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生活化,要采取“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发思考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本节课学习的环境保护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向自然过多的索取,使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绿色意识为核心提倡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课内容分两个主题,主题1首先是让学生在做社会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并让学生对常见的环境污染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相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题2则建立在学生了解已有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在讨论中认识环境污染的预防(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与科学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站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角度,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上节内容进一步深化。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全部的能源,其中的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资源开发,而且要做
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我们还应做好环境的保护。
而化学不仅对资源的合理开发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为此,教材在安排学习第一节内容之后,紧接着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思,增强自身再扔,同时对“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
3、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4、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按照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
2、学生在课堂上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了解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
教学发法: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馈评价
课前准备 1、教师设置课题,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多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课堂的讨论发言的准备。
2、各组组长负责安排组员收集和整理原始材料,准备好发言内容。
3、教师课前准备好多媒体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短片《“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
(边播放边讲解)我们的美丽的家园-地球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物。
然而,这颗蓝色的星球现在已伤痕累累!
2、播放短片《保护环境停止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我们的地球母亲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的延续,请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身做起,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3、播放幻灯展示各种污染及环境问题。
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二、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引言]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问题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地危害,那么什么是“环境污染”呢?我
们又是怎么对它进行分类的呢?
[教师归纳]: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过渡]:了解了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分类后,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对里面的几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问题1] 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问题2]“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讲述“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师]:小结并补充“伦敦烟雾事件”。
[问题3]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讲述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教师]:小结并补充“日本水祦病事件”
[问题4] 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如何防治居室污染
二、领悟“原子经济”的理念,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引言]我们现在的许多生产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一定的污染,我们往往是在污染出现后才进行处理,有没有既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的措施呢。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什么是原子经济?
[教师归纳] 绿色化学和原子
[学生活动]课本“思考与交流”乙烯生产环氧乙烷
[教师讲解]1、原子利用率=M(环氧乙烷)/ M(环氧乙烷)+ M(CaCl2)+ M(H2O)
2、100%
[投影并讲解] 《绿色化学示意图》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关于“绿色化学”的特点的概述错误的是( D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尽可能利用天然植物作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色产品
2、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能源——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②酸雨的形成③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④白色污染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从防止污染、减少用酸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利用金属铜制取Cu(NO3)2的方法中最理想的是()
A.
B.
C.
D.
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水体富营养化。
( )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 D.④⑤⑧5、用Na2SO3可以治理工业SO2尾气污染,这是一种治理SO2尾气污染比较新颖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①将含有SO2气体的工厂尾气通入到Na2SO3溶液中,使其吸收含有尾气中的SO2气体;②将富集有SO2气体的溶液加热,即可使其中的SO2气体逸出,这些SO2气体可以应用于制取H2SO4。
该方法中Na2SO3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试题:
(1)写出①、②两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今有10m3的0.1mol/L的Na2SO3溶液,每次吸收标准状况下的含有SO2气体的尾气89.6m3后,即达到了饱和状态。
试求该工厂产生的
尾气中SO2气体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环保倡议]: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并讨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境保护?
教学后记:
当今的课堂教育除知识、能力外,我们还应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这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绿色化学理念,体会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而且增强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馈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所做的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整理,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的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增大信息量的同时,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从而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学生自主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