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项自《战国策·齐策一》,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讽,是动词,讽谏,讽喻,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谏议。
纳,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文章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战国策》的体例:国别体。
二、朗读停顿节奏:1.徐公/何能及君也?(停一处)2.吾与徐公/孰美?(停一处)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停两处)4.今齐地/方千里。
(停一处)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停一处)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停一处)三、重点字词解释:1.修.八尺:长,这里指身高。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怎么样。
5.何能及.君:比得上。
6.孰.视之:同“熟”,仔细。
7.自以为..不如:认为。
8.吾妻之美.我:认为……美。
9.私.我:偏爱。
10.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11.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12.面刺..:当面指责。
刺:指责。
13.寡人..:国君谦称,意为寡德之人14.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15.市朝..:公共场合,公共场所。
16.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17.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18.期年..:满一年。
19.虽欲言:即使。
20.朝.于齐:朝拜,朝见。
2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四、字词分类归纳:(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2.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地土方圆;今义: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近侍;今义:方位名词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讽喻;今义:讽刺4.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5.忌不自信..古义:相信自己,否定句中的倒装;今义:有信心(三)一词多义1.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结构助词,的)(2)问之.客曰(它,代与徐公比美这件事)(3)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结构助词,的)(8)臣之.妻私臣(结构助词,的)(9)王之.蔽甚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结构助词,的)(11)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2.朝(1)朝.(zhāo)服衣冠(早晨)(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见)3.于(1)欲有求于.我也(向)(2)能谤讥于.市朝(在)(3)皆以美于.徐公(比)(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穿戴,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五、重点句子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文: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文: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命令刚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和院内像集市一样。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几个月以后,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六、课文内容梳理:1.邹忌的进谏为会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答:①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及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答:①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正视自己。
②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善于思考,不能盲从。
④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答: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字,但仍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只是平淡地肯定,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5.请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
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出师表》6.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实事求是,精于思考,巧于讽谏,远见卓识,是个尽忠尽职的贤臣。
7.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英明果断的明君。
七、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__(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4)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5)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 (6)若有作奸犯科.:_____________2.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仅标一处)(1分)今齐地方千里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确实,的确(2)偏爱(3)指责(4)扩大(5)发扬光大(6)法律条文,法令,条例2.今齐地/方千里3.(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4.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1分)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1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 (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