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泸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湖南省泸溪县人民政府湘西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OO八年三月湖南省泸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编制单位:湘西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号:国水电设证乙级181102—SY水论证乙字第14305011号院长:总工:室主任:设总:审查:编写:日期:2008年3月前言1、基本情况 (1)1.1 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 (1)1.2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6)2、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17)2.1 农业用水水平 (17)2.2 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17)2.3 工业用水水平 (19)2.4 生活用水水平 (20)3、规划指标思想、原则、目标 (22)3.1 规划指导思想 (22)3.2 规划原则 (22)3.3 规划水平年 (23)3.4规划目标 (23)4、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28)4.1 水资源承载能力定义 (28)4.2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28)5、水资源供需预测 (32)5.1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32)5.2 需水预测 (33)5.3 可供水量预测 (45)5.4 水资源供需平衡 (54)6、水资源配置 (58)6.1 水资源配置的方案拟定 (58)6.2 方案比较 (59)6.3 推荐方案及成果 (61)6.4 特殊干旱期的应急措施 (62)7、节水目标及节水方案 (65)7.1 控制用水总量 (65)7.2 节水潜力分析 (66)7.3 节水方案 (69)8、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 (77)8.1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77)8.2 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79)8.3 水权分配、转让和管理制度 (82)8.4 建立健全科学的水价制度 (86)8.5 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89)8.6 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 (90)8.7 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 (91)8.8 建立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 (92)8.9 水资源自动化管理制度 (93)9、工程措施 (94)9.1 农田灌溉工程 (94)9.2 城镇供水工程 (103)9.3 水环境工程 (107)9.4 中水回用工程 (109)9.5 水土保持工程 (112)9.6 水务监揎人与管理系统规划 (117)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21)10.1 投资估算 (121)10.2 效益分析 (124)11、规划实施方案 (127)11.1 总体实施方案 (127)11.2 分期实施方案 (127)12、保障措施 (134)12.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34)12.2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134)12.3 建立社会公众节水机制 (135)12.4 法律保障措施 (135)12.5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136)12.6 依靠科技,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和基础研究 (137)12.7 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 (137)12.8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137)前言水——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
虽然地球上有71%为水域,然而其中仅不足3%为淡水,在这仅有的淡水资源中只有不足1%可用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淡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球气候变暖之后的最大问题,并严重威胁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步伐。
泸溪县人均水资源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且污染严重,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已尼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通守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泸溪县是一个水资源较丰富,但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比较严重的县。
迅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而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利县效率低的局面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制约泸溪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为彻底解决泸溪县水资源紧张状况,必须综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科技措施等来控制国民经济各项用水指标,建设节水型社会,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素;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建设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开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权措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促进泸溪水利转型,形成泸溪现代水利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泸溪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编制了《泸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泸溪县是古老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方。
东临沅陵、麻阳,西接吉首、凤凰,北连古丈。
地理位置:东经109°40′~110°40′,北纬27°54~28°28′,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辖八镇七乡。
泸溪县地处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的过渡地带,属武陵山南支余脉。
境内海拔一般为300至500米,位于西南边境的八面山(巴斗山)主峰海拔884.3米,是县内的最高点。
