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格雷投资致客户的一封信

2011格雷投资致客户的一封信

2011格雷投资致客户的一封信致尊敬的格雷投资者:2010年上证指数从3277点全年震荡收报于2808点,下跌14.3%。

同期深证指数从13700下跌到12458,下跌9.1%,我们的客户平均收益率为-9.8%:很明显应对了我去年在致投资者信中的判断,“2010年的投资回报率很难出现像2009年那样丰厚”。

当然也比我们预想的更要糟糕一些,特别是我们看好的一些优质低估的股票表现的并不是很好。

这也是格雷投资07年以来最差的一个成绩单。

当然,我们一贯认为评价一个投资管理人的业绩好坏应该用长期的眼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年,总会有某个人做到非常高的收益率,但是第二年或只是以后的几年不可能还是那个人,证券市场每个月的收益冠军都可能做到30%以上,但真正成就万倍回报的投资大师却是年复合收益率仅仅20%多一点的巴菲特,因为他持续了将近60年。

这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岁月中努力做到的。

就长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业绩,我们的成绩单还是相当不错的,自2007年以来的四年间,总投资收益率为443.9%,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2.7%。

下图为2007年以来的投资收益图表:北京格雷投资回报:时间格雷投资收益同期上证指数格雷VS上证升幅2007年176.1%96.7%+79.4%2008年-2.1%-65.4%+63.3%2009年123.3%80.0%+43.3%2010年-9.8%-14.3%+4.5%07年以来总收益443.9%5.0%+438.9%由于无法找到私募基金的四年的相对完整的可比较数据,所以我们只列出了公募基金的业绩对比情况,我们在过去四年的“长跑中”我们的业绩仅次于华夏大盘精选,位列第二名。

虽然私募基金的数据无法完整统计,但是我们依据大部分公开的资料判断,我们的业绩应该也是在绝对前列。

与公募基金业绩对比:(2007.1.1-2010.12.31)基金名称累计增长率(%)排名华夏大盘精选463.19%1格雷投资438.90%2华夏红利203.52%3大摩资源优选(LOF)183.36%4华夏中小板ETF177.53%5华夏优势增长176.63%6中银中国163.58%7泰达成长161.47%8兴业全球视野156.16%9嘉实增长153.51%10国富弹性153.16%11数据来源:晨星网(Morningstar)如何衡量我们的投资业绩评价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当然首先要看该企业的利润是否在增长,与全行业平均增速的对比更是我们关心的指标,当然获取增长付出的代价更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最好体现,那么作为投资者该如何衡量我们自己的业绩呢?我们在进入投资管理行业之前就认为,衡量我们完成或未完成的工作要有一个理性和坚定的标准。

那就是一定要为投资者创造出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即跑赢指数。

虽然行业内还有其他标准,比如作为资产管理方的投资业绩与客户自己的业绩去比较。

这种标准在很多客户心里有一定的认可度,因为你们当初选择专业投资人为你管理财富的初衷就是首先要超过自己,当然一个前提是作为投资者也要在合作期间自行投资决策和执行,而不是拿过去的历史业绩去与未来的业绩作对比。

而一般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专业人士胜出。

所以,这种衡量标准看似有道理,但随着投资者的成熟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长期来看并不能站住脚,因为这仅仅是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存在于投资市场的最基本条件。

当然,也有很多的投资者由于更加担心风险和厌恶亏损,他们希望在反复无常、变化多端的市场下每年都能取得绝对正收益。

在2008年的这种单边下跌状况下,能取得正收益的最简单的方法不是持有任何股票等波动性大的资产,而是买入债券或存入银行吃利息就可以轻松达到毫发无损,但是这种操作手法的结果必然会在接下来的2009年里甚至是大牛市中大幅跑输指数,投资业绩很可能在排行榜垫底。

所以,追求绝对正回报,以此为业绩衡量标准可能只有在市场下跌的年度内才有说服力,而在市场上涨的年份里,并不能充分衡量资产管理人的工作表现。

这就好比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通过调换赛马的等级与齐威王的马比赛,虽然最终赢得了比赛,但并不能得出田忌的马就比齐威王的马出色的结论。

我们认为,将上证指数作为我们的比较基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因为投资者持有某一指数基金几乎不费什么代价就能赶上投资管理人的业绩。

那么,你们有什么理由为我们仅仅创造同样绩效而付费呢?当然时间因素似乎更加重要,因为再优秀的投资管理人也不能在任何阶段都战胜市场,而投资本身更像1万米的长跑,每100米的第一名往往不是最终的冠军,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资产长期的复合增长,而不是其中某个阶段的账面资产变化。

如果我们只拿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去评价资产管理人的业绩,那么本质上是在做“赌马”似的撞大运,肯定是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坏。

当然一年的时间看起来有其合理性,但是实际上,在一段更长时间内的业绩才是比较好的考验。

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选用上证指数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格雷投资的业绩看起来很不错,连续四年跑赢指数,而且总收益率超越指数接近百倍,当然超越指数的倍数较多,主要是因为近四年上证涨幅太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比较的说服力。

