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带谱的一些概念:1、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
特征:①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坡的自然带谱为高山草甸草原带;②基带宽的一侧为热量丰富的一侧(在中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
例: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背风坡,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故背风坡的基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高。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迎风坡,低的背风坡。
(如赤道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基带的海拔高度高于西坡)。
2、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
影响因素:①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
(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于消融量,雪线高;)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北坡雪线低。
②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3、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如果山脉足够高,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界,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 的等温线吻合。
5、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森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草原、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
(不同的山,分布不一样,这只是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例1: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N S 基带 S N 基带A 高山草甸B 山地草原C 荒漠草原D 山地草甸草原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 三河牛B 伊犁马C 滩羊D 阿拉善骆驼例2.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回答1~4题。
1.若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甲地属另一自然带,则其名称应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某日,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A.a~bB.b~cC.c~dD.d~e3.若由a到b,气温以每升高100米下降0.6℃的比率下降,而b到c气温下降,比率会减小,原因最可能是A.随海拔增高,植被越来越少B.a~b高度范围内的气温高于b~cC.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D.过饱和水汽上升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4.由图可见,e地气温明显高于a地,说明e受A.气旋影响B.锋面影响C.高气压影响D.焚风影响例3: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在300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
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条件。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温度指标为年生物温度3.5℃,生长季平均温度8.2℃。
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
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回答:(1)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A.降水差异B.气温差异C.地形差异 D.植被差异(2)根据图示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G线的值为A.4000米B.4200米C.4400米D.4600米(3)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4)简述沿GA线和AB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练习: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AB对山地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2、“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3、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A、内陆地区B、低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B.②位于欧洲某地C.③位于亚洲某地D.④位于非洲某地5.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读北半球两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对甲、乙两山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山地的纬度高于乙地B.影响甲山地南北坡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一定是降水因素C.乙山地的南坡是阴坡D.乙山地的北坡是迎风坡7.A、B、C、D四种植被分别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林C.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针叶林、灌木丛林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8—10题:8、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亚热带地区B.北半球温带地区C.南半球亚热带地区D.南半球温带地区9、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BCBD C甲乙N SA. 1000米B. 2000米C. 3000米D. 4000米10、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D.西风的影响11.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2)珠穆朗玛峰南侧有几种自然带分布,最低处(基带)是什么类型的森林?(3)北坡为什么没有森林带分布?(4)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哪个雪线高度低?为什么?12、读“中国30N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应届做...)(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A.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高山针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高山针叶林带(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1:1、垂直高绿洲(灌溉)2、A3、B例2.1.A 2.B 3.【解析】由上题可知B到C处有降水。
【答案】D 4.D例3 (1)B(2)C(3)3800米等值线东半段大致南北走向(与经线平行),主要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缘)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4)AB线:林线高度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
原因:从东到西降水减少,地势升高,沿AC线,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
原因: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温度也随之降低,限制了植被的生长季温度。
练习:1B、2B、3B 4C 5C 6C 7B 8 D 9B 10D11.(1)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因此发生变化。
(2)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3)北坡纬度高于南坡,并且海拔高度较高,水分条件不足,已不能适应森林的生长。
(4)南坡的雪线较低,正常情况下,在北半球,应该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但喜马拉雅山南坡面临的是海洋,降水较北坡多,海洋性气候使得这里雪量丰富,雪线较低。
12、(共12分)(1)C (1分)热量(1分)(2)贡嘎山的相对高度比峨眉山、黄山的相对高度高得多(2分)(3)东(1分)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2分)(4)峨眉山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甘蔗、小麦等(2分)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分)不利影响:雾日多,光照不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