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使私营企
业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必须由政府主导,从完善立法,健全三方协调机制、工会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方面入手,企业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从管理的角度改善劳动关系,而劳动者必须强化维权意识。

[关键词]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集体谈判
一、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分析
(一)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关系法律、体制方面取
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劳动关系市场化逐步确立。

劳动关系市场化是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劳动关系所发生的最重要、最本质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劳动者彻底改变了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职业,而其收益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价值。

劳动关系立法不断完善。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律规范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规范私营企业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谐高效的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开始显现。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
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工会在劳动关系调解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我国工会职能的调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1978-1992年),是我国工会建设、维护、参与、教育四项职能逐步确立的阶段。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是我国工会基本职能形成
阶段。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我国进入完善和强化维护
基本职能阶段。

(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资方主导的劳动关系不平衡。

我国当前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呈现出单极化的态势。

资方享有完全决策和高度自主权,处于强者地位,劳工则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弱势地位。

私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

雇员利益是企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伴随金融危机的到来,私营企业家本不应该以金融危机为借口,为了保留资本而大量裁员、减薪。

他们应该凭借国家的政策在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生产销售结构,同企业员工共度危机。

[2]
政府对劳动关系管理不到位。

各级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和动机、压低或压倒了协调劳动关系的公共管理目标和作用。

随着政府行政级别的下降这种偏差有加强的现象,
其结果是雇工成为被牺牲的一方。

劳动立法的有待突破。

中国的劳动立法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和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完善。

劳动立法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新劳动合同法的不足;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在立法上抱残守缺。

三方协商机制有待发展。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功能发挥作用的因素。

从三方协调机制的定性与定位来看,目前对三方协调机制的定位认识不一致;从三方协商的代表性问题来看,目前私营企业组织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实际情况是我国尚未形成真正代表企业方的雇主组织。

集体谈判制度在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缺失。

总体上讲,中国的集体谈判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一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的问题是:[1]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位,集体谈判制度不完善;谈判主体尚未真正形成,制约了谈判功能;谈判环节缺位,谈判机制未能发挥作用。

二、解决私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有效介入,完善协调机制
发挥政府职能。

首先,政府应积极介入对劳动关系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节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完善社会福利体系,解决企业及劳动者的后顾之
忧。

最后,政府发挥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外向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点也是保证外向型企业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仍能够稳定发展的根本。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使得各个领域都有法可依,填补目前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律空白,尤其完善对劳动者相关领域的法律保护,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推进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市场主体力量的相互平衡制约,依赖于建立规范的程序规则。

我国的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及谈判制度,通过法律形式规范谈判主体,规范谈判机制,达到员工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3]
健全企业工会职能。

私营企业工会必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私营企业工会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维护;私营企业工会应更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二)企业积极配合,优化管理机制
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私营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达到组织的高效运行。

私营企业的管理伦理。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

以人为本、以情为本、以诚信为本、以和为贵是现代管理伦理的四个重要理念,它规范着企业管理的行为“轨道”,影响管理功能
的实现,调整着企业的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雇员利益是企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内容。

在全球背景下,劳工标准与贸易问题交织在一起是发展趋势。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为中国的工会组织和其它关注劳工权力的非政府组织参与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状况的监督,保护劳工的基本权利,提供了新途径。

私营企业的自身实力。

私营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经营绩效,才能保证其自身的持续运营,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维护私营企业自身利益及劳动者的权益。

(三)劳动者主动参与,增强维权意识
学习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应积极主动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

劳动者还应明确企业的哪些行为是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劳动者在这类行为发生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最有效的获得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与工会组织,确立自身地位。

积极参加工会组织,以集体协商的方式参与劳动合同的制定,以集体谈判机制解决劳动争议。

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健全的集体谈判机制格外重要,劳动者应积极配合集体谈判,以最有力的方式取得权益。

提高知识技能,明确自身职责。

掌握全面的技能和知识是劳动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也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成
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得到雇主方的认同。

在劳动者与企业相依存的劳动关系中,劳动双方应建立共同的目标,在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提高企业绩效,最终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宏洛.转型期的和谐劳动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7年,98,235-236,167-168
[2]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49-150
[3]周振华.政府选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