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人麻醉
麻醉偏浅,不能有效抑制各类刺激引起的神经体
液反射;浅麻醉下气管插管、拔管、吸痰也易诱
发痉挛的发作
哮喘病人的麻醉处理应将预防哮喘发作放在首位
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分泌物等对气道的刺激 手术刺激,特别是迷走神经分布较密集区域的手 术,可引起反射性气道痉挛,胸部和腹部手术高 于其他部位
硬膜外麻醉平面过广,迷走张力升高
抗生素预防感染 物理治疗:充分排痰
术前准备(2)
解除支气管痉挛:全麻前1-2h应用β2兴奋剂气雾剂(单独使用沙
丁胺醇气雾剂可改善肺功能,但不能降低气管插管诱发支气管痉挛;与 激素联用,可最大限度降低气道痉挛的发生)
用激素者 不能停药
入手术间前,提前呼吸道内局部激素类吸入,诱导时适量应
用糖皮质激素
气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重度患者表现为气道平
滑肌肥厚与增生,气道口径变小。麻醉中已狭窄
气道口径在各种刺激下的进一步缩小,可能引起
较严重的气道阻塞
轻度慢阻肺,气道上皮细胞联接损害,刺激屏障 消失,从而刺激物更易接近内皮下受体,产生平 滑肌收缩
气道高反应性人群(3)---呼吸道感染患者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气道平滑肌和腺体 的M3受体而产生相应的效应,同时,乙酰胆碱还作 用于突触前膜的M2受体,对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副 反馈作用
消除焦虑:尤其是小儿,避免哭闹
主要内容
相关病理生理基础
麻醉前评估及准备 麻醉手术期间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
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气道刺激:特别是导管位置偏深,刺激气管隆突
部的胆碱能受体,诱发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是支气管痉挛的重要诱发因素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2)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较强,但因血浆及组织中的半衰期较 长,对垂体—肾上腺轴抑制较强,仅适合于短期使用
甲基强的松龙40-80mg 静注,1-2次/天; 如果更大剂量, 最好每6h一次,连用2-3天 1)高受体亲和力;2)起效时间短,为1-2小时;3)抗 炎作用强,是氢化考的松的5倍;4)无钠水潴留作用; 5)血浆半衰期短,肃清敏捷,体内不蓄积,可反复使 用,且不良反应轻;6)对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时间 短
特点----作用确切、可靠,起效迅速,可反复给药, 抑制 反射性支气管痉挛,也可用于拔管期间气道痉挛的预防 与处理
缺点:剂量过大循环抑制
硫喷妥钠:组胺释放,诱发支气管痉挛
依托咪酯:抑制气道反射的作用较弱,不能避免喉镜置入 及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可能更适合循环功能 不稳定患者 氯胺酮:临床相关剂量的氯胺酮具有明显气道保护作用, 显著抑制气道反应性和气道炎症,舒张各种刺激因素诱发 的气道平滑肌收缩。 机制: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迷走,大剂量直接舒张气管平 滑肌: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钾通道、增加cAMP浓 度
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出的半胱氨酰白三烯的致喘和致炎
作用,产生轻度支气管舒张和减轻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并 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
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抗炎和免 疫调节作 。口服缓释型茶碱后昼夜血药浓度平稳,平喘
作用可维持12~24h,尤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联
合应用茶碱、激素和抗胆碱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快速诱导时氯胺酮或异丙酚优于硫贲妥钠和依托咪酯
肌松药
琥珀胆碱:组胺释放
阿曲库铵:组胺释放
有研究发现在75s内静注阿曲库铵0.6mg/kg并不引起血 浆中组胺增加,可能原因:组胺从肥大细胞缓慢释放, 迅速被二胺氧化酶和组胺-甲基转移酶所代谢,不会有 血浆组胺浓度的上升;肥大细胞周围的阿曲库铵必须达 到一定浓度才能引起组胺释放,如缓慢静注,达不到此 临界浓度。 潘库溴铵、万可松、爱可松、哌库溴铵:极少组胺释放 顺式阿曲库铵:临床用药剂量无组胺释放作用,无明显 血流动力学改变
麻醉选择
局麻仍是此类病人首选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
低位(平面低于T 6) :可减少围术期呼吸道并发 症 高位:减少呼吸肌作功,通气储备降低,阻滞
胸1-5交感神经,致使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
势,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麻醉选择
全麻:
全麻尤其是诱导期支气管痉挛发生率高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支气管痉挛发生率8-10%, 而非插管全麻的发生率为2%与局麻手术哮喘发生 率相同 有报道喉罩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呼吸道反应 性,更适合哮喘病人的麻醉
控制类药物
曲尼司特:可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抑制 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介质的释放,是一种阻断过敏反应环 节的药物。 色甘酸钠:防止支气管粘膜中的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 从而阻断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
