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_我爱葫芦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我爱葫芦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爱葫芦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葫芦丝,培养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建立起学习葫
芦丝的信心,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学习葫芦丝的乐趣,并乐意接触它、学习它,让学生在聆听中,初步感受美妙的葫芦丝声。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葫芦丝的构造,了解其发声原理,学会正确地呼吸、运气指法等。

2、学会低音sol、la、xi、3个音的演奏方法以及由这3个音组合的各练习曲的演奏,并能够用所学的3个音正确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指祛,学会气息的控制及单吐技巧等。

并能够用所学的3个音正确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学会在生活中
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视听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演示法、游戏祛、合作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葫芦丝、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老师放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
演奏的?(放音乐)生回答:葫芦丝。

师:大家喜欢吗?生:喜欢。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的爱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引出课题《我爱葫芦丝》
2、为了保证音乐之旅的顺利进行老师给大家以下提示:
(1)、听指挥。

(2)坐端正。

(3)演奏时,保姿势。

(4)、不吹时,放中间。

寓教于乐
一,葫芦丝的简介。

(出示课件)
1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
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端装有金属黄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2、演奏姿势:
(1)、站式。

(2)坐式。

演奏姿势要记牢:
腰直,肩平,脚放正。

一线,两手,呈三角。

气息要求更重要:
深深吸气,要稳住。

紧紧嘴角,中间聚
缓缓吹气,须均匀。

该换气时,要换气
3、吹奏低音sol.出示幻灯片。

老师示范。

出示小练习。


音sol.(4个四拍)让学生认真观察小练习,发现了什么符号,引
出吐音,和换气符号。

4、怎样吹吐音。

5、换气符号。

6、师示范一遍。

7、生齐奏。

8、用同样的方法吹奏低音la. 低音xi
9、吹奏三个音的小练习。

创造表现
1、出示《我有一只小羊羔》
2、生唱一遍简谱。

3、师示范吹奏。

4、学奏第1、2小节、。

合奏,各种形式的练习,指两名学生演奏。

5、学奏3、4小节。

6、学奏5、6、
7、8小节。

7、合奏整首乐曲。

8、老师打节奏学生演奏。

完美结课
1使用葫芦丝的日常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轻拿轻放,
禁压禁撞
专人专用
保持清洁
2、有什么收获?生回答。

小结、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收获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我爱葫芦丝》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数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我校学生大多数没接触过器乐,因此把葫芦丝带进音乐课堂,是一种改革,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同学们、家长、老师们所渴望的、领导期待的。

《我爱葫芦丝》效果分析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

并,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老师及时给予了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唱一唱,拍一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掌握乐曲节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
奏乐曲。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爱葫芦丝》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器乐教学课一一葫芦丝入门为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我校设置了葫芦丝进课堂。

根据葫芦丝教学的特点,围绕课程标准对葫芦丝教学感受与鉴赏、表现、演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聆听与模仿、体验与感受、活动与创造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演奏方法等,并掌握“1、2、3.5、6”五个音的基本指法、演奏技巧等,切身体会葫芦丝表现出来的无限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与热情。

课堂小练习
1、葫芦丝是()民族的乐器。

2、《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用()乐器演奏的。

3、写出吐音符号()。

4、写出换气符号()
5、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有()()
《我爱葫芦丝》课后反思
下面就《我爱葫芦丝》这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期,能够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去行动。

他们好动且自主性更强,不感兴趣的事他们会从心理上产生畏惧和逆反。

如何引导他们去吹、会吹、喜欢吹,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之旅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葫芦丝,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葫芦丝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葫芦丝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葫芦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我在情景导入部分,选择了优美的乐曲开始
总之,开展了器乐、,丰富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创新意识。

《我爱葫芦丝》课标分析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简单乐器的学习、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