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第四章-1(人防防护措施)
7第四章-1(人防防护措施)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⑴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① 基本组成 防护密闭门: 门扇、门框、铰页、闭锁、密闭胶条
门框使用钢材;门框墙使用钢筋砼现浇
材料:钢筋砼、钢、球墨铸铁
密闭门位于防护密闭门之后,不承担冲击波压力,组成同上。 ② 图例表达方式: 开启角度: 30 0
固定门槛 防护密闭门 密闭门 活门槛
① 和平时期对战争的遏制作用; ② 战争初期对敌进攻的迟滞作用; ③ 对战争潜力、经济发展能力的保护作用。
4.1.2 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和设计要求 ⑴ 人防工程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 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③ 工作原理(悬板式防爆波活门): 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悬板平时保持一定的张开角度, 通过底板圆(方)孔进行通风。当遇冲击波压力作用时, 悬板迅速关闭,以阻止大部分的冲击波进入。冲击波过后, 悬板又恢复原来状态。
④ 设置要求:(应参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⑵ 防爆波活门与扩散室
反映了人防工程抵抗核袭击及常规武器破坏能力的强弱。 常用: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5级 和 6级; 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4级、4B级、5级、6级、6B级。 ② 防化分级 反映了对生物武器和放射性沾染等相应武器的防护。
4.2 人防工程的防护设施
4.2.1 工程防护原则及措施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⑵ 人防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① 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趋向合理,种类齐全配套,比例更 加协调,平战转换措施更加完善。 重点城市平均掩蔽面积:1m2/人 或地下空间≮2m3/人 ② 建设总要求:规模适当、布局合理、防护可靠、功能完 善、平战结合。 ③ 住区人防面积要求:砖混结构 —— ≮总建筑面积的4% 高层建筑 —— “满堂红”
⑵ 武器破坏效应
2) 常规武器 ① 分类:炮弹、炸弹、常规导弹 ② 破坏效应: a 局部破坏作用:炸弹直接命中,正面产生冲击和爆炸漏斗 坑,背面也产生冲击和爆炸震塌漏斗坑。 破坏与材料的性质和厚度有关(背面出现 裂缝、震塌、贯穿)。 b 整体破坏作用:对结构产生动荷载。破坏与材料的性质、 结构形式、支座处理方式均有关 防空地下室不考虑常规武器的直接命中 ③ 现代高科技常规武器的特点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⑴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④ 设置要求 ·出入口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密闭门宜向外开启; ·尺寸要求:门框墙铰页边尺寸:≮450mm 闭锁边尺寸:≮250mm 门前通道深度尺寸:≥ “ 门洞净宽度+ 500 ” ·门前通道尺寸小于规定的门前尺寸时,应采用局部加宽、 加高的措施;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⑷ 洗消间与简易洗消间
2) 简易洗消间 a 二等人员掩蔽工程应设置简易洗消间,且宜与防毒通道 合并;当不能满足换气次数要求可单独设置简易洗消间。 b 带洗消设施的防毒通道由人行道和简易洗消区组成; 人行道的宽度:≮1.3m 简易洗消区的面积:≮2.0m2;且宽度≮0.6m c 单独设置的洗消间设置于防毒通道一侧,使用面积不宜 小于5m2; 简易洗消间与防毒通道之间设普通门,洗消间与清 洁区之间应设一道密闭门。
2) 扩散室 ① 作用: 利用其内部空间来消弱进入的冲击波能量。 ② 工作原理(扩散室): 冲击波由断面较小的入口进入断面较大并有一定体积 的扩散室时,高压气体迅速扩散、膨胀,使其密度下降, 压力降低。分 扩散室、扩散箱两种类型。 ③ 设置要求: · 平面为矩形或正方形,钢筋砼整浇;常用尺寸 ·净面积不宜小于9倍的活板悬门的通风面积; ·室内净宽与净高之比,不宜小于0.4,且不宜大于2.5;规范 规定,战时通风量≯14500m3时,长宽高为1.0×1.0×1.6。 ·与扩散室相连接的通风管位置应满足尺寸要求。 ·当采用固定式防爆波活门时,应设≮500×800的检修口; ·扩散室应设地漏或集水坑。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⑴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③ 人防门类型编号: 编号顺序:材质、类型、属性、门洞宽度和高度、抗力级别
“H”—钢筋砼 “G”—钢结 构 单位:dm “S”—双扇 “H”—活门 槛 “J”—降落式 “FM”—防护密闭门 “M”—密闭门 (6)— 核6级
例:GHSFM4025(6) —— 1.5m宽2.5m高5级钢结构防护密闭门—— 1.5m宽2.5m高5级钢结构降落式双扇防护密闭门—— HHFM1520(6) —— GHM1520(6) ——
室外,而不会污染清洁区。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⑷ 洗消间与简易洗消间
1) 洗消间 ③ 设置要求: a 洗消间应设置在防毒通道的一侧,并与排风口结合设计; b 脱衣间的入口应设置在第一道防毒通道内; 淋浴间的入口应设置一道密闭门; 检查穿衣间的出口应设置在第二道防毒通道内。 c 淋浴器的布置应避免洗消前后人员的足迹交叉。 d 一般防空地下室的脱衣间、淋浴间、检查穿衣间的面积 宜按每一个淋浴器3m2计。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⑵ 武器破坏效应
1) 核武器
① 分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② 破坏效应:
