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细菌的耐药性(drug resistance),也称为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近年来,耐药细菌越来越多,耐药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高,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抗感染治疗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日益增多,而因不合理使用出现的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使抗感染治疗失败,导致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及医疗费用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控制细菌耐药性已是刻不容缓。
一、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要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首先必须要分析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从现状来分析,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细菌耐药性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一种自然反应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都是细菌的耐药。
这种耐药可能与细菌的固有特性有关,也可能出现在正常敏感菌种内,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获得。
细菌自身繁殖能力极强,它们不但能将自身耐药基因传递给其子代菌株,也能将其传递给其它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每一种新药的耐药现象逐渐增加。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一种抗菌药物耐药迟早都会出现,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细菌的自身因素即是指细菌自身的遗传特性。
细菌可通过突变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性,一种细菌可通过多种耐药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3、医疗过程的影响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医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耐药菌的产生,如静脉导管、人工瓣膜、介入治疗等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为一些机会致病菌提供了进入人体的通道,这些机会致病菌比有毒力的致病菌更易产生耐药性。
二、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1、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提高对感染病患者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水平,通过药敏试验为临床选用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首先要建立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以及对耐药菌和感染耐药菌的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感染,制止耐药基因扩散;其次是分期分批循环使用抗菌药物,延长抗菌药物使用周期;第三要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药制度,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能少用的尽量少用。
再有应减少抗生素在食用动物中的滥用和误用。
2、加强药政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生产和销售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条例,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的质量监督,打击生产、销售伪劣抗菌药物行为,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加强兽药管理,严厉
打击假药和劣质产品。
兽药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GMP标准,兽药经营企业应取得GSP认证。
3、开发治疗感染的新疗法开发传统抗生素以外的药物,这些药物的有效新靶位可能是基因或细胞分裂、蛋白合成、代谢物转运和毒力作用过程的基因产物。
开发人类天然抵抗感染的抗微生物肽,如抗菌肽、防卫素、鲨胺等。
从基因水平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开展细菌耐药性抑制消除剂的研究。
寻找不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的新策略。
采用中药手段消除R质粒,控制细菌耐药性。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从中药中选择用于体内的R质粒消除剂,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与中药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破坏耐药基因,使耐药菌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灭活酶抑制剂、膜通透剂、外排泵抑制剂、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
发更多特异性强的细菌疫苗。
4、严格掌握适应征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和疗效的关系。
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立即使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引起,对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尽量不用抗生素。
皮肤、黏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
5、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及加强实验室内质控迄今,多数国家尚未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来收集细菌耐药性资料,现有的监测数据也并未充分利用,并且可靠性也有待提高。
尽可能地建立广泛的监测网络,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对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提高疗效,控制MDR菌流行有重要意义
结语
抗药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病原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类社会、行为与财富损失管理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而造成的机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或杀虫剂,周期长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巨大,至少要花费10亿美元,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也是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发展史,对抗生素已经形成耐药的细菌,即使停药较长时间也不容易恢复到敏感状态。
因此,人类要战胜细菌首先要战胜自己,滥用抗菌药物若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物的时代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我们,作为未来的医学生物科研工作者,有责任以此为己任,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努力探索,一方面弄清楚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与物质基础,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人类未来的健康事业,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付出!我们也定将会忧天下之忧,学以致用,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