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讨论高血压脑出血
速尿—主要用于协助高渗性脱水剂的降颅压作用
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用此药可减轻心脏负荷,促进物质排泄,还可减 少甘露醇的用量,从而减轻对肾小管的损害
白蛋白由于高浓度白蛋白溶液能在血液中维持80%的胶体渗透压,因而能及时
有效地清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白蛋白半衰期长(约20天),能维持较长时间的
脱水作用,并且作用温和,不易渗漏至脑循环外和因突然停药后出现的反跳,因
2020/11/14
6
▪ 鉴别诊断
▪ 脑梗塞
▪ 脑梗塞多休息时发病,可有短暂缺血发作史,多无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或脑膜刺激征。小量出血与脑梗塞相似,重症脑梗 塞又可出现明显颅压增高甚至脑疝,CT扫描在低密度中有高密 度影,小量出血腰穿有帮助。
▪ 高血压脑病
▪ 高血压脑病为一过性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无明确神 经系统局灶体征,以血压增高和眼底变化为主要表现,脑脊液 清晰,压力增高。
▪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 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 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 进行内科治疗。
▪ (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 (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 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
▪ (4) 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 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 为50-90%。
2020/11/14
11
常见出血部位及其特征表现
▪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大脑基底节出 血(也叫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 脑室出血等。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 现也不一样。现将其特征分述如下:
2020/11/14
12
内囊出血
▪ 大脑基底节出血(内囊出血)是高血压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
2020/11/14
18
治疗原则
1.安静卧床,密切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
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脱水降颅压;
3.控制血压:维持在20.0—21.3/
12.0—13.3KPa
(150—160/90—100mgH
g)为宜;
4.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
5.预防肺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褥
疮等并发症;
①根据CT 定位,利用立体定向原理以血肿 中心为靶点,确定穿刺点。穿刺点应选在血肿 距头皮最近、无大血管或重要功能区处。
②颅骨钻孔 (3)神经内镜清除血肿 (4)脑室穿刺外引流:主要是针对脑室内出血
2020/11/14
23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半小时测一次,有异常 及 时报告医生。
干功能,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之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咳嗽,吞咽反射的减弱导 致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损。局部抵抗力下降, 以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减退排痰 功能降低,致痰积坠肺内造成肺部感染。气 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
2020/11/14
28
2 2 2护理措施: 〈1〉给氧,根据血氧监测数据给予 每分 钟氧流量1—3ml/分。持续给氧下, SPO2〈90%者,考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神志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者(无颅 内高压症状)应鼓励咳嗽,每2h定时协助 翻身,拍背。并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等方法 协助排痰。
2020/11/14
8
▪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基础:
▪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性变化, 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 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 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 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 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 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 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2020/11/14
15
小脑出血
▪ 小脑出血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 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 受压,甚至发生脑疝。凡高血压病人突然 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 晕、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 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2020/11/14
16
小脑出血轻型病人起病时神志清楚, 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 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肢体常无瘫痪, 但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当血肿逐渐 增大破入第四脑室,可引起急性脑积水。 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病人突然昏迷, 呼吸不规则甚至停止,最终因呼吸循环衰 竭而死亡。
2020/11/14
14
桥脑出血
▪ 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数分钟 内进入昏迷状态。出血往往自一侧开始,很快影 响到对侧,出现两侧面部及四肢瘫痪,瞳孔极度 缩小,呈针尖样瞳孔,为其特征性症状。另外, 桥脑出血常阻断丘脑下部对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使 体温上升,呈持续高热状态。双侧桥脑出血病情 常极危重,由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常早期 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有些病人可很快死 亡。但一侧桥脑出血,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020/11/14
25
2 2控制血压 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之一。
甘露醇—首选&有颅内压反跳现象&
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
甘油果糖--改善脑代谢, 无肾脏损害作用
渗透压是人体血浆的7倍;可通过血脑屏障,参与脑代谢并提供热量,增强脑细胞活 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供氧量。
2:有血肿腔引流的病人应观察引流量颜色,引流袋每24小 时更换一次。
3: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4: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21/13kPa(160/100mmHg)
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 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5:不能进食者术后3-5天开如鼻饲,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 出血,特别用激素患者,应注意有无腹胀、血下降、肠鸣 音亢进。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止血药。 6: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
皮质类固醇激素
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早期可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微泵推注硝普钠,利喜定。
可进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口服100mmHg,不宜过度降
血压,否则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组织广泛的缺血,
缺氧2020性/11/1损4 伤,不利脑功能恢复。
27
2 2呼吸系统的护理 2 2 1由于脑出血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脑
2020/11/14
9
▪ 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它依次为 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脉络丛后
内动脉等(大脑中动脉的中央动脉 又
叫豆纹动脉或前外侧中央动脉,分为 内侧支和外侧支 )
2020/11/14
10
▪ 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其特别的好发部位, 55% 在壳核(外囊)区,15%在脑叶皮层下白质内, 10%在丘脑,10%中桥脑,10%在小脑半球。而 发生于延髓或中脑者极为少见。有时血肿扩大可 破入脑室内,但一般不会穿破大脑皮层引起蛛网 膜下腔出血。病理方面,血肿造成周围脑组织受 压、缺血、脑梗塞、坏死、同时伴以严重脑水肿, 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2020/11/14
21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 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 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 ▪ 起病特急,短时间内病情即趋恶化,病人已 呈昏迷,去脑强直状态者,手术治疗有时也 难以取得效果。
2020/11/14
22
手术方法: (1)开颅清除血肿 (2)穿刺吸除血肿:
疑难杂症讨论高血压脑出血
目录
▪ 概念 ▪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临床表现 ▪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 ▪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基础 ▪ 常见出血部位及其特征表现 ▪ 治疗原则 ▪ 治疗 ▪ 护理要点 ▪ 护理措施 ▪ 饮食指导 ▪ 健康教育
2020/11/14
2
概念
▪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 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 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上 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 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 。
2020/11/14
17
脑室出血
▪ 脑室出血多数脑室出血是由于大脑基 底节处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以致血液充 满整个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 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另外,小脑出血和 桥脑出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脑室,这种情况 极为严重。意识往往在起病后1~2小时内 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或四肢 瘫痪,如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则病势危重。
2020/11/14
5
辅助检查
1.大脑半球高血压脑出血,颅脑CT检查可 确诊。CT可见出血灶高密度影。 2.小脑高血压脑出血或脑干出血,可行头颅 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者优于前者。 3.需手术清除血肿者,应行基本检查。 4.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脑血管 畸形或动脉瘤。 5.诱发电位可确定有无继发性脑干损害,S PECT可有助于了解局部脑的功能。
而优2于020甘/11露/1醇4 等其它脱水剂
26
高渗盐水 用高渗盐水降颅内压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
血浆渗透压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酸 碱失衡、中心性脑桥髓鞘破坏等副作用。下一步需要 解决的问题是⑴用高渗盐水降颅压的最佳用量与时机; ⑵如何避免副作用的发生;⑶该药能否成为一线降颅 压药物。
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
▪ 6.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 ▪ 7.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2020/11/14
4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
▪ 1.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活动状态时(如 激动、用力)起病。
▪ 2.常以突然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 痪、意识障碍、抽搐、尿失禁等。
2020/11/14
24
2护理措施 2 1病情观察 术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是术后最早最多反映的重要标志之 一。 通过GCS评分可以观察意识有无障碍和意识障碍的程度。 瞳孔的观察对判断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如术前散大的瞳孔术后缩小后又散大。说明是 病情加重的表现。多为再次出血的可能。若能及时观察 并做好记录,为准确诊断,再次手术赢得时间其疗效将 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