℃条件下增加近一倍,由0.5%,增至1.0%(基本能够满足明年底汽油升级后不大于1.0%的标准)。
3)催化剂机械磨损增大,催化剂烟囱损失相比RFCC增大了0.2kg/t-0.3kg/t。
不打算掺炼更多的渣油,不存在柴油质量问题,不考虑更多的增产轻烃,生产更多的汽油产品,汽油烯烃只考虑满足国Ⅲ要求,优先考虑采用MIP技术(青岛、海南大炼油均采用此技术)。
反之,打算掺炼更多的渣油,存在柴油质量问题,考虑更多的增产轻烃,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产品,汽油烯烃已经考虑满足国Ⅳ(25%)要求,可重点考虑采用FDFCC-Ⅲ技术。
由于材料准备时间仓促加之个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2018.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