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原简介

中原简介

一、上海中原物业代理/顾问有限公司简介
中原(中国)旗下上海中原物业代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上海为立足点,服务范围拓展至整个华东地区,以专业精干的地产代理形象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

上海中原现有员工逾3500人、门店200余家,2009年佣金收入超过7.2亿,再创新高。

上海中原作为沪上地产代理行业的领头羊,历年来获奖无数,蝉联八届业内权威奖项“金桥奖”、蝉联两届“上海市房地产关注商标(品牌)”,以骄人业绩和出色表现奠定了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

上海中原重视资讯公开、专业技能,实行一二手联动经营模式。

业务上形成营销代理、二手中介住宅部以及工商铺三大支柱,加上总部设立于上海的中原(中国)地产研究中心,服务质素远胜同行。

营销代理以一手项目代理为主业务,凭借强大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为客户提供全程地产咨询、营销、代理服务。

中介住宅部秉承中原集团“公开资讯、公平交易、不炒楼、不食差价”的经营理念,服务定位中高端客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二手房/豪宅/洋房的买卖、租赁一站式服务。

工商铺立足上海,辐射华东地区,为客户提供中高档写字楼、商铺租售代理服务,是众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的租赁代理商。

中原(中国)地产研究中心长期对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监测、咨询、研究,其定期出版的研究刊物及研究报告成为指导楼市投资的风向标。

上海中原立志于创建和谐健康的地产代理行业,推动行业市场的稳步发展,并矢志不渝地为之而努力。

二、中原集团及集团主席简介
中原集团旗舰中原地产于一九七八年成立于香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代理公司之一。

集团主席施永青先生于零一年间,成功全面收购利嘉阁地产代理有限公司。

中原集团目前拥有员工两万余人,跨地域分行超过一千间。

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先生
领袖经历:
施永青先生原籍浙江宁波,1949年出生于上海,四岁时定居香港,一直在港
接受教育,十九岁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八年,后转往地产发展商行业任职。

1978年,与朋友合资开设中原地产代理公司,开始地产代理的事业至今。

与中原集团:
施永青先生为中原集团主席,统领集团于中国及香港一万八千余名员工。

施先生1978年创立香港中原地产,历经30年发展,于2001年成功收购香港第三大地产代理公司利嘉阁地产后,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代理中介公司。

中原地产1992年进入大陆市场,秉承施先生“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发展成为大陆区最大的地产代理中介公司。

施先生率领的中原集团将经营方向立足于地产,不断扩张规模、完善着地产服务的业务链,同时也将触觉不断延伸至其它领域。

现已创立中原测量师行、中原按揭经纪、中原资产管理、中原方略、中原人力资源,平面媒体am730等,已初步构建出一个以地产服务领袖企业为主体,同时涉及资本,策略,人力资源,传媒等行业的覆盖整个大中国区域的多元化集团。

慈善事业:
施先生虽日理万机,但仍热衷公益事务,曾多次以香港乐施会成员身份,亲身参与国内的扶贫工作。

曾亲至云南贵州做“乐施之友”,介绍水稻及牲畜的优良品种给当地农民,帮助农民脱贫。

他还参加苗圃行动,支持内地教育事业。

除号召中原集团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外,他亦参与出资在湖南、广东分别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

学术研究及其它:
施先生对学术研究及写作亦有浓厚兴趣,因此他本人经常出席大学及学术团体举办的公开论坛,议论时事。

与此同时,他亦主持电台及时事节目,并定期为报刊撰写专栏。

此外,施先生亦身兼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以及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三、企业部分奖项
2010年市场推广部荣获“迎世博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中原地产荣获驰名商标;
中国企业文化十佳单位;
中国企业文化十大贡献人物(谭百强);
红轮椅志愿者服务队
2008年“中国文化管理十大领袖人物”(谭百强)
四、经营理念
(1)皇牌代理,信息标志;
(2)为您,我做到;
(3)公开资讯、公平交易、不炒楼、不食差价
五、管理理念
(1)“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无为而无不为”
(3)“为无为,而无不治”
“无为而治”(自组织管理)无为而治”源自老子的哲学。

