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知识问答
1、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答: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扬州为什么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答: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市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3、扬州市民应当如何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答:作为扬州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创建者。
广大市民应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来。
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扬州的市民(城市)精神是什么?
答:开放、创新、精致、优雅。
6、扬州市民守则是什么?
答:热爱祖国、建设扬州,维护公德、礼貌文明,勤奋工作、诚实待人,移风易俗、计划生育,讲究卫生、净化环境,遵纪守法、见义勇为,保护文物、爱护公物,尊师重教、拥军优属,敬老爱幼、邻里团结,美化市容、绿化古城。
9、扬州市民“十不”行为规范是什么?
答: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说粗话脏话;不违反交通规则;不乱停乱堆乱放;不乱建乱搭;不损坏公共设施;不破坏绿化;不妨碍公共秩序;不乱贴乱画;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10、怎样文明行路?
答:行人应走行人道,须尽量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主动为老弱病残者、孕妇、儿童让路或护送过街;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不要一边行路,一边吃东西或抽烟;如遇交通事故或纠纷争执,不围观、不起哄。
11、怎样文明骑车?
骑自行车、电动车要靠右行驶在慢车道上;必须跨过机动车专用道路时,应在就近路口推车进入,不得骑入快车道或人行道;注意不逆行、不撑伞、不闯红灯;骑车进入工厂、学校、机关等大门时,要下车推行;等待红灯要在停车线后。
13、怎样文明乘车?
答:在规定地点候车,按顺序乘车,不强行上下;乘车应及时购票或刷卡,主动出示月票,接受查验;不携带危险品和有碍乘客安全的物品、动物乘车;保持站内、车内环境卫生,不喧哗、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车站、车内设施,不蹬踏座椅、不乱写乱画、不损坏公物;照顾老幼病残孕乘客,主动让座;不向窗外扔酒瓶、果皮等杂物。
14、怎样文明停车?
答:按标志、标线指示有序停车;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在收费停车场停车应自觉交费或刷卡。
15、怎样文明游览公园?
答:按秩序购票入园,不拥挤、不堵塞道路和出入口;保持环境卫生整洁,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废弃物;爱护文物,不在树木、名胜古迹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摘花果、不在路椅上躺卧;爱护野生和展出的动物,不投喂投打;不在非钓鱼区钓鱼;不携带猫、狗等动物进园;不发生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爱护无障碍设施,保持公共厕所清洁卫生。
16、怎样文明参观展览?
答:到展览馆参观,注意衣冠整洁,不能穿着背心、拖鞋或睡衣等入场;进入展览场馆时要依次排队,循序进入,不要争先恐后;参观过程中,不要吃零食、不要吸烟;爱护展品,不可乱摸、乱动。
18、怎样文明阅览图书?
答:进入公共阅览室,按次序就座,不要为别人抢占座位;不可在阅览室内高声谈笑;关闭手机或转至振动档,来电到阅览室外接听或回电;不要在阅览室内吸烟或吃带果壳的食物;注意爱护书刊,不能在图书上随意圈点、涂抹、折页,或把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撕挖下来
占为己有;书刊阅完后,应立即放回原处。
19、怎样文明观看演出?
答:凭票按时按秩序入场,对号入座;观看文娱演出时,做到仪表整洁、仪容端
庄;影剧院如允许带食品、饮料入场,要讲究公德,享用时不要发出大的声音,果壳、空饮料罐千万不要随地丢弃;保持影剧院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20、怎样文明观看比赛?
答:有秩序地持票入场,按规定对号入座;奏国歌时应起立,并保持肃静,不要谈笑或做其它事情;为运动员加油,不要乱蹦乱跳或喝倒彩;对运动员表现不佳或失利等,不要向运动员或裁判大声埋怨、谩骂,更不应向赛场抛掷瓶子、石块等杂物;为运动员加油,使用锣鼓、乐器等有声物品时,应注意安全;比赛结束后,不要争先恐后地退场,对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要做到礼貌谦让。
21、怎样文明上网?
答: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
23、怎样文明互助?
答:友善对待外来人员,对陌生人的正常求助给予热情帮助;广泛参与各类志愿者组织;关爱弱势群体,孤、老、残、弱者得到志愿服务。
2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共场所提出哪些要求?
公答:共场所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乱停乱放、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禁烟场所无吸烟现象;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秩序良好,无大声喧哗、无污言秽语、无嬉闹现象。
2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学校周边环境提出哪些要求?
答:中小学校园周边200 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中小学校周围无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中小学校周边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和出版物销售。
26、什么是文明交通“四让”?
答: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
27、什么是市民言行的“一规范、三管好、六不”?
答:规范个人的言行;管好自己的手,不乱贴贴画乱扔,不破坏公共设施;管好自己的嘴,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脚,不闯红灯,不践踏草坪。
28、在社交礼仪中,日常礼貌用语有哪些?
答:“请”,“谢谢”,“对不起”,“你好”。
29、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的意义何在?
答:慈善捐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志愿服务是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行为,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的体现。
30、“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有哪些?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答:“五五”普法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2001 年起,国家将每年12 月 4 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