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
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
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
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
人均GDP就是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平均数(主要为了与GDP计算时的在地原则一致,剔除人口流动因素影响),人均GDP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水平,我国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主要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
人均GDP不仅受经济总量的影响,也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3、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工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区别:GDP计算的是增加值,不是总产值,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
工农业总产值会有重复计算,比如A厂生产轮胎,总产值1亿,B厂从A厂买了轮胎生产汽车,总产值10亿,A+B厂的总产值就是11亿,这样其实轮胎重复计算了一次,如果算增加值,对于B厂来说,其轮胎就要作为中间投入在总产值中扣除,就不会重复计算。
例如某镇在年终报告中提到本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在一个镇内不能完全统计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因此简单的把工业总产值加上农业总产值就认为是生产总值(GDP)的观念是错误的。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1、农林牧渔业产值: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单位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也就是本辖区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执行日历年度。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采用现行价格。
现行价格:是指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即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
生产价格调查资料中没有涵盖到的少数农产品,可以用集贸市场价格资料代替;没有市场价格的农作物用生产成本代替。
农产品的现行价格不包括利润分成、价格补贴(助)及生产扶持费在内。
按现价计算的产值主要反映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
附:不变价格:是全国通用的某一固定年份的农产品价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是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的农产品不变价格,国家统计局决定从2005年年报起取消按不变价格核算农业总产值。
正式实施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增加值也叫附加值或追加价值,是指各单位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即本单位或本行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从宏观上来说,增加值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即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从微观来说,增加值能客观反映企业单位或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速度和收入等情况。
因此,计算增加值不仅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微观的企业和行业管理的需要。
增加值和总产值相比较,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增加值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消除了总产值计算时的重复因素,计算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
(三)工业统计指标1、工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
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2、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是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如它的主要产品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3、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工业中间投入加上应交增值税;一种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为要素分配法。
4、工业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100%5、工业产销率:即产品产销率,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已经销售的产品总量与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之比,它反映工业产品生产实现销售的程度,即生产与销售衔接程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产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程度越大,反之则小,计算公式为:产销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四)单位GDP能耗1、单位GDP能耗。
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简称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是调查年度内,能源消费量与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其中GDP按可比价格计算。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是反映万元GDP能耗降低程度的相对指标。
计算公式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本期万元GDP能耗÷基期万元GDP能耗-1)×100%2、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1)能源消费构成。
由于各种能源的自然禀赋不同,同等标准量的不同能源的热值利用程度是不同的。
所以,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GDP,如果使用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同,则消耗的能源量(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同。
(2)核算GDP的各要素。
GDP是各次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值税。
在与能源消耗相关性较强的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各要素的变化都对GDP有一定影响,进而对单位GDP能耗产生影响。
其中包括引起增加值率变化的计算中间投入和总产出的价格构成,增值税率等。
(3)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
(4)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供应决定的地域产业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
(五)资质内建筑业1、统计范围:根据建设部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在报告期,本辖区内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
2、统计原则:辖区内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按照法人单位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
(不在本县注册的资质内建筑企业在我县施工完成的产值不属于此统计范畴)。
3、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
4、建筑业增加值: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的最终成果。
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工程施工应付工资+工程施工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税金+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费+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目前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实行评估制,市局根据省局反馈情况给各县评估,主要以资质内建筑业完成的产值、上交的建筑业营业税和投资上的建安工程为依据,其次参考外地在汉建筑企业在我县完成的产值。
5、外地在汉建筑企业:是指注册地在汉中市以外、施工在我县的资质内建筑企业。
(外地在汉建筑企业在我县施工完成的产值不能算作我县建筑业产值,只作为建筑业增加值评估的参考依据)。
(六)房地产统计指标1、统计范围: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2、统计原则:辖区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执照、法人单位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
(虽在本县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单位在本县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纳入统计范围)3、数据采集: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报表实行双规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