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安装工艺

电梯安装工艺

电梯安装工艺
1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电梯安装的要求适用于B级之内所有电梯的安装。

2引用标准
GB7588—95《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
GB5031—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3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1电梯安装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已通过审批,为施工准备的设备、索具准备齐全。

3.2按照施工方案准备好电梯安装的劳动组织、施工设备、电源及通讯设施等。

施工设备和起吊用索具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3.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装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学习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施工图纸。

3.4特殊工种必须培训并持证上岗。

4电梯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4.1设备技术文件应齐全。

4.2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必要的出厂检验记录。

4.3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的现象。

4.4安装前对井道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时为0~+25mm;
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为0~+35mm;
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时为0~+50mm;
4)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90m时,允许偏差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安装工艺
5.1 施工工序
设备开箱验收→搭脚手架→放大线→导轨支架安装→导轨安装→层门和地坎安装→轿厢组装→对重组装→曳引机组装→挂钢丝绳→电控柜安装→拆脚手架→整机调试→试运转。

5.2 施工工艺
5.2.1 搭设脚手架
用Φ40钢管搭脚手架,自下而上搭成整体。

1) 脚手架立柱、横梁均要让开大线,且横杆需抵住井壁。

2) 脚手架靠门一侧的横杆和其他三面的横杆离开井壁的距离参照电梯营业图提供的具体尺寸施工。

3) 遇到井道门时,横杆应低于楼面500mm。

5.2.2 放大线
放线前先用100×100的方木制作线架,根据营业图标出导轨、厅门位置控制线。

各部位偏差不得超过0.3mm.样板架固定在梯井顶部适当位置,其水平度误差不得超过1‰。

铅垂线用0.5~0.6mm钢丝挂20Kg的线锤,在底坑离地1~1.5米处利用最下面一导轨架做样板架,将大线固定,顶底部样板的水平偏差不得超过1mm。

放线时,先放厅门的中心线,预测各尺寸,反复权衡后,再决定大线位置。

5.2.3 主副导轨安装
导轨安装前,先将导轨接头板清理干净,打磨光滑,除去螺栓孔等处的毛刺、油漆等杂物。

导轨接头处的公母槽要预先修正好,校对导轨架及扣板之间的配合尺寸,螺栓孔是否正确。

将导轨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井壁上。

导轨安装要求:
1)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埋入墙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m。

2)两列主副导轨接头处应在同一水平面(减少振动次数)
3)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和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5m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0.6mm,整个高度上不应超过1mm。

4)导轨工作面接头部缝隙不大于0.5mm,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刀口尺检查,其不平度不大于0.05mm,错口不大于0.04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250mm以上。

5.2.4 厅门安装
所有厅门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前后左右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mm。

要求:
1)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2‰,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5mm,厅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水平偏差3mm。

2)厅门上坎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2‰,其垂直度不应超过1‰。

3)立柱与地坎联接时,其垂直度不应超过1‰。

4) 厅门外观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或碰伤痕迹。

5.2.5 曳引机、导向轮安装
1) 曳引机称重梁一端埋入承重墙内,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
20mm,且不应小于75mm,另一端焊牢在砼梁上的预埋铁上,二根梁应在同一平面上,其水平误差不得超过5‰。

2) 曳引轮、复绕轮对铅垂线的偏差不大于2mm。

3)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0.7mm。

5.2.6 轿厢、对重组装及挂曳引绳
1)轿厢和对重块分别在井道顶层和底层组装。

曳引绳按实际长度截取,且减少0.5%绳的伸长量。

2)利用脚手架搭设平台组装轿厢,平台载重不得小于2000Kg。

3)曳引绳应完好、无打结、扭曲、松股、压扁等情况,曳引绳表面应清洁。

4)制作绳头前,先做绳头试件,进行拉力试验。

5)制作绳头时,把锥套和绳头先用汽油洗涤,把松散的钢丝拧成麻花结成回环弯曲,预热40~50℃后,注入巴压合金,要求合金温度为270~350℃,颜色变成发黄程度,并除去合金中的渣。

