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物回流不能仅靠“买卖”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回归了!想必这则新闻会让很多人心头一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多世纪前,被一位挪威军官买走的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将在2014年秋季“重归故里”。
这些石柱是挪威卑尔根一家博物馆收藏的2500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
据2013年12月达成的协议条款,中国商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作为回报,这些石柱将于今年9月被送回中国。
原来又是一次花钱“买来”的回归。
虽然这件事的个中详情有待公布,但笔者认为,通过购买让文物回流的路子不可持续。
我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精品。
而更让国人扼腕的是,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着国耻家仇。
鸦片战争后,我们被西方列强踩在脚下,千千万万的文物珍品、古籍善本频频流失,或被抢走,或被偷走,或被买走。
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目前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难以计数,想来也是个天文数字。
资料显示,目前仅仅在法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文物就有约260万件。
让文物回归故土,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可是应该怎么回归?买?或者利益交换?这些方式显然无法持续。
此前,追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一事曾引发广泛热议。
其实,若论艺术造诣,这些兽首铜像价值不高,甚至当时都没有列在英法联军的战利品清单上。
可就因为它们与曾经屈辱的国耻相关,如今对它们的赎回就有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在逐利的资本左右下,这些兽首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价格一飞冲天。
牛首、猴首和虎首当年的拍卖价格分别达到774.5万港币、818.5万港币、1544.475万港币。
2007年,马首更是拍出6910万港币的创纪录价格。
如果不断买下流落海外的文物,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承认了对方对文物的所有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助长了文物走私的猖獗。
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可若按照法律途径追讨,同样困难重重。
当初经历战乱、被掠夺到海外的流失文物几经转手,其现在的所有人几乎都不是当初的战争参与者,而是通过正常交易购买的,很复杂。
就好像我们买了一辆二手车,过几天有人来说这是赃车,我们心里肯定别扭:我是正常途径买的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竞拍、购买等方式让文物回流,规则明确,见效快,其中彰显的爱国心当然不容诋毁;但若从长远来看,花钱并不是个稳妥之计,还是需要一条更可靠的路,虽然难走,但走得心安理得。
既然难走,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
对此,还是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尽早让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家园,洗刷耻辱。
相关链接:1 / 中国十大“回流文物”事件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民国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去世后,他的儿子郭昭俊携带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三希堂”中的两件,即《中秋帖》和《伯远帖》等文物于1949年解放前夕去了香港。
1951年9月,郑振铎局长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离京出访印度、缅甸。
途经香港短暂逗留,得悉郭昭俊以十多万港币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
一年后抵押期满,涨价至48万港币,郭昭俊无力赎回,准备出售,许多外国行家都在觊觎这两件珍宝。
郑振铎将此事报告周总理后,周总理指示,无论花多少钱也得赎回,但必须保证真迹,并能安全运回境内。
最后经总理批准,指派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兼程南下鉴定真伪,并商讨洽购。
他们几经周折进入香港,确定是真迹。
于是以48万港元向汇丰银行赎回,同年12月入藏故宫博物院。
“翁氏藏书”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出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即引起学术界、文物界的震动。
翁万戈先生系翁同??的第五代世孙,“翁氏藏书”于40年代被其携至美国。
回国后,傅熹年先生将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给一些国内知名版本专家看,由此,学者们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惟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流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与翁万戈先生谈妥:“翁氏藏书”参加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允许拍卖给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
而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
同时将价格从原来的550万美元降至450万美元,也不需支付百分之十的拍卖佣金。
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东周青铜敦1988年11月,中国有关方面发现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公开拍卖的东周青铜敦系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当年6月所失,遂以完备的证明资料向美方索回。
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在拍卖市场上,古籍善本一直是个小众化的收藏门类,收藏人群、总体数量和整体价格都不像书画一样炙手可热。
然而,在近几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古籍善本行情看涨,上升趋势有目共睹,一批真、精、新的优品屡屡打破纪录,撼动拍场。
1995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回流文物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以143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
圆明园兽首2000年,圆明园虎首、牛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分别亮相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最终被保利艺术博物馆竞购回国;此后,猪首铜像也从美国顺利回归,由何鸿?鱿壬?花600万港元购得并捐赠保利博物馆。
