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参考2
[2]李柏文,张志勇,卢烨陶.旅游城镇:统一性与矛盾性的协同体[J].旅游季刊,2010, 2(3):39-43.
[3]罗明义.城市旅游与旅游城镇建设[J].桂林高等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4,(2):110-115.
[4]马晓龙,黎筱筱.资源型小城镇旅游发展模式与战略——临潼区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05, (4): 75-77.
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利用网络、实地调查,走访政府部门等形式获得蔡村镇旅游规划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并总结了自己多年在旅游型小城镇生活的经历,将经验与自己的切身认识应用到论文当中。同时我还将会对宣城泾县蔡村镇的建设规划问题进行聚类分析,以清楚明了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再将所有问题归纳总结,深入研究,并学习借鉴各方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我在个案分析中,会将自己对皖南地区旅游城镇建设规划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入进去,以提高实践意义。
导师对选题的评价:
是否同意开题:导师签字:
年月日
五、学生所属院系对开题的意见
教学主任(签章):
年月日
导师指导学生撰写设计(论文)的过程记录
指导
环节
指导过程记录
导师
签名
学生
签名
初稿修改Biblioteka 意见二稿修改
意见
定稿
意见
导师
评语
以及
建议
成绩
导师评语(不少于150字):
建议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导师签字:
[9]李钰,李柏文.旅游城镇形成的初始条件分析-基于新旧六要素的视角[J].思想战线,2010, 36(4):141-142.
[11]赵丽华.砂河镇旅游城镇建设条件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24(1):104-112.
[12]蔡云楠,郭红雨.山地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22(1):63-68.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与指导过程记录
题 目:皖南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
——以宣城市蔡村镇为例
学生姓名:汤淑星学号:*********
系(部):旅游系专业:08资环1班
入学时间:2008年10月
导师姓名:荣慧芳职称/学位:讲师/硕士
导师所在单位:池州学院旅游系
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五月
池州学院教务处 制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1、研究意义:
由于皖南山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分布零零碎碎,而且小城镇相对较多。但同时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气候条件,这些小城镇又具有独特山水田园风景和浓厚的乡土文化,发展旅游小城镇也自然成了必然趋势。研究皖南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有助于总结这类旅游城镇在建设规划中的优势及劣势。并通过分析调查,指出其常出现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方法。最后,引进各地发展经验,且结合本地区实际,可供学习借鉴。这一课题以位于皖南的宣城市蔡村镇为例,在分析该镇的具体情况及旅游规划后,运用相应研究方法,直接指出该旅游城镇建设规划的具体操作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可再反过来指导该镇更好地经营旅游业,建设好具有典型意义的旅游城镇。而且,皖南山区如此多的城镇大都面临着如何建设规划本镇、如何处理好旅游业与城镇发展的关系这一严峻的问题,而本课题旨在能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上的指导。
[5]何景明,郭岚,马泽忠.山区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 34(1):30-33.
[7]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8]韩军,吴继富.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旅游小城镇[J].小城镇建设, 2007, (2):104-105.
年月日
3、研究进度安排:
本论文将利用五个阶段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7月初——9月中旬,搜集资料,选定题目。
第二阶段,2011年9月中旬——9月底,上交开题报告,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初——3月底,搜集资料,完成初稿,交老师批阅,进行修改。
第四阶段,2012年4月初——4月底,修改论文,论文定稿。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美国、英国拉美或是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城镇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其中包含了许多以旅游型产业为主导的旅游型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主要从个体案例出发,提出理论成果,然后建立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Seaton, A.V.(1996,1999)对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威尔士,90年代扩散到全英国的欧洲图书镇旅游发展项目进行的长期跟踪研究。许多学者都构建了旅游规划模型,其中的共性都是指出旅游规划必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划决策程序与体系。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于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同时需要加大建设的力度。并且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同时带动小城镇具有资源基础的特色产业发展,并由此促进相关支持配套产业的全面开发建设,从而拉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也可建立模型,形成科学额合理的类似于国外旅游城镇的建设规划体系。
3、主要参考文献:
[1]毛华松,张兴国.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J].山地学报, 2006, 24(6):739-743.
第五阶段,2012年5月中旬,上交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写作提纲
引言(摘要、关键词)
第一章:旅游小城镇发展背景
1.1中国旅游小城镇的兴起与背景
1.2列举有特色的旅游城镇的建设发展
第二章:皖南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2.1皖南山区城镇分布特点和旅游资源现状
2.2旅游城镇建设规划的现状
2、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逐渐增长,但是与目前小城镇的建设实践相比,学术界对旅游小城镇的研究仍然相当滞后。对旅游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与《小城镇建设》这本杂志里面,没有形成自己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是研究有关于旅游城镇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旅游城镇的策划、旅游城镇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前后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200余篇,例如《旅游城镇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镇为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建设》);毛华松、张兴国的《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山地学报》2006年第6期)等等。
[13]张仁开.旅游小镇: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兼论上海郊区旅游小镇的发展策略[J].小城镇建设,2007,(7):103–105.
[14]王昕.论山地开发与旅游[J].山地学报, 2002,20(增):148-151.
二、研究方案
(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
1、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分析皖南山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背景、突出的优势、明显的劣势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政府给予的相关建设规划资料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皖南山区的旅游城镇的建设规划进行总结归纳。同时通过一个典型城镇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国外的关于旅游小城镇的研究方法,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更好的促进皖南山区小城镇的旅游建设与规划。
2.3旅游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一般原则
3.1因地制宜原则
3.2特色规划原则
3.3经济可行原则
3.4环境保护原则
第四章:个案分析——结合宣城市蔡村镇为例
5.1概况
5.2分析方法
5.3提出所存在的问题
5.4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导师对选题的评价及开题意见(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