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X X油茶籽加工项目说明书项目建设背景:(一)、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集“三农”,优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共识。
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
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稳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木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以提高油茶资源总量、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解决油茶在资源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到2020年,我国油茶种植而积达9500万亩, 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50万t以上”。
2006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发展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274号)强调:要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引导油茶产业发展。
要求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树立产业化经营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政策措施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扶持力度,要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工作落实,使油茶发展成为南方丘陵山区具备巨大效益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指出:油料生产发展任务之一是,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芝麻、胡麻、油葵、油橄榄等作物生产,加强生产管理, 提高单产水平。
《意见》着重强调要加大油料生产扶持力度。
《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明确提出:要着力发挥我国木本油料、谷物油料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木木油料生产,并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O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完成的“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中,将“油茶籽油、沙棘油等木本植物油的精加工”列为“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内容,将“茶籽中各种有效活性成分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列入“油脂机械装备” 研发重点,将“发展木木油料、谷物油料加工作为应对国家食用油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区域规划及地方政策: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根据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范围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
其中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为项目所在地的清远市以及毗邻的韶关市。
《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提岀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就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油茶产业扶持力度、增强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而提出了具体措施。
《广东省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指出:要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粤酋两翼地区沿海口岸现有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的优势,兼顾粤北山区投资发展适度规模的粮油加工业,形成全省东西两翼、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山区粮油加工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食用油加工业方面,一是开展对油茶籽等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研发高品质、高营养的新型食用油,二是开展油料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对有利用价值、且附加值高的副产物进行生产利用,提高油脂加工企业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三是采用新型工艺技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有效抑制反式脂肪酸,保障食用汕安全。
(三)、地方相关政策:2009年7月在河源市召开的广东省油茶发展座谈会上,会议提出,全省争取到2015年通过新建或改造,新发展油茶丰产林基地200万亩。
广东省林业局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发达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 林业产业生产总产值达3300亿元以上。
粤北地区,发挥传统木材主产区的作用,重点建设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木本药材林、竹林、油茶产业及森林食品生产基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适度发展人造板、家具、松香及其它林副产品深加工。
《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省新造150万亩,使全省油茶林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到2020年实现500万亩的目标,特别要突出抓好6 个国家试点县、11个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的油茶产业规划和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年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稳步上升。
据国家油脂协会统计,1997年我国植物油消费量仅为1027万t,到2007年上升至2508万t,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是10年前的2.4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95%,年人均消费量达19.28kg,超过了日本17kg和韩国16kg的人均消费水平,己接近世界平均20kg的水平。
与此相反,我国油料作物产量却一直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油料产量持续下滑,2004年国内油料总产为5937万(,而在接下来的三年,其总产分别下降至5799万t、5720万t、5617万t,油脂缺口分别达到1113万t、1226万1500万t。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分别提高至52.34%、56.8%、62.5%,自给率不足40%, 2008 年度的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4%,是我国食用油安全的最根本隐患。
目前我国油脂加工业主要依赖外资,我国现己开工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97家,其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为64家,占总股木的66%。
我国食用植物油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金龙鱼”(100%外资)、“福临门” (100%国资)、“鲁花”(民营51%、25%丰益、24%中粮)这三大品牌所占有,其中丰益豪吉系的“金龙鱼”独占中国食用油50%的市场份额,中粮系的“福临门”虽然为国资,但其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为美国ADMo 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优势,己拥有对我国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下游市场渠道和供应的绝对控制权,特别是从大豆种植、采购、运输、定价、进口、加工到销售,几乎被外资垄断,总压榨量约占我国大豆总压榨能力的80%。
这无疑弱化了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我国食用油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由于我国食用油市场巨大的供需缺口,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油脂油料予以弥补,其中以进口大豆为最。
2002年,我国进口大豆2000万t, 2003年进口2277万t, 2007年进口3082万t,其中自美国进口1157万巴西1058万t、阿根廷827.7万t。
目前,国际市场上大部分大豆为转基因产品,美国产出的大豆80%为转基因产品。
由于转基因大豆含油率高达22%以上,比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高岀5个百分点,出油率高,国内豆油加工企业进口的大豆以转基因大豆为主。
三、食用油市场需求预测:随着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均寿命在增长,世界人口在持续稳定地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食用油的水平在明显增加;加之食用油在食品加工、饲料领域的应用,国际市场上食用油的需求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食用植物油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迅速增长,从中国近十几年来的油料生产和油脂消费情况来看,可以说,中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增加始终高于产量的增长,中国是一个缺油的国家,产、需缺口一直无法“缝合”,而且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及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增长趋势,预期在今后10-15年内,中国人均年消费食用植物油的能力将更大,且人口还在持续增长,那时候,中国植物油的年消耗量将在3000万t以上,甚至可能达到3600万to油茶籽油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高级绿色保健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中极品”,被国际粮农组织己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因此,本项目年产压一级油茶籽油30000t/a,销售前景十分乐观。
四、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xxxxxx公司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广东省清远市XXXXXX,占地XXX亩。
五、项目承办单位简况:xxxxxx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XXX XXX公司,法人代表XXX,注册资金XXX万元。
六、项目建设的依据:(一)、全国和省、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二)、中央、省、市有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政策;(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号);(五)、《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J36号);(六)、《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七)、《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八)、《广东省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九)、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十一)、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 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十二)、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政策、法律、规定、标准、规范、规程及定额等。
七、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分阶段多期投入实施):油茶籽加工综合利用规模为12500t/a;产品方案:年产压榨一级油茶籽油30000 t/ao八、主要技术方案:油茶籽加工采用国内领先的低温压榨工艺技术。
九、主要设备方案:油茶籽加工制油的关键设备榨油机,拟采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动力螺旋低温压榨机;浸出关键设备采用平转式浸出器、DTDC蒸脱机;原油精炼的脱胶、脱酸、脱水及分离设备采用蝶式离心机、脱色及脱臭设备采用填料式,冬化工序设备采用间歇式;茶皂素生产设备与物料接触部位采用不锈钢材料,皂素浆制粉设备采用喷雾干燥塔;其它相关设备拟从国家相关制造企业择优选购。
十、主要工程方案:(一)、总图运输:场区总用地而积150亩。
按照工艺流程合理、满足消防安全要求、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布局。
本项目设计将办公生活服务设置布局于场区正南角的厂前区,原料收储以及成品食用油发货布局于场区的南半部,自南往北依次布置食用油加工生产区、副产品加工区、精深加工区。
场区正南而与S260连接处设置主出入口中、场区北部设置次岀入口与24m 宽园区道路相连接,场区道路呈环状布置,主干道宽为12m、8m,消防车道4m。
场区年物料运入量约180000(,运入量与运出量基木持平;场外运输主要依托社会力量,场内液态物料以泵类输送、固体物料主要以输送机械输送。
(二)、土建工程方案:项目建(构)筑物占地面积910477 m2、总建筑面积38410 m2,各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根据车间生产工艺、设备与生产管理及服务等不同类型的需要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