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
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酸雨污染。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占能源总量的73%。
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
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50亿元。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此外PM2.5这个词汇今年逐渐被大家熟知。
因为3013上半年中国不少地区的“雾霾天气”灾害性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细颗粒物带来的危害加重。
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
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水资源水污染日益突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占全国耕地面积36%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全国耕地面积64%的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仅占19%。
由于供水不足,北方的许多地区不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减少有效灌溉次数,造成农业减产。
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近千亿元。
然而,水资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储备水资源的能力很底,水资源的污染非常突出。
城市地下水污染面积持续上升,已有1/3的水井达不到饮水标准。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近日,农夫山泉“品质风波”也在继续发酵。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锦亚昨天向本报记者确认,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的确不如自来水标准。
他表示,任何瓶装水企业都必须以国家强制性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为底线,若不能执行则有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之嫌。
公开信息显示,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为浙江省标准DB33/383-2005,该标准由浙江质监局提出并归口,由农夫山泉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参与制定。
简单比对可知,农夫山泉执行的这一标准在有害物质砷、镉的限量方面,均宽松于国标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中砷指标限量甚至放宽到5倍。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
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
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2、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农业的生态屏障。
现在我国森林资源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之势。
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亿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3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1.5%。
“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0位。
1、土地资源严重破坏,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城市发展、交通建设、住宅建筑等工业和民用占地,以及由于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30万hm公顷的速度递减。
40多年前,我国人均耕地尚有0.18公顷,1998年底只有0.076公顷,而全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0.24公顷,其中美国为0.72公顷,德国为0.14公顷。
可见,中国的水土流失之严重,居世界前列。
现在,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6。
我国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
全国有5000万人处沙漠化危害之中,60%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沙区。
2、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农业的生态屏障。
现在我国森林资源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且有进一步的发展之势。
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亿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3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1.5%。
“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0位。
4、矿产资源大量流失,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原料和能源的主要来源。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很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产资源消费大国。
或者说,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严惩的破坏和浪费现象。
7、废弃物污染成灾,我国的固体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日益增多,而处理和利用率仍然不高。
199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为8亿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为6.4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6.5亿平方米,城市垃圾的生产也在加速,1998年,城市垃圾粪便清运量达14223万吨。
带来的问题1.制约经济发展。
据专家估计,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高达2。
多亿元.其中农业是最大的受害者。
仅西南、华南酸雨区每年农林损失120亿元。
全国工业和城市垃圾侵占的土地.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每年平均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1。
起,直接经济损失毛亿元2.影响改革开放。
世界五十座城市比较.污染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一半,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傍上有名”。
环境污染是北京申办奥运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危害人民健康。
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归因百分比为3。
%以上;城市居民每年因大气污染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达5()0万人。
乡镇企业污染已使一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公害病”.如铅中毒、砷中毒、镐中毒等。
4.干扰社会安定。
由环境污染引发的厂群之间、城市之间和省际之间的纠纷屡有发生,性质越来越严重,有些甚至激化为群众之间的械斗;政府不断受到群众批评。
5.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
《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规定:发达国家将于1994年全部停上使用哈龙类物质,1996年全部停止使用氟氯烃类物质。
虽然发展中国家有10年宽限期,但发达国家停止使用后,中国就成为世界上生产与使用受控物质数量最多的国家,将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水、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原则等。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排污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等,力求使之成为更加完备、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法律制度,并把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国家法律,包括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立法和环境保护立法落后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同立法的进程相比,有关法律的实施,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少地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还通行无阻。
其结果除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外,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防治污染费用,同等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应当强调,强化法律实施,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等同对待、自我负责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包括污水处理、废物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是任何现代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鼓励私人和企业也提供这种服务。
能否高效、高质量地提供这种服务,常常是衡量一个政府效能和业绩的重要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应努力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当然,受经济发展木平和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各地方和各城市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
但这是迟早都要做的,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注意同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相衔接在国际环境领域,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有关国际环境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
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设置贸易壁垒,也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注意保持同国际上、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作法相衔接,以适应国际和各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对国际市场所构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
我们的企业应当认识到,这是将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解决方法中国要想可继续发展就要有明确的发展方案下面就我自己的总结谈一下。
1.改变以自然资源出口换汇的局面,制定并完善有关法律与政策,切实控制以往对自然资源乱开采及由此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以高科技产品、精加工产品为出口换汇重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禁止砍伐原始森林,加大处罚及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