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1、印刷媒介:优点:(1)读者拥有主动权。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
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

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2、广播媒介:优点:(1)跨时空性。

(2)即时性。

(3)较强的亲和力。

(4)他可以真
实而逼真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

(5)声音传比一听就懂,易于沟通,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

(6)多功能性。

不足: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3、电视媒介:优点: (1)声像并茂,视听兼容。

(2)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公众的接触面
高。

(3)画面传播,一看就懂。

(4)形象生动,优美感人。

缺点:不变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已造成负面效果。

4、网络媒介(新媒体): 优点: 1.互动性强,受众可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

2.媒体个性
化突出3.受众选择性增多4.表现形式多样5.信息发布实时。

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

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3)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媒介发展方向
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

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

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4、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

一方面表现在媒介形态的分化。

单一的印刷报纸已经分化成了印刷报纸、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多种产品形态,广播电视分化成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丰富的产品形态。

此外,媒体终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传播网络的分化,如手机媒体、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分别依赖不同的传输网络。

另一方面是媒介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细分。

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生产复杂度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产业流程的专业分工和再造,出现信息的包装及平台提供者走向专业化的趋向。

现在,在数字报纸、电子杂志、手机媒体领域,专业化的趋向已经显现。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的开拓创新给广播电视带来压力。

2、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争夺受众优势明显。

3、新媒体抢夺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加剧。

4、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更能吸引投资商。

5、新媒体多方挤压迫使广播电视改革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
1.发扬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2.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优势,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3.立足本土,发展技术,创新节目,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

4.提高广播电视文化软实力。

创建电视媒体品牌,提升文化吸引力。

5.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形象更亲民,影响人群大大增加,让主流的声音传得更远,传播更有效
广播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大;(3)声情并茂,有亲和力;(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简述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1)传播的迅速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速度之快,甚至达到报道与被报道的事件同步,即同步传播。

(2)传播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使人类真正实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村庄”。

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

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中获得信息。

(3)信息的容量大。

广播电视由于传播迅速,节目循环周期比报刊的循环周期短得多。

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闻、评论、教育、体育、文娱、音乐、曲艺、文学作品演播、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等节目,都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播出。

(4)信息的直观性。

广播电视传输的是声像信号。

它可以将事物以原生形态呈现于人的感官。

它比文字传递的信息更为直观可感,也更具丰富的表现力。

(5)选择的被动性。

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观众或听众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收看或收听一种节目,选择一个频道,并且只能顺序收听收看,不能自由选择时间收听收看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6)接受的随意性。

受众在接受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电视时,如果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吸引力,大多数人都转向其他的活动,造成了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随意性。

(7)音像的易逝性。

由于广播电视以光速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收听看广播电视没有思考的余地,比较深奥的问题不易及时理解,不像报纸、杂志,能够给观众以时间研读,因而从某方面加重了受众对广播电视信息接受的负担。

广播传播的符号是什么?(结合课件)
语言符号(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及非语言符号(现场音响和音乐符号)组成。

是声音的传播。

电视传播的符号是什么?(结合课件)
(1)声音符号:语言,音乐、音响(非语言)
(2)画面符号:屏幕文字语言,造型符号(非语言)
广播电视传播者:
一.作为个体的广播电视传播者:(各具备哪些素质?)记者(导演、制片人):(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为机构的广播电视传播者
1.国家经营型(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a、资产为国家所有;b、政府把它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基本特点: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存在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有些节目说教味浓,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信息来源单一,节目更新慢等特点。

2.公共机构经营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NHK)等):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广播电视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

特点是: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3.私营商业电视体制(美国三大商业台:NBC CBS ABC):这类广播电视媒体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

特点:在法治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是依照法律调控管理;资产为私人所有;通常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按市场规律运作,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参照课件)
广播电视受众:(参照课件)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通畅,易于接收、接受。

(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

(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

(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广播节目中音乐音响的作用
(1)增强报道的真切感。

(2)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3)刻画人物形象及心理,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4)运用音响表现时间和空间,形成音响蒙太奇。

广播音响报道中音响的采录原则
真实、典型、自然和清晰。

广播音响报道中音响的运用原则(参考课件)
电视新闻画面的特性(参考课件)
广播电视的试听构成(参考课件)
广播节目整体编播优化(参考课件)
广播电视中节目主持人的作用及素质
作用:1.串连衔接节目内容。

2.引导节目发展。

3.直接表现节目内容。

4.组织节目内容。

素质: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2.熟悉广播电视业务,掌握采、写、编、播、评各项工作环节
3.节目主持人应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
4.节目主持人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和现场应变能力
5.节目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