县内最低处是武溪镇东邻的小龙溪流入沅水的出口河床,海拔仅97.1米。
县内山脉呈北东一南西走向,并自然形成西、中、东三路脉络。
整个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并高低相间,如波状起伏。
县内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五个类型。
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占全县面积的66.0%,分为低山、中低山;丘陵(侵蚀剥蚀地貌)占全县面积的25.3%,分为低丘陵、高丘陵;岗地(堆积或侵蚀地貌)占全县面积的2.3%,分为低岗地、高岗地;平原(堆积地貌)占且县面积的3.5%,分为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水面面积占全县面积的 2.9%。
县内各种地形面积统计情况见表1.1.1—1。
表1.1.1—1 泸溪县面积地形统计成果表本县境内出露的最古老的地层是元古界(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板溪群。
山体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红岩、古生界板溪群浅变质岩和寒武纪石灰岩古老岩层构成。
尤以白垩系红岩出露面积最大,约1093.3km2,几乎遍及县内各地。
土壤多为母质紫色砂页岩风化而成,土质贫瘠,易流失。
总之,泸溪县堪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山区县。
1.1.2 水文气象①水系概况泸溪县境内主要分布有沅江、武水、太平河、酉溪河等河流。
其中沅江干流在县境内集雨面积为455.6km2;武水在县境内集雨面积为720.6km2;太平河在县境内集雨面积为234km2;酉溪河在县境内集雨面积为139.8km2。
沅江是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发源于贵洲省都匀县云雾山鸡冠岭,流经贵州省台江、剑河、锦屏、天柱等县,在湖南省銮山流入芷江境内,再流经黔城、会同、黔阳、怀化、溆浦、辰溪,于辰溪县张家溜入泸溪县,于泸溪县小龙溪口入沅陵县,经桃源县,于常德市德山入洞庭湖。
全河流域面积89163km2,河流总长1033km,河流平均坡降0.594‰。
湖南省境内河长568km,泸溪县境内流域面积455.6km2,流程45.2km,坡降为0.398‰。
泸溪县境内有浦市水文站,浦市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54144km2,干流长度726km,坡降0.734‰。
武水是沅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地理位置在东径109°18′—110°10′,北纬28°05′—28°31′之间,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流经禾排、大兴寨、矮寨、吉首市、河溪、潭溪、洗溪,于泸溪县武溪镇汇入沅江,流域面积为3574km2,河流总长145km,干流平均坡降2.14‰。
流域内设有两个水文站,13个雨量站。
河源至吉首水文站河长68.5km,干流平均坡降5.89‰,吉首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769km2。
河源至河溪水文站河长90.2km,干流平均坡降4.09‰,河溪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2556km2。
泸溪县境内集雨面积为720.6km2,河长49.5米。
太平溪为辰水的一级支流,沅江的二级支流,河源为泸溪县瞎眼冲,流经晒州田、细头冲、合水、刘家坨、井田湾,出兰村边界入麻阳境内,在溪口入辰水。
流域面积为234km2,河流总长40km,干流平均坡降2.30‰。
酉溪河为泸溪县北部的大溪流,属酉水一级支流,沅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古丈县老寨,流经大官坪、花园坪、芦坪、桥溪,在八什坪乡大村潭村东北方流入沅陵县,于沅陵县鸟宿入酉水。
全河流域面积为887km2,总长84km,干流平均坡降2.10‰,泸溪县境内集雨面积为139.8km2。
县内河流主要特征见表1.1.2。
表1.1.2 泸溪县主要河流特征值统计表②水文气象特征泸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冬季多刮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冬寒夏热,春暖秋燥,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候16.9℃,无霜期278天,平均日照1432小时。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325.3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1.19亿方,径流深714.8mm,人平地表水资源3872m3,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县。
同时降水时空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多年平均连续最大3个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7%,一般发生在4-6月,易形成洪涝灾害。
而盛夏秋初的7-9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5.4%,由于降水量少,天气炎热高温,蒸发量大,夏旱、秋旱、夏秋连旱时有发生。
降水量情况见表1.1.2-1。
根据武水河溪水文站,沅江浦市水文站实测资料计算的泸溪县径流量情况见表1.1.2-1。
从表见1.1.2-1中可见河道来水情况与降雨情况是同步的,4-6月降雨较多,河道来水亦丰富,7-9月高温少雨,河道来水亦较少,而这时正是泸溪县用水大户—农业用水朱高峰季节。
也正是干旱发生时期。
表1.1.2-1 泸溪县降水与径流量特征值成果表1.1.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泸溪县现辖8镇、7个乡、134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644个村民小组。
主要居住有土家、苗、瑶、回、满、白、蒙古、壮、侗等少数民族。
2006年全县总人口28.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万人,农村人口21.4万人。
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
全县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2415公顷,其中水田10160公顷,旱土225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8公顷,水田0.047公顷,旱地0.011公顷。
水域面积45.4km2。
泸溪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其中农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兼顾林、牧、副、渔业,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次之。
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油菜、西瓜、烟叶等。
水果主要为柑桔。
2006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8840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800亩,总产量69205吨,平均亩产327kg,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71000亩,总产60659吨,水稻全部为中稻;玉米13950亩,总产2004吨;薯类17700亩,总产3566吨;豆类23100亩,总产2515亩;油料116700亩,总产11188吨;烟叶5850亩,总产68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