6)检查和调整钢丝绳张力,使各绳受力均匀,其误差不得超过5%。

7)轿厢底梁和上梁及厢底应水平,其误差不得大于2‰。

8)轿厢及对重垂直梁其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9)轿门及侧壁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10)四个导轨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和导轨接触应良好,无歪斜情况,各部分尺寸应符合要求。

5.2.7 限速器和安全钳安装
1)限速器在出厂时均经检查和试验,安装时不准随意调整。

2)限速器绳轮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0.5mm,绳索至导轨的距离偏差不得超过±5mm。

3)安全钳楔面与导轨两侧面间隙为2~3mm。

5.2.8 缓冲器安装
将缓冲器安装在其底座上,并浇灌砼基础。

缓冲器位置偏移不得超过20mm,铅垂度不应超过±0.5mm,两缓冲器顶面相对不得超过2mm。

5.2.9 配电
1)配电所用材料、设备,以设计和厂家提供的为准,不得私自更换。

2)井道照明灯应固定在不影响电梯运行的井壁上,其间距不应大
于7m,在井道的最高和最低点0.5m处各装一盏灯。

3)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

4)电线管和线槽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其水平和垂直偏差在机房内不应大于2‰,井道内不应大于5‰,全长不应大于50mm。

5)动力线和控制线应隔离敷设,配线应绑扎整齐,并有清晰的接线编号。

6)随行电缆架应安装在电梯正常提升高度的1/2加高1.5m处的井壁上,安装前电缆必须预先自由悬吊,消除扭曲,其长度应使轿厢缓冲器完全压缩后略有余量,但不得拖地,多根并列时,长度必须一致。

且电缆与电缆在弯曲处相距50mm。

5.2.10 电气设备安装
1)配电柜、控制柜的安装布局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5‰。

2)屏柜的维修侧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机械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厅门召唤盒,指示灯盒应平正、牢固,不变形埋入墙内的盒面不应突出装饰面,召唤盒距地1.2~1.4m。

4)厅门闭锁装置:固定可靠,驱动机构动作灵活,且与轿门的开锁元件有良好的配合,厅门闭锁装置安装后不得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磨损、变形和断裂。

5.2.11 安全保护装置
1)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必须固定可靠,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时的碰撞等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

2)与机械相配合的安全保护开关,应在下列情况可靠断开,使电梯不能起动或立即停止运行:
a. 限速器配重轮下落大于50mm。

b. 限速器速度接近其动作速度的95%。

c. 电梯载重超过额定载重量的10%。

d. 厅门、轿门未关闭或未锁紧。

3)极限开关、限位开关、碰铁安装。

a 碰铁应无扭曲变形,安装牢固、垂直允许偏差为1‰。

b 开关在动作区间,碰轮与碰铁可靠接触。

c 极限和限位开关的安装符合:碰铁应在轿厢地坎超越上、下端站地坎50~200mm范围内,接触碰轮,使开关迅速断开。

6电气调试
电气调试参照厂房和国家规范进行。

7 电梯试验
试验按已审批的试验措施进行,并有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参加。

7.1 第一次试送电按调试说明执行,清理井道,堵死机房无用孔洞,钢丝绳应与通过的洞的洞壁保持20~50mm间隙。

7.2 电梯经检查合格后,进行静载试验,将轿厢停在底层,平稳地加入1.5倍额定载荷,历时10分钟,要求各承重构件应无损坏,曳引绳在槽内无滑动,制动器动作可靠。

7.3 电梯首次运行轿厢顶应跟人,以检修速度逐层检查,校对井道内部各部件有无相碰情况,特别是轿厢开门与厅门开门装置之间的间隙,要仔细检查、调整。

7.4 电梯运行试验,轿厢以空载、半载和全载三种工况,并在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按120次/h一天不少于8h,各起制动1000次,电梯应运行平衡,制动可靠,连续运行无故障。

7.5 限速器和安全钳联动试验
将轿厢停在底层,轿厢应均匀分布125%的额定载荷,且轿厢内无人,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器开关,并在机房操作下行检修速度时,人为让限速器动作,安全钳应随时动作轿厢应可靠制动,且使曳引机立即制动。

电梯试运完整理施工资料交付使用。

电梯安装工艺
编制:沈宝昌
审核:张绪武
批准:王念强
新陆公司工程技术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