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
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
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作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作三角形的高。
课前准备:导学单、ppt、两个三角形、复习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图:
问:你能从图中找到三角形吗?
生:到前面屏幕上用手笔画出来。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三角形?出示眼力大比拼,看谁找的快…
谈话:刚才找到生活中这么多的三角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
二、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谈话:找了这么多三角形,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画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怎么画的?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画在你的导学单上。
1.生画,教师巡视。
2.反馈:投影有特点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想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初步切身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如:每条边是直的,每相邻的两条边的端点要连接在一起,通过例子帮助孩子理解首尾相接的含义。
课后这个环节的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效果还是很好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通过画图谈画三角形的注意点,真的是很自然的就理解了三角形三边首尾相接的含义。
所以备课还是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会在哪里有困难,然后再去思考采取怎样的环节帮助他们解决难点!
3.仔细观察画好的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边是直的
教师引导:边是直的,哪是怎样的线?边与边之间又有什么特点?
生:直线
教师:直线?你们是不是想说直的线,但它是?
生:线段
师:因为它有两个?
生:端点
明确指出:像这样,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师:你理解吗?有三条线段围成很好理解,那你是怎么理解首尾相接的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三角形的特点,然后再揭示三角形的定义,考虑到部分学生会对三角形定义中的首尾相接不能充分理解,再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帮扶部分不明白的学生,记得课堂上有一位孩子说的特别到位,他到前面指着三角形的端点形象的告诉同学说:这条边的一端看作结尾,;另一个边的端点的起点就从这开始,所以称作首尾相接,当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恍然大悟的神情。
4.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老师画一个三角形,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做一个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
1.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出示:试一试:
2.下面的方格纸中有四个点A、B、C、D,从这四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
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读题,这道题让我们干啥的?什么叫任选?生:随便选三个。
生画,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
有人选B.C.D这三个点吗?为什么?
为什么画不成?
师:通过这一题,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能不能再同一条直线上?不能出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再同一条直线上。
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谈话:在生活中,咱们是怎样量身高的?用尺子从哪量到哪?
生:从头顶到脚
师:头顶也就是我们的最高点,从头顶到脚,到左脚还是右脚?
生:两脚的中间...垂直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量的是从头顶到地面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想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就想如果能从学生熟知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就好了,不经意间就想到了量身高这一生活情景。
因为上学期学过了垂线,而且孩子对量身高的情境特别熟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明白量身高其实量的是从头顶到地面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这为下面三角形高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出示学校车棚照片
谈话:同学们,这是咱们学校的车棚,上面是车棚的梁,它叫做人字梁。
人有高度,人字梁有没有高度?
生:有
出示例二图:你能量出人字梁的高度吗?量完后,小组内说一说你量的是哪条线段?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反馈;针对不同答案,教师带着学生一起交流,辨析出哪条线段应该是人字梁的高度。
【教后反思】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这个过程是抽象三角形高的关键过程,这个环节稍微有点没处理好,就是一个同学已经说完,量的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段。
然后我问,有没有量的别的线段,有几个同学量的不是垂直线段,这时我让一位学生起来他说一说量的哪一条,他说量的斜着的哪一条,接着我问:你觉得你量的和刚才那位同学量的谁的是三角形的高?他说:他的,我就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的是垂直,这时我就直接把他的话接过来说:是的呀,无论是人的高度,还是人字梁的高度,都是从上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后来反思了一下:这位学生回答的正好是关键点,我应该跟进一步,让其他是学生说一说他刚才说了哪个词?垂直,然后再总结人字梁的高是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师:现在老师把人字梁表示的三角形给画下来,我提前画在黑板上了。
从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明白了吗?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用课件演示一遍。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辨析题:
下面底边上的高对吗?不对的话,说出错在哪?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中做的是不是底边上的高,加深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高和底,你能画出三角形的高吗?
出示试一试
导学单上画,画完,和同桌交流下画法。
指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带着总结:做三角形的高和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很像。
其实做三角形的高就要从底所对的顶点起,向底边画垂线。
变式练习:斜边为底,你能画出这条两条底边上的高吗?任选一个做高。
提问: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从底所对的顶点起,向底边画垂线。
总结:通过画图,我们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而且高和底是一对一对出现的。
四、课堂练习
1、出示直角三角形
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指出直角的了两条边吗?
明确:像这样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组成这个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
问: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怎样画三角形的高?你发现了什么?那我以这条直角边为底呢?
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条直角边当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3、练习十二第2题:
同桌交流画法,指名展示,并说说怎么画的?
疑问:大家画的三角形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对呢?
小结:底是5,高是3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可以说都达成了,优点是我提的问题更有针对性,语言更精炼了,对学生的回答,课堂生成处理的更成熟了。
但我还觉得有一点不足,就是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对出现,尤其是三角形有三个高。
因为生活中的情境都是一个高度,而抽象出的三角形有三个高度,这一点我觉得还没有突破,继续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