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的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总结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步骤,并分析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步骤问题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与批改过程中,积极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
“互评互改”教学法摒弃了只注重教师精细批改的传统作文批改模式,增加了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奠定了基础,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的“幕后工作”,只注重教师的精细批改,逐渐形成了学生写完了事、教师批完了事的不良现象,很少有学生关注教师的评语,导致作文教学始终在原地踏步。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把“幕后工作”搬到课堂中来,师生共同参与,将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在这个环境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个人的观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同时还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教师示范批改,充分发
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评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改意见交换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总结反思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实践步骤
(一)教师示范批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教师示范批改作文的工作,要使用规范、科学的批改方法,供学生借鉴。
笔者在教学中选出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在作文评改课上,通过多媒体放大于屏幕,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现场修改,并给学生讲解清楚作文中每一处修改的原因,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同时,我还会从其他作文中找出类似错误,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学现练”,通过随堂演练的方式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教师示范批改是“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需要老师们去发现,去创新。
(二)学生自评自改,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
经过教师的示范批改,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学到了一些评改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叶圣陶曾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因此,我将交上来的作文全部复印后直接返还给学生,让其结合讲授的作文批改方法自主修改。
通过以改促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并让学生深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
的习惯,铲除学生认为作文写完了事的不良现象。
(三)小组合作评改,增强学生评改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项交流所形成的信息交流立体网络比双向交流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多项交流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1】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合作评改小组,每组4人,选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
然后将上一步中复印后的作文分发到每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轮流评改他人作文。
此过程中,教师和小组长应加以全程指导与监控,否则“互评互改”将流于形式,达不到意料中的结果。
轮流评改完后,让每个学生点评他人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
在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时,教师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并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评改完成并非意味着作文评改完成。
教师应将学生评改过的作文收起,逐篇再仔细检查与评改,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和评改学生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改错或改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学生领会他人评改建议,提升自身作文水平
经过前面三个环节的评改后,学生的作文已基本修改完毕。
此时,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领会他人的评改建议,去总结自己的不足。
让学生将他人评改后的作文与自改的作文进行对比,促进学生思考,让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1+1>2”的效果。
三、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文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标呼吁教师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评改他人作文和发表个人意见的过程中,难免有不正之处,教师应悉心指导,耐心解释。
还有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意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只表扬成绩好的学生,一味否定成绩差的学生。
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予以鼓励,再指出修改意见,增强其自信心。
(二)目标设置科学合理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要求教师设置的目标科学合理,逐步提高。
首先可以从字和标点入手,逐句逐段地呈梯级上升,最终对文章的结构与立意提出要求。
另外,教师对每次评改训练课还应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对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进行讲解与训练,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小组成员搭配均衡
划分合作评改小组时,教师应从学生的作文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使每个小组的成员搭配均衡,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还是评改者;让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
(四)注重全程引导语监控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
虽然新课标呼吁归还给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绝非意味着放任自流。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全程引导与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互评互改过的作文,教师应认真审阅评改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
(五)实施要持之以恒
一个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运用,并非教师心头一热,搞一两次就会有效果。
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尽管“互评互改”作文教学会占用师生很多时间,而且工作量和工作环节比传统的教师批改大,但并非不可取。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互评互改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打基础的过程。
四、结语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全程引导与监控,做好课后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虽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工作环节复杂、工作量偏大等不足,这需要教师在科学运用的同时,应根据实际创新,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彦军,作文批改如何变被动为主动[j],文学教育,201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