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百搭”的作文素材【适用全国
卷】
1.余光中
余光中(1928-2017),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
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上个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味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
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2.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2018年3月14日去世。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一个瘦得出奇、全身瘫痪的天才,他的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宇宙的尽头,探索黑洞的隐秘。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
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
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
1
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大学毕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
宇宙学。
1963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1965年获得理论物
理学博士学位。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所指的辐射被称为霍金辐射)。
他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
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
他
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五六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
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霍金的名言】
1.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霍金
2.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霍金
3.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霍金
3.饶宗颐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香港大学副校长曾这样评价他:“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而他又是以“辛苦待舂锄”来谦虚地评价自己一生成就的。
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
生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县。
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其上祖十二世仕宝公是从梅县松口铜琶村迁往潮安开基。
从祖籍来说饶先生是在潮州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客家人后裔。
饶先生的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
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
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
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
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饶宗颐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
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
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饶宗颐对“国本”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又能会通古今中外。
论者评价:“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他通晓汉语中文及闽、粤等多种方言和英、法、日、德、印度6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这连其本国人都鲜有通晓的。
因此他史识广博,了解西方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
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想他人所未想,道他人所未道。
而一旦公布,便成人所共想,其观点便为世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