放射性沾染10% 早期核辐射5%
“三防” ——防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
冲击波 50% 热辐射 35%
a 热(光)辐射——对地面以下工程影响不大。 b 冲击波——有正负、产生土中压缩波、作用突然、无孔不 入、遇障反射。 c 早期核辐射——产生大量丙种(γ)射线和中子流,有较强 的贯穿力和伤害力。其贯穿力与材料的密 度和容重成反比。 d 核电磁脉冲——严重干扰电气设备,对人员无伤害。 e 放射性沾染——对工程无破坏,但需防止沾染空气的侵入。
精确制导、破坏力巨大、远距离操作、空中威胁增大
⑵ 武器破坏效应
3) 生化武器
① 分类:化学液菌粉…) ② 破坏效应: a b c d 杀伤途径多、波及面大; 仅对生物有杀伤,作用时间长; 对工事渗透作用强;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⑶ 人防工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门设于侧墙时,门扇应嵌入墙内,不得突出通道的内墙面; ·当门设于竖井处时,门扇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⑵ 防爆波活门与扩散室
1) 防爆波活门 ① 定义: 在工程进风口、排烟口设置的,具有一定抗冲击波能 力,并能消弱冲击波超压的一种设备。 ② 类型: 悬板式防爆波活门、胶管式防爆波活门、防爆超压排气活门
⑶ 密闭通道与防毒通道
2) 防毒通道 ① 作用: 设于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具有通风换气条件,依 靠超压排气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空间。 ② 位置:与防空地下室的排风口结合设置,并有换气设施。 ③ 工作原理: 当外界染毒时,先打开防护密闭门,人员进入防毒通 道;然后门关闭,利用通道内的换气设备将染毒空气排出 室外,待通道内毒剂浓度降低到安全值时,再开启密闭门 进入室内。 ④ 设置要求: a 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宜缩小通道容积; b 通道内在密闭门开启范围之外应设有停留区(人、担架)。 c 通道尺寸应满足人防门的安装需要。
4.2.1 工程防护原则及措施 ⑴ 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原则
① 防护只考虑核武器的一次作用;
② 不考虑常规武器的直接命中破坏;
③ 防空地下室的防化等级由其战时功能确定。
⑵ 防空地下室的防护措施
1) 对地面冲击波的防护(包括防地面建筑物倒塌荷载) ① 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力; ② 战时出入口应设置防护门或密闭防护门; ③ 战时通风口应设置防爆波活门、扩散室等消波设施; ④ 平时使用的出入口和通风口应在临战前封堵。 2) 对生化武器的防护(包括防放射性沾染) ① 围护结构应满足密闭要求,具有足够的人员生存空间; ② 通风系统应设置滤毒通风设施和密闭阀门; ③ 战时主入口应设置密闭门、防毒通道、洗消间; ④ 战时次入口应设置密闭门和密闭通道。 3) 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包括防热辐射和城市次生火灾) ① 围护结构应有足够厚度,必要时可覆土; ② 出入口通道设置90度的拐弯,并满足通道长度要求。 4)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包括防地面建筑物倒塌形成的封堵) 在主体内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4 人民防空设计
4.1 概 述 4.2 人防工程防护设施 4.3 口部防护设计 4.4 工程主体设计 4.5 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4.6 防空地下室防火设计
4.1 概 述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4.1.2 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和要求
4.1.3 人防工程的分类与分级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c 战时用集水坑可与平时用集水坑合并设置。
常用术语: 人 防:人民防空的简称。 人防工程:战时人员及物资掩蔽的重要场所。 防空地下室: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 平时:和平时期的简称。 战时:战争时期的简称。 临战时:指战前准备状态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
⑴ 人防工程的特点
① 受武器和作战方针影响大; ② 受气候、外界环境影响小; ③ 具有较好的防护能力; ④ 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⑤ 造价高、施工复杂。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⑸ 洗消污水集水坑
① 作用: 受生化武器及核武器袭击后,应对各个与外部联系部位 进行冲洗,污水通过集水坑存放并排出。 ② 位置: 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内、进风口的竖井或通道内。 ③ 设置要求: a 集水坑内的污水通过手摇泵或移动式电动排水设备排出。 b 集水坑的尺寸:坑深宜≮0.6m ;面积宜≮0.5m2。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⑶ 密闭通道与防毒通道
1) 密闭通道 ① 作用: 设于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可隔绝阻挡毒剂侵入室内。 ② 位置: 一般与防空地下室的进风口、连通口、备用出入口结合 设计。 ③ 设置要求: a 当室外染毒时,密闭通道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始终关 闭,不允许人员出入。 b 通道的内部尺寸应满足密闭门的启闭和安装需要。
4.2.2 工程常用的防护设施 ⑷ 洗消间与简易洗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