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Spatial_Obj
Polygon
具有/属于
ORM图一个事实的示例
Polygon_ID
内容小结
知识结构——
一、什么传统数据模型? 二、什么是语义数据模型? 三、什么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四、三种不同的概念模型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知识结构——
一、什么关系数据模型? 二、关系数据库模型的规范化体现? 三、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式?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第二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第四节 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第五节 空间数据查询 第六节 空间元数据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空间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空间数据库模型设计方法和流程。 3、了解元数据相关概念并认识空间数据库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三、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
对象:对现实世界中一个事物的抽象或模型化表达。自身状 态+内在功能(客体数据+对数据的操作)。一个对象具有一 个唯一的名称标识。 类:多个对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 实例:某类的一个具体对象。 消息:对象之间相互请求或相互协作的唯一途经和通信形式。 方法:对象收到消息后应采取的动作系列的描述。
空间数据库引擎
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特定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
空间属性数据库 3 扩展式的管理模式
空间属性数据库 4 集成式的管理模式
二、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
GIS应用1
GIS应用2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库存储系统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库存储 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空间数据库存储系统 空间数据库存储系统是GIS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
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 一般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形式存储在硬盘、光盘等
介质上。
(2)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指能够对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
上的定义,提供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存取、维护和更新 功能的软件系统。
通过继承,使得某类对象可以自然地拥有另一类对象 的某些特征和功能。继承包括单继承和多继承。
曲线对象类
曲面对象类
超类或基类
直线段对象类 多边形对象类
子类或派生类
对象类的单继承和多继承及其层次结构
4、功能重载和多态性
重载:这实现特定功能的方法不仅以名称来区分,还可 以用它所带来的的参数来区别;
多态:指同一个消息可以根据发送消息对象的不同采用 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从文件发展到数据库经历的四个阶段
GIS应用软件 空间分析功能 属性处理功能
空间数据 文件
属性数据 文件
1 初级式的管理模式
GIS应用软件 空间分析功能 属性处理功能 空间数据管理 数据库管理
空间数据 文件
属性数据库
2 混合式的管理模式
GIS应用软件
GIS应用软件
空间分析功能 属性处理功能
空间分析功能 属性处理功能
体(polyhedra)
联系:实体间有意义的相互作用或对应关系。 用菱形符号表示。包括: 1:1、1:N、M:N三种类型。 实体和联系之间用线段连接。
属性:对实体和联系特征的描述。属性用椭圆表示。 属性和实体、联系之间也用线段连接。
语义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
采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步骤:
重点:空间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流程、元数据 难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知识结构——
一、什么是空间数据库?
——概念、发展
二、空间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四、空间数据库如何加以实现和维护?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存 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以一系列特定 结构的文件形式组织后存储在介质上。
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 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供用
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 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性 支持多种多样的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用性
四、 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 1、空间数据库的实现
① 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 ② 装入试验性的空间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以确认
一、传统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① 层次数据模型
树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是一对多(1:N)。
优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易理解。 缺点:冗余度大,不适于表示数据的拓朴关系。
② 网状数据模型
图数据结构。表达数据关系是多对多(M:N)。
同层次模型相比: 优点:压缩了数据量。 缺点: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表示,指针数据项使数据量 大大增加。
其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查对数据库空 间的占有情况 ③ 装入实际的空间数据,即数据库的加载,建立起实际 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四、 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 2、相关的其他设计 空间数据库的再组织设计 故障恢复方案设计 安全性考虑 事务控制
四、 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
➢ 3、空间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维护空间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 增加新的功能 修改错误
空间对象类
图层对象类
is-a
多边形对象类
is-part-of 1+ 多边形对象类
弧段对象类
1+ 弧段对象类
对象类的概括与聚集
6、空间数据库对象模型
7、ORM图
➢ ORM:即对象角色建模,是运用面向对象的原理进行数据库 概念建模的软件工程方法。
➢ ORM图:用图形符号的形式表现对象角色建模的结果。 对象类型:表示实际对象或概念的类型 ① 实体对象类型:由实际事物组成的对象类型 ② 值对象类型:由数字或字符串组成的数字类型 谓词:描述由对象类型扮演的角色的事实的一部分 约束:唯一性约束,强制性约束,用来规定数据的关系
③ 关系数据模型
实体本身的信息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均表现为二维表。 在数学上把这种二维表叫做“关系”。这些关系表的集合 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优点:数据结构简单、清晰,能处理多对多关系。 缺点:当涉及的目标很多时,查找操作时间长,效率低。
二、 语义数据模型
语义模型的模型结构是由若干种抽象组成,用这些抽 象来描述空间实体的基本语义特征,再根据语义模型结构 规则把这些抽象结合起来形成模型。模型形成空间实体类 别以及这些类别之间的关联。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数据库
地理现象 和过程
现实世界
数据库的 概念模型
信息世界
数据库的 逻辑模型
数据库的 存储模型
计算机世界
➢ 1、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特定的专业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把用户的需求加以解释,并用概念模型表 达出来。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主要描述数据及其 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实体-联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模拟现实世界; ✓ 便于用户理解; ✓ 便于在计算机上
实现;
(3)逻辑设计:把概念模型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 工具映射为计算机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如实体-联系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模型。
(4)物理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在实际物理存储设备 上加以实现,建立物理数据库。
➢ 2、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3)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
指由GIS的空间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所组成的计算机应 用系统。是提供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由数据库系统、 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 应用界面。
可以管理空间数据,运 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一、关系数据模型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 维表,表具有固定的列数和任意的行数,在数学上称为 “关系”。
二维表是同类实体的各种属性的集合,每个实体对应 于表中的一行,相当于通常的一个记录;表中的列表示属 性,相当于通常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这种满足一定条件 的规范化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多边形对象
Draw (mapfile)
Draw (database)
图形文件
数据库
空间对象
Draw
多边形对象 Draw 弧段对象 Draw
面向对象的功能重载和多态
5、概括和聚集
概括:把一组相同特征和操作的类归纳为在一个更一般 的超类中;
聚集:反映了嵌套对象的概念,即是由一些其他对象组 成的,用来描述更高层次对象的一种形式。
二、关系数据库模型中数据的完整性规则
1. 主键:用以保证表中每个记录互不相同,一个表只能有一 个主键。
2. 实体完整性规则:一个表的主键值不能重复,也不能为空。 3. 参照完整性规则:“一对多”关系中,“一”表的主键字
段必然会出现在“多”表中,成为联系两个或多个表的纽 带。“多”表中出现的这个字段被称为外键。 4. 域的完整性规则:将某些字段的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
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
经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946,第一台电 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பைடு நூலகம்tor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主要用 于科学计算,没有数据管理功能。数据与程序是一个整体 ,数据只为本程序所使用,不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