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建议为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有序的推进,根据《中华人民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就开展我县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一、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的法律界定及其特征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一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所建造的建筑物,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财产形式。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房屋所有人一般是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二是房屋的依赖性。
所有的房屋作为不动产,具有一个共性,即都依赖于土地而存在,失去土地,则成为空中楼阁,不复存在。
房屋与土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三是房屋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限制性。
农民建造住宅所需宅基地采用审批制度,要求一户一宅,宅基地不得转让。
同时,宅基地的取得一般为无偿取得。
四是房屋流通的限制性。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房屋一般只能出让给同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
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在我国,城市房屋和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实行不同的产权登记制度。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房屋产权证作为一种凭证,对房屋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道法律上的“护身符”。
而诸如农村房屋财产的利用、处理土地房屋权属纠纷、办理房屋的翻改建、法院的司法判决等,也都要以土地房产证书及其登记资料为法律凭据。
因此,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发证作为私有财产管理的一种制度,对其进行确权发证已是迫在眉睫。
(一)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法律制度是实行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举家进城居住、务工或经商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集体土地上农民卖私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但是农民在转让私宅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没有产权证,买卖时无法办理过户手续,造成这些农村私宅交易存在风险,由此便导致大量农村私宅闲置甚至毁坏,致使农民的房屋财产缺乏有力保护。
这种状况已不利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育。
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为农民住宅办理产权证的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上所建私宅能够合法、有序地买卖,以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法律制度是确定房屋所有权的需要。
目前,在全国围,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还没有像城市房屋那样实行所有权登记制度,因而,农村房屋的所有权人没有城市房屋所有权人持有的房屋产权证。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的所有权人能够用来证明自己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证书一般是当地区、县(自治县)、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宅基地使用证书。
这个证书只能证明被该证书记录的人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而不能明确宅基地之上的房屋所有权。
农民要想确定房屋所有权,必须取得相应的房屋产权证书。
(三)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法律制度是实现房屋财产权能的需要。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象其他财产一样,财产权能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因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一般没有产权证,交易主体资格的局限性,限制了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财产权能的最大实现。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经确权发证后,依法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租赁、抵押,由不动资产变为资本流向社会,将直接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四)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以往的经验表明,由农村房产引发的家庭纠纷、邻里亲戚纠纷以及征地拆迁纠纷经常发生,而诸如处理土地房屋权属纠纷、办理房屋的翻改建、法院的司法判决等,也都要以土地房产证书及其登记资料为法律凭据。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没有房屋产权证这一法律上的凭证,类似的纠纷很难调解,还极易引发一些社会治安问题。
对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进行确权发证,可以避免其中一些纠纷的发生,为处理纠纷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确权登记原则(一)房屋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原则。
确权登记的房屋应是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房屋。
(二)房地一致的原则。
房屋的所有权人应与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人保持一致,房屋的用途应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性质保持一致。
(三)房屋产权实行登记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取得房屋所有权或者房屋他项权后,必须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取得房屋产权证书。
无论房屋权属取得方式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都以房屋产权登记为要式法律行为,确认房屋权属归属。
(四)协调配合原则。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牵涉到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如土地管理部门、城建规划部门、房屋管理部门等。
在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过程中,各个部门须密切配合,信息共享。
(五)公示原则。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机关在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工作中应坚持公示原则,将房屋登记依据、房屋登记条件、房屋登记程序、房屋登记容进行公示,方便社会公众知晓。
将已登记的房屋产权情况进行整理归档,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四、集体所有制土地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依据(一)《中华人民国物权法》:第十条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统一登记的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十一条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二)《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九条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三)《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二条: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的房屋,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房屋登记。
第八十二条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的房屋,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房屋登记。
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围房屋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条件房屋登记机关进行房屋产权登记应符合下列条件:1、权利主体合格。
申请人为房屋的权利人;2、有合格的明。
即权利人的件、户籍证明或法人、其他组织的明要合格;3、房屋权属来源合格。
权利人提供的用地、规划批准文件、房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或者房屋赠与、继承、转移、担保合同书或批准文件等权属来源证明真实有效合法;4、经过公告,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容房屋产权登记容包括权利人的基本情况、房屋所有权容、房屋的客观现状及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并附房屋及土地测绘图。
权利人为单个自然人的,记载单个自然人的基本情况。
权利人为多个自然人的,同时记载多个自然人的基本情况。
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记载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
房屋所有的形式为共有的,应明确共有的围。
特别是公共空间及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要予以界定。
房屋的客观现状包括房屋所使用土地的宗地界线、宗地面积、房屋的座落位置、房屋结构和房屋建筑面积等。
七、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种类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可分为: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他项权利登记和注销登记。
1、初始登记。
又可称原始登记,是指申请人在新建的房屋竣工后的一定期限,提交用地证明文件或者土地使用权证、建设规划资料、来源证明以及其他有关的证明文件,向房屋登记机关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的行为。
2、转移登记。
是指当事人因房屋买卖、交换、赠与、继承、划拨、转让、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的,权利人提交房屋权属证书以及相关的合同、协议、证明等文件,向房屋登记机关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的行为。
转移登记主要是因房屋所有权的主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登记行为。
3、变更登记。
是指房屋权利人因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房屋名称发生变更;房屋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房屋翻建的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出现后,房屋权利人向房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的行为。
变更登记所针对的事项是房屋的客观事项发生改变而进行的登记。
4、他项权利登记。
是指因设定房屋抵押权、典权等他项权利,权利人提交房屋权属证书,设定房屋抵押权、典权等他项权利的合同书以及相关的证明文件,向房屋登记机关申请房屋他项权利登记的行为。
房屋他项权利登记是实现债权的担保要式登记行为。
5、注销登记。
是指因当事人申报不实、涂改房屋权属证书或房屋权利灭失,而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办理房屋权属注销登记的;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房屋权属登记不实的,登记机关有权注销房屋权属证书,并收回原发放的房屋权属证书或者公告原房屋权属证书作废的行为。
注销登记是一种职权行为,它不依当事人的申请为前提,房屋登记机关因法定事由出现时,便可为之。
八、集体所有制土地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程序(一)办理确权登记,依照下列程序进行:1、申请;2、受理、调查、勘测;3、审核;4、公告;5、载入登记簿;6、发证。
(二)不予登记的情形。
1、建筑;2、临时建筑;3、房屋权属不清楚的;4、国家已经征用土地或实施规划须拆除围的;5、非法占用集体土地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九、集体所有制土地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规定第八十九条房屋登记机构对集体土地围的房屋予以登记的,应当在房屋登记簿和房屋权属证书上注明“集体土地”字样。
第九十条办理集体土地围房屋的地役权登记、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等房屋登记,可以参照适用国有土地围房屋登记的有关规定。
(一)初始登记:第八十三条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登记申请书;2、申请人的明;3、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4、申请登记房屋符合城乡规划的证明;5、房屋测绘报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图;6、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二)变更登记第八十五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权利人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1、房屋所有权人的或者名称变更的;2、房屋坐落变更的;3、房屋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4、同一所有权人分割、合并房屋的;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转移登记第八十六条房屋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登记申请书;2、申请人的明;3、房屋所有权证书;4、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5、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6、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移的证明材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四)集体所有制土地办理房屋所有权抵押登记依法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设立抵押,申请抵押权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登记申请书;2、申请人的明;3、房屋所有权证书;4、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5、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6、其他必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