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试卷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试卷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面能够证明浸在液体中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现象是()A.石块落在水中会下沉 B.桥墩在水中“稳如泰山”C.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当把重物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减小D.在宇宙飞船中,杨利伟松开手中的圆珠笔,笔会“飘“在空中2.体积相同的铜块、铝球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3.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

船只驶入装有水的承船厢后,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升降。

如图所示,重量不同的船舶(G1>G2>G3)驶入承船厢,通过排放水使厢内水深h保持不变,则三种情况下,匀速提升所需的拉力()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F1、F2、F3一样大4.潜艇甲和护卫舰乙参加完一次军事演习后,按如图所示的状态由东海返回长江某基地。

则它们在东海和长江中所受到的浮力F甲、F乙的变化情况是()A.F甲、F乙均不变 B.F甲不变,F乙变小C.F甲、F乙均变小 D.F甲变小,F乙不变5.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有水的容器,如图甲,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用细线系住浸没在水中。

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相等B.甲乙两图中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C.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若将乙图中木块浸在水中部分切掉取走,木块静止时,剩余木块体积的露出水面6.如图所示,下列对浮力的求解,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A物体所受浮力F浮=G排=F4﹣F2B.由乙图可知,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ρ物gV排=ρ物g(V2﹣V1)C.由丙图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一定等于G物D.由丁图可知,鸡蛋在逐渐沉入容器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7.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B.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排开液体的重力决定C.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D.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和酒精里,在酒精里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里的浮力8.如图所示,有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A、B、C.在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乙、丙中均装满水。

再将盛满水的三个溢水杯分别放在已调零的电子秤上,此时三个电子秤的示数均相同。

将A、B、C三个小球轻轻地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溢水杯中,最终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小球对杯底有压力。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放进溢水杯后,三个电子秤的示数都增大了B.小球A受到的浮力最大,小球C受到的浮力最小C.小球B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小球C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D.甲溢水杯溢出的水重等于小球A的重力,乙溢水杯溢出的水重等于小球B的重力9.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体积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放在甲、乙烧杯中,小球静止时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甲、乙两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A、B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A和F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ρA>ρB B.F1>F2 C.F A<F B D.p甲>p乙10.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A.混有泥沙的食盐 B.碳粉和氧化铜粉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水和醋酸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倾倒液体12.如图所示进行电解水实验并检验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H2 B.试管2中的气体能支持燃烧C.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13.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

我国“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14.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B.面粉 C.蔗糖 D.牛奶15.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D.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16.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实验编号 1 2 3 4 5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5 10 15 20 25溶液的质量/g 55 60 65 67 67A.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g17.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1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C<A<BB.欲除去A中含有的少量B,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C.t1℃时A的饱和溶液70g,先升温至t2℃,再加入20g A,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D.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C=A19.t℃时,120g某硝酸钾溶液蒸发17.5g水析出2.5g硝酸钾,若原溶液蒸发掉27.5g水并恢复到t℃,则析出5g 硝酸钾晶体,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为饱和溶液B.蒸发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C.t℃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5gD.从原溶液中蒸发水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20.“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填空题(共6小题)21.(4分)我国自行设计的水下滑翔机“海翼”成功下潜至6329米,打破了世界纪录。

“海翼”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阻力;在其外表穿上碳纤维材料特制的“衣服”以减小重力,这是因为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比较(填“大”或“小”);“海翼”配备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从而使得排开水的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浮力(填“>”、“<”或“=”)重力,“海翼”号实现浮沉的原理与传统潜水艇浮沉的原理(填“相同”、“不同”)22.(6分)溶液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Ⅰ.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温度/℃10 20 40 50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6 37.0KNO320.9 31.6 63.9 85.5从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某温度下它们溶解度相同,则该温度可能在范围内;5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50g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是,若再冷却到10℃时,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Ⅱ.若要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Ⅲ.20℃时,能否配制出30%硝酸钾溶液,理由是。

23.(4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0℃时,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

(填“A”或“B”)(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入A物质。

24.(4分)将一小物块A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81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N,A的密度是g/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g取10N/kg)。

25.(4分)现有一木块漂浮于 40℃的 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随时间 t 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

(2)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图中 A、B 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 F A(填“>、”“<”或“=”)F B。

26.(4分)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该组的小明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kg/m3(已知)。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7.(6分)学完浮力后,小林同学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归纳整合,并利用熟悉的器材做了个小实验:①准备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将瓶盖盖紧后浸没在水中,放手后玻璃瓶上浮;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内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③将装铁块的玻璃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根据图丙可以判断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而与无关。

(2)结合甲图和丙图,可以得出铁块的重力大小为N;装铁块的玻璃瓶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3)小林看到玻璃瓶上标有100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由此可以得出铁块的体积为cm3,铁块的密度为kg/m3 28.(11分)过滤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