就像如果上证涨幅只有0.01%的涨幅,那么谁创造了10%的收益率就超越指数1000倍。

就长期而言,如果我们的年复合收益率能战胜上证指数十到二十个百分点以上,我将会感到满意,别忘了是长期而言。

也许有的投资者对超越指数20%并不满意,但我要告诉大家是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未来几十年的投资生涯。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复利收益表。

复利收益表:年收益10% 20% 30%10年收益2.6倍6.2倍13.8倍20年收益6.7倍38.4倍190倍30年收益17.5倍237.4倍2620倍40年收益45.3倍1469.8倍36119倍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0%和30%的收益率虽然每年的差距只有20%,但是以30年计,将是17倍与2600倍的差异,以40年计则是45倍与3万6千倍的差异。

这也是巴菲特年复合20%多收益率即成为世界的投资大师,因为他做到了将近60年。

从收益率表中我们还应该清晰地看到,如果有谁给你讲一个月能轻松赚10%的故事,你不妨给他讲讲100万的本金让他帮你10年成为中国首富的经典(10年120个10%是9万多倍)。

另外,从上表中数据看我还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我们过去四年52.7%的历史复合收益并不能代表未来预期收益。

不然,在年53%的复利作用下,20多年后我们资金量最小的投资者也会拥有十多亿的财富(20年53%复合收益结果是近5000倍),这对我们亦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如我们一贯认为,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被投资企业价值成长和估值变化两部分(分红收益较少不在讨论之列)。

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了两次接近1倍的上涨和一次65%的大幅下跌,我们幸运的赚到了这两次上涨的收益,但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来自估值变化的收益在这四年的投资收益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指望未来与过去那样,四年中有两轮大的牛熊变化是不太现实的。

并且,从长期来看,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未来市场估值波动范围慢慢会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这为我们未来创造超额收益的条件也随之大幅减少,这一令人不愉快的趋势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的牛熊自身规律是不会被打破的,市场先生未来依然将不断的犯错,只不过错误的幅度可能会小些,周期可能会长些,因此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从而长期战胜它,我们依然信心百倍。

同时,更为重要的,来自企业价值成长的投资收益是我们更加重视的,也是我们能够主动把握的,这部分收益也将是我们长期战胜市场的最有力保障,因为从一个超长周期来看,指数的涨幅将大致反映市场中所有企业的价值平均变化情况,而优秀企业的长期价值成长必将超越平均水平是相当确定的。

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甄别优秀企业的能力和对企业价值的判断能力,在这一点上,对于有过多年企业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投资团队,也依然充满信心。

当然,我们可能达到的任何一个优秀纪录,其相对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都不太可能总是稳定的。

如果这种纪录可能被实现,那么我们尽可能这样做:在股票市场稳定或是下跌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而在股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获得与平均水平持平或者略高的投资业绩。

如果有一年我们投资收益下降了10%,而市场平均下降了40%,这与我们和市场都上升了80%相比,就算是业绩非常突出的一年。

我们希望做到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取得超过上证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的回报,而不关心我们是否在某一年中超越了或者低于上证指数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明白这一点,你们对此所表现出的赞同和理解应当不仅仅是表现在我们的表现超越市场的时候,更希望要在我们某一年的表现低于市场的时候。

以上是我的投资哲学,我把它再次告诉大家,是因为我们经常有新的客户加入,我想确保他们能明白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业绩衡量标准。

我相信,我们的客户和朋友们,都是一些希望将资金交给我们管理5年甚至10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投资者,你们并不会过多在意股价短期的表现,至少我们作为资产管理人是这样的。

只要知道你是在做正确的事情,是在做正确的投资决策就够了,至于市场何时会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去打分,我们很难确定,至少我们觉得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不确定股价短期会如何表现。

一笔长期来看非常优秀的投资,但用短期来看可能很糟糕,比如2001年上市的贵州茅台至今复权价已上涨20多倍,无论从上市至今企业利润和股价的涨幅,还是上市时90亿的市值与茅台的品牌价值相比,2001年对茅台的投资都是一笔非常优秀的投资,但如果这笔20多倍收益的优秀投资如果用短期来衡量,这个短期甚至是2年,这笔投资则显得非常垃圾,因为到2003年茅台实则曾跌到过60多亿,下跌30%。

我之所以用这么多篇幅来介绍我们的投资目标和业绩衡量标准,就是希望我们的投资者能最终成为与我们分享千百倍回报的大赢家,而不是为短期的蝇头小利或是账面浮亏而成为掉队者。

私募基金行业创新者---格雷一期标准化合伙制阳光私募产品诞生对于我们而言,除了投资之外,2010年的另外一件值得记录的事,就是在年末成功发行了格雷一期阳光私募产品。

由于信托账户一直封闭等原因,我们暂时避开了发行信托产品这条路,而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后,联合上海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只标准化的合伙制阳光私募产品---格雷一期,发行期间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超额认购,致使我们的认购门槛不断抬高,而且我们一贯希望那些更加认同我们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加入我们的产品,我们也会在2011年继续发行后续的产品,希望没有加入格雷一期的朋友,及时留意我们。

由于过去的一年,包括格雷一期客户在内的很多新的投资者加入了我们,这里有必要向我们的新客户回顾一下我们近几年的投资历程(了解格雷投资历程的老客户可以跳过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