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刘长江现在有这样五句话令人深思:“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国家惠民补贴增大了,群众的意见却越多了;各级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
我们党是做群众工作起家的,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
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重视和加强群众工作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
群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从各个层面来考虑,全党动员、上下齐抓、共同推进。
第一个层面,在宏观决策上要把好方向、定好政策,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 一是政策制定要标本兼治,连续稳定。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结合发展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倾听基层意见,准确把握客观规律,统筹兼顾全局性、局部性和整体性公共利益,按照普惠制和区分轻重缓急以及简便易行管用的原则,制定符合长远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和整体利益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对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深远的政策,要采取试点、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再全面推行。
要充分考虑政策措施落实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决不能朝令夕改,变化无常。
要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对政策的信任度,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和生产发展。
二是政策执行要因地制宜,民主公平。
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加快,事关民生的许多职能将延伸到城乡基层。
比如,低保人员资格的审查、农村危旧房的认定、保障性住房资格的审查等等,这些都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和处理。
古人常讲“事出公心,民则顺之;事出私心,民则逆之”。
各项民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既要掌握好“一把尺子”,做到民主公平。
同时,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不同工作对象的要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围绕达到政策的导向和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绝不能搞“一刀切”。
要更多地注重群众反响和社会效益,确保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
三是处理问题要是非分明,不枉不纵。
处理事关群众问题,特别是重大群体性、突发性问题时一定要弄清真相,分清是非,既要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干部的责任,又要追究违法闹事者的责任。
当前在严明干部纪律的前提下,要坚决纠正一边倒,只处理干部而不追究违法闹事者,一味强调“案结事了”,而大搞“掏钱买稳定”的权宜之计。
对群众的不合理、不合法或过高的要求,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疏导工作;对挑头闹事的重点人员,由政法部门逐一进行重点约谈,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明确指出;对以过激行为闹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要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快速有效处置,防止事态升级扩大;对少数煽动、挑头教唆和别有用心的人员,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彰显法律的尊严。
要坚决反对以敷衍塞责、息事宁人的态度解决群众问题,要保护敢于做群众工作、敢于动真碰硬干部的积极性。
四是工作方式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委在做好群众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要采取综合施策的方式,充分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化解各类矛盾。
要针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坚持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政策驱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等“五动工作法”。
同时,要大胆尝试利用中介机构、群众团体、宗教组织、新闻媒体等多种新兴组织的力量和多种有效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是工作导向要强化基层,夯实基础。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基层党组织强,党的凝聚力就强;基层干部好,党群关系就好。
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一刻也不能放松。
要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全覆盖,党组织的活动有针对性,对群众有吸引力。
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
要增加对基层工作的投入,保证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着眼于长远和大局,从政策制定、职权划分、资源配置、政治待遇、生活保障、舆论环境等各方面着力强基层、打基础,切实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层面,在微观管理上要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制度。
主要是健全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制度、群众工作联系点制度、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制度、社会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主要是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群众工作机制。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载体。
张家川县结合全县实际情况,近期组织专门力量,探索制定了“三送三帮三扶促发展”(即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帮基层组织完善发展思路、帮各级干部理清工作思路、帮广大群众找准致富路子;对支柱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对贫困群众给予资金扶持、对致富能人给予项目扶持)“三普三访三调保稳定”(即对全民开展普法宣传、对重点人群开展普法教育、对各级干部开展普法考试;经常走访查民情、定期下访解民难、事后回访促落实;邻里矛盾村上调、干群矛盾乡镇调、复杂矛盾联动调)“三联三引三助构和谐”(即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五项工程聚民心”(即解民难,全面开展代办式便民服务;顺民意,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化民怨,适时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帮民富,全面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保民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五事到户连民情”(即大事出点子、难事寻路子、急事找法子、喜事上门贺、悲事送温暖)“五卡公开赋民权”(即便民服务卡、村务公开卡、政策明白卡、民情联系卡、服务承诺卡)“五官躬行顺民意”(即常走访、实交心,做联系群众的“亲情官”;懂政策、知法规,做服务群众的“明白官”;行得端、走得正,做群众公认的“好清官”;建亮点、树典型,做科学发展的“先行官”;敢负责、善解难,做干部群众的“靠山官”)和“五项制度保民安”(即重大事项维稳评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领导干部全员接访制度、包案督导化解制度、信访案件终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这是我县在探索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方法。
四是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考核机制。
要大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以人民满意为主要导向的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主要依据。
第三个层面,在基层干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奉献真情,密切与群众的血肉关系 根据基层群众工作执行性、事务性、具体性的特点。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善当“五个官”。
一要常走访、实交心,做联系群众的“亲情官”。
各级干部要把联系群众当基本功、必修课,坚持做到常走访、实交心、诚帮助、勤服务,以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实意。
尤其要加强与四方面群众的联系,第一方面是致富带头人,就是种养加大户、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各种经纪人等,他们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带头者、受益者,是先进生产力的践行者。
第二方面是有文化的人,就是文化科技新闻工作者、教师、医生、宗教人士、离退休干部职工等,他们是先进文化的宣传者、推动者,也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引领者。
第三方面是最困难的人,就是鳏寡孤独、发生天灾人祸等致使生活困难的群众,要保障他们的生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人手中。
第四方面是特殊人群。
要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着重把刑释解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和重点上访人员作为各级干部重点联系对象,切实加强管控措施,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和生活生计问题。
团结、引导、关心、管理好这四方面的群众是赢得人心、聚集力量的关键所在。
二要懂政策、知法规,做服务群众的“明白官”。
目前,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很多与群众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及与不懂法律法规有关,各级干部要把学好用好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素养、基本要求,为群众释疑解惑。
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处理各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社会问题时,一定要把政策要求和具体内容向群众讲清楚,把有关法律规定向群众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切身利益讲清楚,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要行得正、走得端,做群众公认的“好清官”。
现在一些地方群众不相信干部,甚至有“仇官”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干部要行得正、走得端,做群众公认的“好清官”。
一是落实政策不走样。
老百姓最痛恨“歪嘴和尚念歪经”。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考验,要原原本本地落实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是公正办事不谋私。
共产党人掌权用权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最有意见的是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以权谋私。
党员干部无论干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想事要公心,办事要公道,忠实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是扶正劫邪不畏惧。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当干部就要主持公道,扶持正义,惩治邪恶,决不畏惧,要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严防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损害群众、祸害地方。
四要肯实干、重民生,做科学发展的“先行官”。
邓小平说过,“事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老百姓最喜欢实干型的干部,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善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肯做还旧账、解难题、化矛盾的事,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帮民富作为经常性工作,把工作精力、主要物力、重点财力着力向民生问题、热点难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倾斜,尽心尽力办好关乎群众利益的好事实事。
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要敢负责、善解难,做干部群众的“靠山官”。
现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些不良风气,一些干部满足于开会拿着稿子念,督查跟着别人转,乐于迎来送往陪吃饭;有的干部喜欢听报喜的假话,不喜欢听报忧的实话,有了成绩抢前头,有了问题绕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