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紧扣教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
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

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
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应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转变的核心是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
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信息
技术课程时,学生应拥有自己的问题和学习目标,教师则要解放学
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信息技
术课程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
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
题的目的。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
概念、原理,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建良好的氛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
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
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

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
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如使用多媒体
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或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伦理整合到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学校应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平时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采用与学业水平考试相似的上机考试方式,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答卷完毕后提交服务器,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

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核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又如,采用团队上交自制电子作品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给予任务驱动,最后共同完成作品。

这种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实践中,这几种方式既独立使用,又结合使用,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使考评真正起到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提高的调控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