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 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 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 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 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肥沃的耕地 集中连片布。
1、自然条件(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山地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地 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森林资源蕴藏量大,优质 商品木材产地,我国三大 林区之首 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 种植业
主要地形 平原
高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势平坦, 有优质
草场资源,为畜牧业 的发展提供条件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 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 墒情。
1、自然条件(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地形 地形多样, 农业经营方 式多样。
1、自然条件(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
地形 水源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径流量大, 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有春、夏两个汛期, 含沙量小 有结冰期
地形 水源 土壤 )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温暖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旱涝灾害和热量不足给东北地区带来很多 不利影响。
描述东北地区 等降水量线和 等温线的分 布特点。 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气温: 由南向北递减.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 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 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主要分 布地区
主要物产
优势自然条件
小麦 玉米
水稻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东北地区 成为我国 农业机械 化水平最 高的地区 之一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生 产区域 农业区 主要分 布地区 主要物产 优势自然条件
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广阔,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松嫩平原、 小麦、玉米、 三江平原、 大豆、水稻等 辽河平原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条件
国际国内 市场广阔;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农业商品率高; 政策支持; 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较高; 工业体系完整,是我国重工业基地,良好的 工业基础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工业基础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 生产 区域 农耕 区 林区 畜牧 区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116° 120° 一、东北地区概况53°
125°
130° 135°
1、范围
黑龙江、 包括______ 吉林 、______ 辽宁 、 _____ 内蒙古 东部 _______ 2、位置
50°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45°
40° 东北地区位置
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
热量 光照 降水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气 候
自 然 条 件
农业区位选择 (对土地的 合理利用)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生产习惯
科技
工业机械
其中,有些条件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在区 域农业发展时,该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 条件,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自然条件( 气候
1、自然条件(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 部、三江平原西部
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
有机含量高,土 层深厚、肥沃、 生产力高
1、自然条件(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黑土、黑钙土,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是我国 有机质含量和 氮素含量最高 的土壤。
林业区
畜牧区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 (人工林)
兴安落叶松
白桦林 红松
东北三宝:
貂(皮)
鹿茸
人参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 布地区 主要物产
小麦、玉米、 大豆、水稻等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等
优势自然条件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市
场
改善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⑴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 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广阔,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山区宜林地广, 森林树种丰富。
松嫩平原、 农耕区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 林业区 和长白山区
畜牧区
呼伦贝尔草原
科尔沁草原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 布地区 主要农产品
小麦、玉米、 大豆、水稻等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等
优势自然条件
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广阔, 土壤肥沃。 山区宜林地区广, 森林树种丰富。 地形平坦, 降水较多, 草场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 农业区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林业区
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区
呼伦贝尔草原、 马、牛、羊 畜牧区 科尔沁草原等
干 西
农林牧
湿 东
北 冷
牧业 农牧 农耕 农林 林业
渔业
渤海、黄海
方法指引: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发展特点、布局
存在的问题 今后的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主要原因于( D ) A.宜农荒地多 B.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C.水热条件优越 D.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且土壤肥沃 2、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 因是( B ) A、我国粮食存储量已经相对过剩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三江平原土壤贫瘠 D、沼泽太多,不利于开发
森林再遭劫难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代价: 1. 过度开垦宜林地、草场、沙丘等,造成生 态环境的破坏。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农产 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 结构不合理。 5.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课堂探究
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开发 中出现的问题,假如您是一 位决策者,请您提出东北地 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领 域 类 型 问 题 对 策
耕地
环
林地 草地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 破坏严重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资 源利用失调
调整 推进
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加强
加快
3、当前东北地区的森林积蓄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环 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B) A.森林资源的退化 B.过量砍伐和森林火灾 C.过多人员的旅游活动 D.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
4、下列在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属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 过程为( D ) A、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 B、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C、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 D、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南 暖
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 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东西 部草原、森林面积缩小 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水稻、春小 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 发展迅速
•东北粮仓安天下
东北三省以占中国近六分之一的耕地,提供 了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粮。仅黑龙江的农垦集 团, 2008年的粮食产量就达到284亿斤,重要的不是它的 绝对值,而是它的商品率,它生产的粮食当中 91.5% 都是商品粮。这是什么概念呢?光是这个农垦集团提 供的商品粮,就能满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加上港澳 地区和全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吃一年还有余。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四、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黑土的感叹”
我国东北地区50多年初垦 时,一般都有60—80厘米 厚,最深的地方达1米
东北的侵蚀沟有40多万条, 每条都占地10亩以上;黑 土层几乎流失了一半
松花江流域沼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呈现逐年减少的 趋势。目前,由于人类的连年开垦,以及乱砍滥伐等造 成水土流失使江河、水库的淤积、沼泽湿地的淤塞,本 区湿地已经减少70﹪左右,湿地仅存约0.65万平方公 里,直接威胁了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