10年之后又有台湾藏家推出的精美马首,其咨询价已是当年猴首估价的10倍,成交价是当年三个兽首的两倍,高达6000万元港币,亦由何鸿?鲈俅谓饽蚁嘀?捐赠回归。
2000年回到大陆的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其代价相当于前两件的总和;2007年,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是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总价的两倍多。
而今,鼠首和兔首铜像竟又拍出了2800万欧元(含佣金共计约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浮雕2000年,当获悉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将要上拍我国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浮雕之后,国家文物局会同河北省文物局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量的取证调查工作,从而通过外交手段和法律途径成功地将被盗文物追索回国。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会”上以2530万元人民币成交。
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
《写生珍禽图》是从海外征集归来的稀世珍宝,是世存13件宋徽宗亲笔画之一,根据有关记载推断,该画于清代嘉庆之后宣统之前流出皇宫。
据介绍,《写生珍禽图》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为是宋徽宗亲笔作品,被一致公认是一件数百年来罕见的无价之宝。
米芾《研山铭》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
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
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
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
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
2002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由境外征集请回北京的米芾《研山铭》书法原作,国家斥资2999万元购回了早年流失到日本的米芾《研山铭》。
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向美国收藏家安思远购回的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2003年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出。
展出的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原有十卷,历经千年只剩下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其余六卷已散失。
苏轼《功甫帖》2013年9月,中国大陆藏家刘益谦斥资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从纽约苏富比秋拍中拍得苏轼《功甫帖》。
业内甚至热议,海外回流文物的税收政策或因此而转向利好。
上博、苏富比及藏家刘益谦三方针对《功甫帖》的真伪发表意见,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一直没有定论。
2 / 国际上其他国家如何追回流失文物?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
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埃及拥有无数珍贵文物,但由于殖民掠夺、战乱和走私等原因,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
为此,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专门成立文物归还管理局,追查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埃及文物。
文物归还管理局平时对全世界约40家主要经营文物的网站进行追踪,一旦发现有埃及文物参与拍卖、展览等,会立即联系拥有该文物的机构或个人,要求其出示拥有该文物的合法文件。
与此同时,埃及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使馆也是追查流失文物的前哨站,密切关注驻在国涉及埃及文物的拍卖和转让等活动。
近年来,埃及通过与世界各国博物馆和拍卖行甚至个人收藏者交涉,从英国、瑞士、美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追回了大量流失文物,其中包括瑞士归还的一只“法老之眼”。
希腊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文物出境都必须征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否则,所有文化买卖活动均视为非法,希腊政府都有权讨回。
目前希腊正在雅典卫城山下建一座新博物馆,面积达2万平方米,竣工后将用于收藏卫城的文物,包括目前尚在大英博物馆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
希腊文化部长武尔加拉基斯说:“博物馆竣工后,将专门为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留出位置,并放置标牌说明雕塑无法展出的理由。
”希腊为争取古巴特农神庙埃尔金大理石雕的归还,曾说:“连香港都可以归还中国,为什么古希腊文物就不能物归原主?”这一句值得世界人深思,尤其是中国人。
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索要流失文物,经常让“掳掠国”措手不及。
最经典的例子是埃塞俄比亚追讨阿克苏姆方尖碑,它在1937年被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军队带到罗马。
二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签署了归还方尖碑的协议,而意大利一直未归还,但埃塞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追索。
2002年5月27日,这块方尖碑在罗马遭到雷击,掉下了三大块碎片。
此事点燃了埃塞俄比亚人压抑已久的怒火,讨还方尖碑的声浪随之而来。
同年6月10日,世界粮食问题首脑会议在罗马举行,出席会议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发言中突然转换话题,当着意总理贝卢斯科尼和各国首脑的面,猛烈抨击意大利政府,要求其归还方尖碑。
梅莱斯的突然“发飙”使得意大利政府异常尴尬。
意大利政府痛下决心,2005年决定归还占有了68年的方尖碑。
秘鲁是南美文明古国,但与中国一样,秘鲁也有大量文物流失在海外。
近年来,秘鲁政府加大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力度。
秘鲁政府主要通过外交渠道追索流失文物,包括通过与相关国家的政府直接谈判、沟通,然后达成归还协议。
通过这种办法,秘鲁已从西班牙、英国、德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追索回了一批珍贵文物。
为追讨文物,意大利成立TPA特种部队――专管艺术品追赃。
那么,TPA是怎样工作的呢?首先,TPA有一个庞大而翔实的资料库,所有被盗文物档案资料全部记录在案。
一旦某件失踪的文物出现在市场上或某个商贩手中,这里的精确档案文件便是确认赃物的最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