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不可忽视的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所谓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代汉语中词的形式与现代汉语一致,但内部结构与意义不同,即同形异义。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词语在文言文阅读试题设置方面时有考查。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对这类词语应当给予足够的注意。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的显著差异之一。

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把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误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还要注意古代的双音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的差别。

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古代汉语是双音词,现代汉语还存在,但意义不同。

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又如《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则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常在一起使用,现代汉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的“然而”,古义是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而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又如《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学者”,古义是两个词,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偶尔在一起使用,现代汉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

如《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开张”,古义是两个词,意思均为“扩大”,今义是一个词,指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又如《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开朗”,古义是两个词,开阔,明朗,今义是一个词,乐观,畅快。

对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的判定,考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A、因文定义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材料选自清代张惠言《周维城传》(材料略),第11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其中B项为: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根据上下文推断,上文“益跅弛”意思是“更加放荡”,下文“遂大困,寻死富阳”意思是“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显然把“生产”解释为“生活与财产”是不符合上下文意思的,这里的“生产”指的是“谋生之业”。

B、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时,考生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节词中的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语的意义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

符合要求的情况,说明两个词语的意义都存在,一般来说应当是两个单音节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先把“指示”分开翻译:“指”为“用手指”,“示”为“给……看”,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手指给……看”,把这个解释代入语句验证,是符合语意表达要求的,说明这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是一个固定词语,多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C、课文迁移考生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

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如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员。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该题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语常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

如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苏洵《六国论》)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张溥《五人墓碑记》)C.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诸葛亮《出师表》)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

(梁启超《谭嗣同》)通过从课本到阅读材料的迁移,可以推断出A、C、D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B项解释错误,按照课本在文中的意思应为:保住性命。

D、对位推断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考生可以根据熟悉的常用词语的意思去推断对位的疑难词语的意思。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与下面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蠢笨D.愚昧而蠢笨。

依据对位推断法,语句中“顽鲁”与“贤俊”对位反义,要推断“顽鲁”的意思,必须从“贤俊”入手,“贤俊”指“有德有才且才智出众的人”,只涉及人的天资和修养,而不应涉及人的品质和性格(鲁莽、粗鲁、顽皮),至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应为D。

常用的古今异义双音节词1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古:那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 思厥先祖父。

《六国论》(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同上(古: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到达某种程度)4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同上(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5 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同上(古:智谋、国力;今:智慧)6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阿房宫赋》(古:气温、环境、气氛;今:气象情况)7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同上(古:聚敛的金银;今:筹划并管理)8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上(古:可惜;今:怜悯,值得怜悯)9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古:藏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10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上(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做事肯动脑筋)1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同上(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1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3 吾从而学之同上(古:跟从、而且;今:表目的或结果)1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同上(古:不一定;今:不需要)15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所有、这;今: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16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古:品行、成为;今:所作所为)17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同上(古:党羽、亲信;今: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18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同上(古:脸色;今:各种色彩)19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同上(古:不同寻常;今:副词,十分、很)20 不然,令无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同上(古:偏义,头,代性命;今:集团的领导人)21 吴之民方心痛焉同上(古:痛恨;今:极端伤心)22 然无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同上(古:神情;今:意志气概,志趣性格)23 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古:把......当作;今:认为)2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同上(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25 因为长短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古:于是、写作;今:表原因的连词)26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王阁序》(古:迎接;今:违心趋奉迎合)27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同上(古:狂放,不拘礼节;今:肆无忌惮)28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同上(古:那人;今:妻子)3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同上(古:敬称,你;今:掌管某项事情的人)31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古:放纵感情;今:尽情)3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同上(古:泛指古代的帝王;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33 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古: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今:山东省)34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同上(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结婚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5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古: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自然,不吝啬)36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古:指出、给人看;今: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37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亲王同上(古:走上前去,进献;今:向前行进)38 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同上(古:盟约;今:限制)39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同上(古:公开扬言;今:政府的公告)40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本纪》(古:平民百姓;今:一家的人)41 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同上(古:忠厚的人;今:年长的人)42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同上(古:规约、制度;今:限制)43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古:访求、盘查;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44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同上(古:处境;今: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45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同上(古:后世的人;今:将要出现的事或人)4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古:不能行走;今:不可以)4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同上(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8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古:赴京就职;今很快地跑)4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上(古:报告、申诉;今:使人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