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讲义


3S集成移动测量(制图)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路面检测与测量系统(RTM)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车载测量系统应用领域
车辆导航 公路及铁路等道路网的测绘 建筑物的测绘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测量 流动交通监测车和移动作战 环境监测 智能化交通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1:28:5621:28:5621:28Fri day, October 16,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620.10.1621:28:5621:28:56October 16,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6日下午9时28分 20.10.1620.10.16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2.6 GIS与多媒体技术集成
• 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MGIS)将文字、图形(图 像)、声音、色彩、动画等技术融为一体,为 GIS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和广阔前景。
• 它不仅能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商业、 决策管理和规划等提供生动、直观、高效的信息 服务,而且将使电脑技术真正走进人类社会生活。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LBS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联通推出 “GPS one”手机 定位已达到5-10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4 嵌入式GIS
• 嵌入式设备的优点是小巧灵活、便携性好。但受到其硬件 的限制,传统的运行于PC机上的GIS软件的某些功能在嵌 入式环境下难以实现,如可视化,嵌入式设备的显示屏通 常较小,传统GIS软件中图形和注记等的可视化方式可能 就不适合于嵌入式设备。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 2.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GIS)及其特点 – (1) 互操作性 OGIS提供地理数据和地理操作的标准接口,这些接口
支持孤立系统和网络,以完成应用程序之间的地理数据访问和交换;分 布式的客户/ 服务器结构的地理操作和分布式对等实体的地理操作。 – (2)支持信息团体性 具有不同的应用背景的用户可以方便地交换地理 数据而不会造成语义的误解和损失。 – (3)普适性 通过OGIS定义的标准接口和协议,所有的应用程序,无论 是属于哪个专业领域,都可以方便地处理地理数据。 – (4)兼容性 由于OGIS并不定义地理数据的存储格式和处理方法,因此 基于OGIS的应用程序将能够与旧有的地理数据保持兼容。 – (5)可移植性 OGIS独立于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因此,它不需修改 便可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 – (6)可扩展性 硬件方面,可在不同软件、不同档次的计算机上运行, 其性能和硬件平台的性能成正比;软件方面,可以随着新的地理数据类 型和处理方法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容纳新的地理数据处理技术和新的 分布计算平台技术的能力。 – (7)可伸缩性 基于OGIS的应用程序通常由相对独立的软件组件构成, 这些组件可以为各种计算环境重新配置,而不必考虑数据量的大小。
75% Data Conversion: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Spatial Analysis
Attribute Tagging
Data
Conversion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14.1 互操作GIS • 14.2 GIS的集成化 • 14.3 GIS的大众化和信息服务 • 14.4 嵌入式GIS • 14.5 网格GIS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2.3 GIS与应用模型集成
• GIS与应用模型的集成,既可以发挥GIS空间操作 方面的优势,又可以提高GIS应用系统的分析功 能,弥补GIS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分析功能的不足。
• 现有的几种集成方法如下:
– (1)源代码集成方式 – (2)函数库集成模式 – (3)可执行程序集成方式 – (4)DDE和OLE集成 – (5)基于组件的集成方式 – (6)搭建式(插件式)的集成方式
14.2.2 GIS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 1.多源数据的特点
– (1)多语义性 – (2)多时间尺度 – (3)多分辨率 – (4)多比例尺 – (5)多数据格式 – (6)多空间维数 – (7)多精度水平 – (8)多参考系统 – (9)多表达形式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 2.多源数据的集成模式
– (1)数据格式转换模式 – (2)数据互操作模式 – (3)直接数据访问模式
GIS是空间信息集成、分析、处理的有力武器;
RS是空间信息覆盖面最大最迅速的采集手段, 三者的结 合简称3S集成。
GIS
定点查询 专题信息
几何配准、 辅助分类等
提供或更新 提供或更新 空间定位 区域信息
GPS 几何校正、训练区选择及分类验证等 RS 提供定位遥感信息查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各种卫星定位系统比较
14.2.1 GPS、RS与GIS的集成
• 虽然GIS在其理论和应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 发展,但单靠传统GIS的使用却不能满足目 前社会对信息快速、准确更新的要求。而 与GIS独立、平行发展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遥感(RS)为GIS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GPS是空间实体快速、精密定位的现代化工具;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2.5 GIS应用平台集成
• 企业GIS需要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材料管理 系统、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等进行紧密集成。 企业应用GIS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形 成以GIS为核心的Intranet企业级地理信息 系统集成平台。通过GIS系统,也使管理部 门一些相对封闭的数据真正走向开放,从 而节约了企业的投资,推动了行业的信息 化建设进程(闾国年,2003)。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2.4 GIS与专家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集成
• GIS与专家系统的结合是建立智能化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SDSS)的重要 途径。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 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 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 嵌入式GIS可应用于国防、测绘、导航等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5 网格GIS
• 网格地理信息系统(GridGIS)是指实现广域 网络环境中空间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的分 布式GIS软件平台和技术体系(方金云, 2003)。将地理上分布、系统异构的各种 计算机、空间数据服务器、大型检索存储 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等, 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连接并集成起来,形成 对用户透明的虚拟的空间信息资源的超级 处理环境就是网格GIS。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End!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620.10.16Friday, October 16,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1:28:5621:28:5621:2810/16/2020 9:28:56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621:28:5621:28Oc t-2016- Oct-20
• 多媒体技术在GIS领域的深入应用,乃至出现具 有良好集成能力的MGIS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3 GIS的大众化和信息服务
• 人类所接触的信息中有80%以上都与空间相关, 随着人类对空间信息需求的快速增加已经让越 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了解GIS,GIS正在成为普通 公众解决空间位置问题的有力工具,GIS走向大 众已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GIS正逐 步融入IT主流,已成为IT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GIS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越来越多人的 使用,如Google Earth的普及和位置信息服务 都是GIS大众化的例证。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GIS的总体发展
• 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 构
• 传统的GIS系统
• 空间分析
•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多库一体 化
• 大型关系数据库为后台的数据管 理
• 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数据融合
Spatial 5% Analysis
10-15% Attribute Tagging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162020年10月 16日星 期五9时28分56秒20.10.16
谢谢大家!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GIS 原理与方法
• 1 绪论 • 2 空间数据结构 •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学基础 • 4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 5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 • 6 空间数据管理 • 8 空间分析 • 9 数字高程模型 • 12 GIS输出与数字地图 • 13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下午9时28分 56秒21:28:5620.10.16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下午9时 28分20.10.1621:28Oc tober 16,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9时28分56秒 21:28:5616 October 2020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4.1互操作GIS
• 1. GIS互操作的概念
– GIS互操作是具有不同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的GIS系统的集成。以 互操作标准开发的不同GIS应用系统之间能动态地进行相互间的 功能调用,数据集之间可以透明地访问,从而允许用户通过网络 实时获取不同系统中的地理信息,避免了冗余数据存储,这是实 现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