酮替芬(Ketotifen):是一种抗组胺和抗过敏的药物,可 稳定肥大细胞,可以减少过敏性哮喘的发作次数,缩短哮 喘持续时间。 药物特点:均为预防性药物,不是扩张支气管的药品, 因此它们不能缓解急性发作的哮喘症状
全麻诱导原则
平稳,达到足够深度
抑制气道反射 避免机械性刺激诱发哮喘
尽量避免组胺释放的药物
静脉麻醉药
异丙酚:
确切的气道保护作用,1-2mg/kg,舒张气管平滑肌 临床使用范围主要通过抑制迷走神经间接舒张气管平滑 肌;
高浓度具有直接舒张气管平滑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缓 解抗原诱发哮喘大鼠的气道痉挛,还可减少气道渗出
对症支持治疗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维持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等
支气管灌洗 目的去除刺激因素,但在急性期可能加重缺氧, 不建议常规采用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1)
选择性短效β 2 受体激动剂 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应用最广,每揿约100ug,一般用量为2揿,吸入后56min起效,30-60min达到最大作用,持续约3-4h 少有β1受体兴奋心血管反应 经气管导管给药大部分药物沉积在气管导管内壁,到 达气道的剂量不足10%,所以需要5-10揿(15揿效果 最 好)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1)
肾上腺素:年龄>40岁,注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气管内给药: 静脉注射:首量 2-5ug/kg(0.1-0.2mg ) ,继之将 1mg稀释至250ml以1-4ug/min静滴 皮下注射:1:1000溶液0.3-0.5ml,每20min 1 次,用3次
药物因素
硫贲妥钠--交感抑制,副交感兴奋
吗啡、杜冷丁--组胺释放
琥珀胆碱--组胺释放
阿曲库铵--明显组胺释放 美维库铵--组胺、白三烯释放 新斯的明--气道收缩 低分子右旋糖苷--激惹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主要内容
相关病理生理基础
麻醉前评估及准备 麻醉手术期间支气管痉挛的诱因 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
吗啡:
抑制小支气管纤毛活动;释放组胺,使支气管收缩
芬太尼:
肌强直作用,使呼吸阻力增加
无组胺释放作用,但胸壁僵直可减少肺的顺应性
文献报导:通过迷走神经介导支气管收缩,阿托品可部
分逆转
瑞芬:无组胺释放
舒芬:无组胺释放
静脉用药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预防支气管痉挛
机制: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降
可不服用抗哮喘药
哮喘处于活动期,2年内间断或长期使用抗哮喘药,
但术前检查没有听到肺哮鸣音:择期手术应根据季 节性变应原的散播安排最适的手术时机,如果发生 上呼吸道感染,手术应延期4-6周 患者有哮喘症状:择期手术应延期
术前准备(1)
戒烟
戒烟后4周左右-减少气道分泌,降低气道反 应性,增加纤毛运动 2个月-提高粘膜纤毛排痰,减少痰量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临床表现
听诊:双肺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沉默肺、寂静肺) 气道:阻力增加,峰压升高,出现自身PEEP SpO2: 持续性下降 PaCO2:升高而ETCO2下降、波形改变 麻醉期间哮喘发作应与导管扭折、贴壁分泌物,肺 水肿、误吸、肺栓塞鉴别
麻醉期间气道痉挛的处理原则
去除诱发因素(导管位臵、麻醉深度、暂停刺激操作) 辅助或控制呼吸 对于非插管患者或已拔除气管导管患者, 提高吸氧浓度、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重新插管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小支气管粘膜的水肿、以 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
粘膜腺体的分泌功能亢进
小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状态 气道水肿和组胺释放可增加气道受体活性,使各种 刺激诱发支气管痉挛和粘液分泌增加 近两年有哮喘发作史者术中支气管痉挛发作的几率 明显升高,且时间越近,风险越高
气道高反应性人群(2)---慢阻肺患者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3)
黄嘌呤类
氨茶碱:负荷量:4mg/kg;15min
维持量:0.3-0.9 mg/kg/h(0.25-0.5g加入5%葡 萄糖静滴 极量1g/天),氨茶碱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
接近,血浆浓度大于20mg/L可产生心律失常及抽搐,
不推荐和β受体激动药同时使用
多索茶碱:成人每次200mg,12小时一次,以25%葡萄糖注射液稀 释至40ml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也可将本品20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
近期曾使用使气管收缩或分泌物增加的药物、有过敏性鼻
炎史等患者,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
术前准备和治疗
控制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和呼吸系统 的急性感染应视为择期手术的禁忌;术前充分控制 感染可显著降低气道的反应性、降低术中支气管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