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基于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的研究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常被讨论的盯住目标制度,是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过去近三十年来陆续采用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规则,学术文献提到的盯住通货膨胀目标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执行方式也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公开宣布一个正式的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关键,而这通常伴随着中央银行通货膨胀预测的公开发表。

这个通货膨胀必须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度量。

所以要想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研究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度量方法。

本文一方面参考国际上通用的方法,一方面探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适合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设计。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核心通货膨胀指数CPI正文: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在经历货币目标的失败后,纷纷寻找新的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目标成为了最为众多央行接受的目标。

1989年新西兰储备银行明确地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变为通货膨胀目标,随后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士、冰岛、挪威等9个工业化国家和智利、以色列、秘鲁、捷克、韩国、波兰、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南非、泰国等11个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以价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目的是实现和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首先,中央银行的法律框架确保其独立性。

这里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及其通货膨胀目标的设计方面,它们和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

其次,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责任追究制。

中央银行定期公布通货膨胀报告和货币政策报告,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负责,增强信息沟通与披露制度。

再则,设定通货膨胀名义锚。

中央银行明确发布通货膨胀目标,并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根据通货膨胀目标确定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该目标。

同时中央银行也要选取合适的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这三个要素既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涉及到通货膨胀的目标值、预测值、实际值等几个重要变量,这些通货膨胀指数不是用一般的CPI指数来衡量,而是采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度量。

核心通货膨胀是价格指数中与货币增长存在某种联系的长期或持久的部分,并有助于预测短期乃至中期的通货膨胀率。

为了衡量核心通货膨胀,一般方法是从标题通货膨胀(Headline Inflation)指标(捕捉影响居民家庭生活的一篮子消费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主要用CPI)中剔除暂时性的相对价格变动。

国际上一般官方公布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是用一种核心方法计算的,央行在确定其货币政策时还会采用一些其他方法进行辅助预测和决策,具体使用较多的方法参见表1。

表1 各国核心通货膨胀指数计算方法资料来源:菲律宾货币稳定司2007年3月从表1可以看出,官方核心方法主要是剔除法,即将价格指数中某些项目的权重设为零并重新分配其他项目的权重,再次计算调整后的价格指数,其中被剔除的项目一般是那些价格不稳定且易受供给冲击影响的商品类别。

各国在剔除项目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最为常见的剔除项目是能源和食品,此外抵押利息支付、间接税或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的商品也是常见的剔除项目。

而央行在进行核算时更多的采用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主要通过扣除高波动性项目、加权中位数、截尾均值、结构向量法、自回归V AR模型估计法等统计计量方法来核算。

截尾均值法被证实是比较有效的估计方法(Bryan、Cecchetti 1994),加权中位数法可看作截尾均值法的一个特例。

这是因为由于现实中价格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并非接近正态分布,而通常是高度偏分的,因此直接加权均值的并不是反映通货膨胀整体变动趋势的有效估计,价格变动的概率分布中靠近中间的价格变动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的真实走势,而处于分布两尾的价格变动则主要是由外来冲击造成的,所以截尾均值法更为有效。

截尾均值法的计算步骤为:首先通过综合分析价格变动的横截面数据,选取“最适截尾值”,将价格变动率数据中的极端值剔除,再计算处于价格变动概率分布中间部分数据的均值,最终得到核心通货膨胀率的估计值。

结构向量法与自回归V AR方法从理论上都属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法(SV AR),SV AR方法主要一经济理论为依据,通过建模的方式来考察核心通货膨胀,方法比较复杂。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的前提假设,根据是否影响产出的标准,将标题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两大类型的冲击——核心通货膨胀冲击和非核心通货膨胀冲击,这两大冲击互不相关,相互独立。

其中,非核心通货膨胀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是长期的,而核心通货膨胀冲击对实际产出则不存在中长期影响,即具备长期产出中性的特点。

因此,核心通货膨胀可定义为标题通货膨胀中对实际产出则不存在中长期影响的部分。

另外还有一种动态因素指数法(DFI),学术界曾对其进行研究(Bryan、Cecchetti,1993、1997),他们把动态因素指数模型改写成状态空间形式,并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估计。