“无为”意即:做老板的不懂就不要胡作妄为,要让前线的人做,因为他们才是掌握资讯的人。

中原地产之所以在今日能够独占鳌头,就是通过“无为而治”而形成的公司两大特点:一、报酬与个人的贡献挂钩;二、给员工自主的空间,让他们有所发挥,一定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做主。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资讯的社会,掌握资讯“的人就一定是接触市场的人,因此施永青先生下放权力,让下面的人多做一点决定。

选择“无为”的管理方式,让下面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施永青认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简单来讲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

管理者不再置身于琐事,从而使效率提高。

施永青指出,老板不要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最好,最正确,动辄训斥下属“懂什么”,认为下属只需不折不扣贯彻自己的宏伟蓝图就行。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所谓正确的事情,正确只是表明到现在还没被证明是错的而已。

我们有把握的只是证明什么是错的,并从中吸取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楼市一路狂跌,施永青身处逆境笑容不改,仍坚持无为而治方针,“基本上我都让下属去应付,让他们有自由意志发挥,各自想办法。

这样如果有一区想出好的办法,就推广一下,还是从下而上。


“不懂就不要胡作妄为”
“无为而治”源自老子的哲学。

“无为”意即:做老板的不懂就不要胡作妄为,
要让前线的人做,因为他们才是掌握资讯的人。

中原地产之所以在今日能够独占鳌头,就是通过“无为而治”而形成的公司两大特点:一、报酬与个人的贡献挂钩;二、给员工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有所发挥,一定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做主。

“上面无为,下面才有为”
“上面有为,下面必然无为;反之,上面无为,下面必有为。

”他说,“我一向信奉‘将能,君不预者胜’。

我不喜欢管人,只给出大方向,让员工自己做主,宁愿放马后炮也不喜欢干预。

现在很多老板雇人,只看人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却不看员工的表现。

我曾经说:只要保证员工‘得偿所愿’,比如给他们合理的报酬,员工自然会用最有效的方法为公司赚取利润,根本用不着我来操心。

”他认为,只有无为而治,下面的人才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他相信自己的无为,会换来员工的奋发有为。

“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全力以赴”
施永青说,自己深深明白,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全力以赴。

“所以,我尽量避免出太多主意,好让员工有机会发挥。

公司里多些人出谋划策,总好过老板一个人绞尽脑汁。


“给员工自主的空间”
施永青认为,公司如果不给员工自主的空间让他们有所发挥,公司就只是老板的一套,没有把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出来。

施永青贯彻老子的思想,他说老板总喜欢把以前成功的经验挂在嘴上,加诸在员工的身上,迷信以前成功的经验。

但是如果把以前的成功模式固定下来,就没有进步的机会。

他认为,在这个资讯社会里,最好的决定应该让掌握资讯的人做。

掌握资讯的人却不一定是老板,而一定是接触市场,接触客户的人,所以他主张权利下放,让下面的人多做一点决定。

因此他创业后,一个宗旨就是让下面的人有更多自主的空间,放手让员工发挥,有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决定。

“工作更开心,生命更有意义”
“我更多是从人在怎样一种环境下工作更开心,更觉得生命有意义的角度来考虑。

因为马克思曾经讲过,资本主义大生产对人的最大伤害是对人的异化。

除了上层之外,大部分人做的都是自己不了解,不自主,不喜欢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中占什么角色。

”施永青说,人的价值就体现在按自己
的意志、自己的判断做自己喜欢的事。

大陆以前要求人做螺丝钉,其实做螺丝钉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雷锋。

在香港也一样,老板决定了一套,下面人只管去做,为企业挣足最大利润。

员工为了一点菲薄的报酬,牺牲个人的意愿。

所以施永青认为,给员工个人充分的自主空间,就要减少上面的干预,上面要无为,下面才有为。

这样做,更多不是从竞争角度考虑,而是从人文主义角度着眼。

“为员工提供一个不仅仅是活着的空间”
施永青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觉反省自己人生的能力,毛主席就说,有些人是自在的人,有些人是自为的人,自在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存在在社会里面,活着就是他的一生,如果生产力到了一定的时期,不仅仅只是活着的时候,就可以找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了只是用呼吸来维持生命的意义。

我们想为员工提供一个不仅仅只是活着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