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图像处理 第二讲 遥感影像及统计分析

遥感图像处理 第二讲 遥感影像及统计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源,航天飞机也可载合 成孔径雷达。
返回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
(二)影像数据格式
存储文件格式:
(二)影像数据格式
。偏斜程度可用下面的量来表示:Fra bibliotekf f mod e Sk S
3( f f med ) Sk S
返回
(二)多波段间的统计特征
(1)协方差 设f(i,j)和g(i,j)是大小为M×N的两
幅影像,则它们之间的协方差计算公式为:
1 2 2 S gf S fg MN
M 1 N 1 i 0 j 0
(2)影像灰度中值
指影像所有灰度级中处于中间的值。当灰
度级数为偶数时,则取中间两灰度值的平均 值。由于一般遥感影像的灰度级都是连续变 化的,因而中间值可通过最大灰度值和最小 灰度值获得。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3)影像灰度众数
众数是影像中出现最多次数的灰度值。它
是一幅影像中分布较广的地物类型反射能量 的反映。
为量化级。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4)时间分辨率 是指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观察的频率。
例如,是每16天还是每3天重复一次。
返回
(四)影像数据的辅助信息
返回
三、遥感影像其他数据
(一)定标、验证数据
(二)地面实况调查
(三)地面定位数据 (四)地图数据 (五)数字地形数据
返回
(一)定标、验证数据
定标(calibration)是把所得到的测量值变换成 绝对亮度,或指定与地表反射率及表面温度 等物理量有关的处理过程。
(1)BSQ方式(band sequential) 各波段的二维影像数据按波段顺序排
列。
(((像元号顺序),行号顺序),波段顺序)
(二)影像数据格式
(2)BIL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对每一行中代表一个波段的光谱值进
行排列,然后按波段顺序排列该行,最后
对各行进行重复。 (((像元号顺序),波段顺序),行号顺序)
(一)定标、验证数据
(一)定标、验证数据
(一)定标、验证数据
由于大气散射的影响,必须对观测的数据进 行验证,常常用基于地面实况数据进行验证 的方法。这些地面数据被称为验证数据。
(一)定标、验证数据
返回
(二)地面实况调查
地面实况调查(ground truth)是指为了检 验遥感数据与观测目标物的对应关系而对地 面实况信息进行观测、测量、收集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

(四)地图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 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 / 遥感相片(单色 / 彩 色),
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 / 外整饰和注记
的平面图。
(四)地图数据
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简称 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的矢量 数据集,且保存要素间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 性信息。
(2)GPS定位法: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返回
(四)地图数据
地图信息可以提供如下功能:
①调查区域的概查:
②几何校正控制点的设置: ③辅助性地面实况数据的获取及判读参考: ④分析、判读结果的整理与表示:
(四)地图数据
常用的地图数据:
(四)地图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 称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 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 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不同而改变。
(五)数字地形数据
地形形状(地表面形状)的表示方法大致分为以 下4种: ①等高线表示法:用具有等间隔的高度的等 高线集合表示地形的方法。
(五)数字地形数据
②网格点表示法:通过在水平面上布置的格 点(网格点)的标高数据表示地形形状的方法。 格点以外地点的标高由周围格点的标高数据 内插求出。
(五)数字地形数据
第一讲回顾:
1. 遥感及其相关概念
2. 遥感平台
3. 传感器
4. 遥感的技术特点
5. 遥感信息科学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第二讲 遥感影像及其统计分析
教学提纲
一、遥感成像过程 二、遥感数字影像数据
三、遥感影像其他数据
四、遥感影像的信息内容 五、遥感影像特征的统计分析
退出
一、遥感成像过程
返回
二、遥感数字影像数据
返回
五、遥感影像特征的 统计分析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二)多波段间的统计特征 (三)卷积 (四)纹理
返回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1)影像灰度均值
均值指的是一幅影像中所有像元灰度值的
算术平均值,它反映的是影像中地物的平均 反射强度,大小由一级波谱信息决定。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示影像中各个灰度级像元数占整幅影像像元
数的百分比。遥感影像数据常常服从或接近
于正态分布。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7)影像的直方图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7)影像的直方图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8)直方图的描述量 事实上,遥感影像数据并不能完全服从正态
分布,往往存在直方图的偏斜。其具体表现
为影像灰度均值与众数和中值的明显不一致
(四)地图数据
(Digital Raster Graphic简称DRG)是纸 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纠 正、图幅处理及数据压缩处理后,形成在内 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形图保持一致的
栅格文件。
返回
(五)数字地形数据
数字地形数据是表示地形形状的数据,也叫 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 or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一)四种数据源
(二)影像数据格式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四)影像数据的辅助信息
(一)四种数据源
(1)多光谱数据源
光 谱 分 辨 率 在 λ/10 数 量 级 范 围 的 称 为 多 光 谱
(Multispectral),这样的遥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
区只有几个波段,如美国 Landsat MSS,TM,法国
(一)基本统计分析量
(4)影像灰度方差 方差反映各像元灰度值与影像平均灰度值
的总的离散程度。它是衡量一幅影像信息量
大小的重要度量,是影像统计分析中的最重
要的统计量。
(一)基本统计分析量
(5)影像灰度数值域(range) 它是影像最大灰度值和最小灰度值的差值
,它反映了影像灰度值的变化程度,从而间
接地反映了影像的信息量。
(3)辐射分辨率 又称亮度阈值,是指在一个波段中所记录
的代表地物反射电磁波的强度 ( 表现为亮
度或灰度 ) 的所有可能的数值。在影像中 表现为影像的灰度级。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3)辐射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计算公式: RL =(Rmax-Rmin )/D 其中Rmax为最大辐射量值,Rmin为最小辐射量值,D
全色波段,一般指使用0.5微米到0.75微米左右的单
波段,即从绿色往后的可见光波段。因为是单波段,在
图上显示是灰度图片。全色遥感影象一般空间分辨率高,
但无法显示地物色彩。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将之与波
段影象融合处理,得到既有全色影象的高分辨率,又有 多波段影象的彩色信息的影象。
(一)四种数据源
(4)SAR数据源
能够显示的点的数量(行、列 ),或在影像
中一个像元点所表示的面积。 在描述遥感数据时,存在四种类型的
分辨率: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1)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 光谱分辨率就愈高,反之光谱分辨率越粗糙。 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 5~6nm (纳米)量级,400 多 个波段。细分光谱可以提高自动区分和识别目标性质和 组成成分的能力。
返回
(三)卷积
(1)窗口和邻域
对于图像中的任一像素 (x,y), 以此为中心,按上下左右对 称所设定的范围成为窗口。如 3×3窗口、5×5窗口。
(三)卷积
中心像素周围的行列称为该像素的邻域,4 邻域与8邻域如下:
(三)卷积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2)空间分辨率 是指遥感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的目标大小,
或指影像中一个像元点所表示的地面面积。
空间分辨率越高,则目标和面积值越小。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2)空间分辨率
30 Meter
10 Meter 1 Meter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2)空间分辨率
(三)影像数据的分辨率
③随机点表示法:通过在水平面上随机布置的点的
水平位置坐标和标高数据表示地形形状的方法。近
似地表示地表面形状的方法叫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不规则三角形网络)。该方法
只有按地形起伏自由变更标高点密度的优点,对高 速检索周围的随机点必须加以特别的考虑。
(五)数字地形数据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6)影像灰度反差 反差可以反映影像的显示效果和可分辨性。
上述三种形式的反差定义中, C3 最合理,其
它两种定义受极端情况的影响较大。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集中趋势
离散趋势
(一)单波段统计特征
返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