该方法对数据要求比较高,即用到横截面数据又用到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动态过程,是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方法的一种核算方法。

学术界一直没有中断这一方法的研究,比较有名的有广义动态因素模型(Generalized Dynamic Factor Model)(Forni, 2000,2002; Forni与Lippi,2001),并借助于此模型于提出了关于欧元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处理方法(Cristadoro、Foni,2005)。

其他学者也对法国(Bihan、Sedillot,2002)、俄国(Graham、Oding、Welfen,2005)等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核算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三我国目前CPI指标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00年和2001年对我国价格指数的编制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目前,国家统计局CPI篮子中的商品按照国际惯例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在全国选择不同经济区域、以及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样本,对其市场价格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以样本推断总体。

目前,我国抽选出的调市、县226个。

CPI主要调查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这八个大类别, 600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计算权数根据12万多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确定。

表面上看这八大类已经概括了居民消费的绝大多数产品门类,但是这八大类别下属的小类别种类以及其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诸多缺陷。

首先,CPI指数所统计商品和服务的项目数量极为有限,从统计学的角度讲600个样本是不足以反映包括了上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的。

以如此之小的样本来代表浩如烟海的商品总体,其准确程度肯定要受到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年都要引进数以百万计的新商品,而如果CPI指数在统计时不与之相适应,其代表性也必然受到质疑。

其次,CPI指数所统计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重并没有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而调整。

在统计CPI时,国家统计局称计算权数根据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确定,但是各种商品或者服务价格在统计篮子中所占的权重有多大至今没有对外公布,不过很清楚的是许多项目如教育、医疗、房产等支出的权重被严重低估。

我国现行的CPI指数更多地适应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当时整体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结构的需要,但是如今作为CPI基础的经济状况和居民消费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消费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原有的CPI统计标准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另外,CPI指数所统计商品和服务项目没有包含一些重要的项目。

我国的CPI统计包括八大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 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商品房消费等。

戒于CPI指数统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直接使用CPI对宏观形式进行分析决策会导致及其不准确的判断,建立科学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核算方法尤为迫切。

四相关部门和学者对我国核心通货膨胀指标核算的研究与设计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课题组曾对建立中国核心CPI提出设想(马天禄、马俊贤,2006)。

认为中国核心CPI的调查范围应该在现行CPI的基础上,剔除以下三大类商品或服务价。

(1)食品中的粮食、鲜菜、鲜果、肉类、水产品等;(2)能源中的汽油、柴油、管道液化(天然)气等燃料;(3)国家控管的商品或服务性价格,如药品、学杂费、托幼费、医疗服务价格等。

经实证研究,剔除后的核心CPI比CPI平滑一些,并且与货币量M2的相关性也较好,说明剔除法的核心CPI有效剔除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反应中长期的物价走势。

国内学者也曾核算过国内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黄燕等分别利用剔除法和加权中位数法计算2000年-2003年的核心通货膨胀(黄燕、胡海鸥,2004)。

简泽利用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核算了中国1954年-2002年的核心通货膨胀(简泽,2005),并利用“实际冲击对观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RPI)没有长期动态效果”以及“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水平没有长期效应”的假定,识别出货币冲击和观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RPI)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函数,进而构造出观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率序列由货币冲击引起的成分作为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

但是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特别是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加入新的变量,以便允许将实际冲击进一步细分为更加具体的冲击。

五总结与发展展望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大多数国家主要还是采用剔除法,最常见的就是前述所介绍的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但各国在剔除项目的选择上也不完全相同。

不少国家的央行内部已经开始采用加权中位数法、结尾均值法、结构向量自回归法(SVAR)和动态因素模型(DFM)法来衡量核心通货膨胀。

实际上要求准确而清晰地区别通胀中的暂时的和持久的影响并满足各种特征要求的核心通胀衡量方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在使用各种衡量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关注各种核心通胀的衡量指标,构建以其中的一种指标为主的参考指标体系。

对于我国而言,首先要继续改善CPI指标核算方法,对它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而且还应该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

其次应建立官方核心CPI 指标,并公布其核算方法和具体月度、季度和年度数值。

这个方法可以采取剔除法,提出项目可参照国际经验及中国内情进行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