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手段:课堂讲述。
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
案例分析。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学习有许多新特点:从学习目的上看,既要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发展并时刻洞察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从学习内容上看,大学开设课程多,一般为三四十门,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从学习方法上看,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抽象性强,教师讲解是提纲挈领式的,往往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介绍有争议的问题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较多的内容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习管理上看,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比较大,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和钻研学问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师只是把学生领进门,具体内容的组织、巩固、吸收等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安排,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生活方式上,入大学后是集体生活,住集体宿舍,凡事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习惯上,饮食方面存在差异,气候与语言环境发生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也有所不同;生活范围上,进入大学则如闯进“大世界”,生活视野大大开拓,宽松的环境将大学生推入一个广阔而自由的时空中,要想将学习、生活、保健等都安排得很满意,就必须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诸多因素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活动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大学尽管学习内容很多,但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能够体验到以前从未有过的“自由”。
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
大学强调间接管理,相对比较宽松。
大学规章制度一般比较健全,学校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行为施加影响,进行规范。
老师、学生的接触远不如中学那么频繁,因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人际交往的要求看,进人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主动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社会化要求急速提高,但由于家庭中的中心角色和中学里受人关注的地位消失了,加之集体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十分需要同学们的相互宽容、理解以及彼此适应。
较为激烈的相互竞争。
大学里竞争更为激烈。
大学校园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之间不仅在学习上相互竞争,在能力、交际等其他方面也同样存在着竞争关系。
许多同学发现,要想在高手云集的大学群体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已经不那么容易了,从而明显地感觉到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失落感。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大学生活的独立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家长承包式”、“教师保姆式”生活方式中走出来。
一个不会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大学新生必须尽快重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生活经验,自觉主动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2、摸索大学学习方法长期形成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的方法惯性很大,使得许多新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学习方法的自主性特点。
这种不适应最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与自我评价的偏差。
因此,摸索适应大学时期学习的方法是大学新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面对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如何建立起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把握交往的机会,学习沟通的技巧。
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来自交往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态度。
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在交往中改善人际关系。
4、科学运筹时间首先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凡事从现在做起,不仅重视整块时间,而且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其次要制订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
5、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的吃、穿、用等都要靠自己安排,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消费开支,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收入来计划支出,即量入为出;要形成适度消费意识,厉行节约.不作挥霍父母辛勤劳动所得的不光彩的寄生虫。
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l、树立学习是生存发展的前提理念学习理念是关于学习的理性认识,是对于学习特有的理性态度和执着信念。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席卷全球。
大学牛能否适应潮流,自我成才,融入时代,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发展前提的新理念,也就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途径,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字面意义上讲,终身学习就是指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活动。
终身学习观要求人们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扩展开来,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的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四、培养优良学风1、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是优良学风的前提所谓认真求实,就是在学习中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不轻信、不马虎,以事实为根据。
科学最讲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
2、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优良学风的基础所谓勤奋刻苦,就是指在学习中争分夺秒、发奋用功、锲而不舍、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勇敢拼搏、不断攀登的顽强精神。
3、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是优良学风的要求所谓虚心踏实,就是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不慕虚名,要不断求取新知识,要踏踏实实,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4、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是优良学风的关键培养科学严谨的方法,就是认真借鉴吸收古人的和别人的、文本上的和实践中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反复切磋琢磨,逐步体验探索,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5、勇于创新的学习品格是优良学风的归宿所谓勇于创新,就是指在学习中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敢于提出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一)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l、“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为此要坚持和实践“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当代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第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思想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
第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当代人才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无国界,文化必交流,善于学习和吸收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以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
跨世纪人才必须是通晓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专才”,这样他的社会贡献才会更突出。
同时,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高度分解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又要求人才必须拥有“博”,即必须是涉猎多学科、多领域、博采众长的“全才”和“通才”,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以健康体魄、不畏艰难险阻为支柱的身体素质。
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第六,以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为主流的心理素质。
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二是乐观向上的情感。
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古今中外,有出息、有作为的民族.永远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奔腾向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代代批判继承,代代创新发展。
2、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我们行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社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3、具有强烈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也只有竞争,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面对竞争的同时,合作必不可少。
大学生要树立合作精神。
4、具有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经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法治、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法治、诚信建设愈益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要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模范。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同学们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