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和各时期的特点
2.思考并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3. 思考并叙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4.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DNA的变化图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及捕获有效信息,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专业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并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任务一: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1、染色体复制时间?
2、四分体的含义?(重点对四分体展开介绍)
3、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在什么时间;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何时?
4、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什么时间?
5、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练一练}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__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
任务二:思考并比较展示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小组交流讨论)
{练一练}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 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任务三:叙述并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学生叙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2、学生叙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练一练}
一个精原细胞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数和种类分别是()A.2 2 B.2 4 C.4 2 D.4 4
任务四:描绘变化图
学生展示: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DNA的变化图。
{练一练}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能力提升1
能力提升2
四.配套练习
1.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相同的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4.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A 有2条
B 有3条
C 有4条
D 无法确定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6.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学情分析》
通过四册教材的学习和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减数分裂产生精卵细胞的过程,也理解了遗传定律的实质和变异的种类。
但是对于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题目,
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同时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还不能够准确的进行判断,对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各个时期的差异也不能很好区分,图形辨析能力还有所欠缺。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设置的四大任务,学生应该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特征,并能很好的对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区分,熟练描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可以说有关减数分裂的主要考点,以及难点都讲解非常到位了;其次配套练习的设置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比如第1,2题,是针对“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考察,检验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第3,5题,是针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考察,可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情况;第4题,是针对精子形成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进行考察,检测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的掌握;第6题,是针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的考察;总之6个题目,考察了本节课的四大任务,很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结合第二节的有丝分裂,是生命的延续这一专题里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与遗传定律和变异三个章节之间相对独立,但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整个高中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其与有丝分裂之间的比较和图形辨解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基于章节之间关系密切,同时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作为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中的学习重点,因此减数分裂的层面加以分析阐释,可以更好的搭建教材中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测练习》
1.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相同的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4.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A 有2条
B 有3条
C 有4条
D 无法确定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6.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这一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很抽象,所以运用多媒体,用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可以更好的展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对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学生掌握不好,所以可想办法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讲解,可以看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很容易混淆,所以要根据具体分裂期与相应的细胞名称相对应;
4.强化练习,当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图放到一起时,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同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画图,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减数分裂的教学要求为B级,所以,教材对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意义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减数分裂这一节是安排在有丝分裂这节之后,通过这两大分裂过程的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来区分这两大分裂方式,也更加考察学生的识图,辨图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分析遗传物质和生物变异奠定基础,因此减数分裂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