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n 对客观价值之认识(时间)
客观目的(世界-存在-客观价值) 社会科学-解释学
立法者现在面向未来 对客观价值之认识(时间)
n
生活世界(习惯与伦理)
n 重新思考法律解释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逻辑-体系、主观目的(历 史) 、客观目的、合宪性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名人名言
n 萨维尼就已经区分文法、逻辑、历史和体系的解释因素。
n A、为人文科学奠定认识论基础 n B、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我们说明自然,我们理
解精神。--实证主义者出去! n Erklaeren—Verstehen(Auslegen) n C、理解与解释作为人文科学的一般方法论:体验与生命,
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经验。 n D、人是解释学的动物:将人文世界看作文本,施氏解释
(1)解释对象的要求。 文字是死的,目的是活的。
(2)解释方法的要求。 通过历史的方法(立法资 料、社会背景),发现立 法者意志;
(3) 解释权限的要求。 立法者的意志不容司法者 篡改。
反对意见: “让死人来统治活人” “立法原意不可求”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2、客观说: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法律意志说
司法理论的无声序言。 n 2、法律一种解释性的概念。 n 格雷: n “法律就是法官所宣布的东西;制定法、先例、
博学专家的意见、习惯和道德都只是法律的渊 源。” n 霍姆斯:法律就是法官在法庭上的所作所为。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目标
1、主观说:向后看的立 法原意说。
的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3、法律解释的要素类型
n (1)解释对象-目标要素:主观目的与客观价值。 n (1.1)主观目的:立法者原意,立法目的,历史目的。 n (1.2)客观价值:客观目的,客观价值秩序,宪法秩序。 n (2)不变的、核心的解释方法要素:语言与逻辑 n (3)可变的、开放的解释方法要素:历史、比较、社会、
与规则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解释学基础
(一)解释学的历 史
1、从应用性专门方 法论的专门解释学 到人文科学一般方 法论的一般解释学
(1)作为专门解释 学的文献解释学、 神学解释学与法律 解释学的根本特征
A、被解释对象的教条性与权威性 B、被解释对象创制者的崇高地位 C、解释者对被解释对象及其创制
方法应用范围的扩张。 E、局限性:依然受制于主客体分离的实证主义。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2、从方法论(认识论)的解释学到存在论的解释学
(1)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 论与此在解释学
A、此在解释学作为一般解释学 的前提
B、前理解结构(先有、先见与 先知)作为理解的先行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名人名言
霍姆斯:法官是缝隙立法者。 桑斯坦:好的判决胜过好的规则。 德沃金: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他们是赫拉 克勒斯。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功能
n 1、法律适用的前提。没有法律解释,法律 没有可能被运用到个案之中。
理解是重构作者的思想: 读者可以比作者更好地理 解自己的作品(两种可能 性)
理解与解释的同一性。
方法 :
语法学方法与心理学方法 。
启蒙精神的另一个儿子, 与自然科学并列的地位。
从独断论中解放出来的同 时也就放弃了对解释中的 真理性因素的探究。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3)狄尔泰的《人文科学导论》与解释学作为人文科学一般 方法论的一般解释学的完全确立
B、文本与先理解之间 (主体维度)
C、规范与事实之间 (世界-存在维度) D、历史、当前与未来之间
(时间维度)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概念、特征、功能与目标
n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n 1、一般概念: 特定主体对法规范之涵义的 阐明。
n 2、两种重要的法律解释之广义和狭义之分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2)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n A、理解的历史性 n B、成见作为理解的前提 n C、视界融合(主体间的历史对话) n D、适用
PPT文档演模板
Hale Waihona Puke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二)通过解释学的历史理解解释学对于法律解释学的意义
n 1、从法律解释学到解释学: n 法律解释学对于解释学的贡献 n 2、从解释学到法律解释学: n 一般解释学对于法律解释学的意义
(1)解释对象的要求。谁 的目的,何种目的?
(2)解释方法的要求。 探索立法目的方法不止于 历史方法,社会学方法、 比较方法等等都可以。
(3) 解释权限的要求。 三权分立的新理解,对司 法权限的新理解。参与式 民主与多数主义民主的区 别。
“文本一诞生,作者就死 了?”
------伽达默尔还是罗兰. 巴特?《真理与方法》 还是《作者之死》?
n (1)个案取向的司法解释与抽象的法律解 释
n (2)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法律论证、法 律决断的分与合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名家名言
n 法律解释与法官的法的续造并非本质截然 不同之事,毋宁视其为同一思考过程的不 同阶段。此意谓:如果是首度,或偏离之 前解释的情形,则法院单纯的法律解释已 经是一种法的续造,虽然法院多未意识及 此。另一方面,超越解释界限之法官的法 的续造,广义而言,也运用“解释性”的 方法。-------卡尔.拉伦兹《法学方法论》
n B、意图论:(主观)原意解释与(客观)目的解释。
n C、语境论:动态法律解释 。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2)欧陆法律解释理论
A、回顾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1779-1861) 的四要素说:
文义、逻辑、历史与体系 B、新四要素说: 文义、逻辑-体系、历史、目
*一般解释学对来自科学压力的态度: 要让人文科学(精神科学)和自然科 学一样有普遍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注:在启蒙背景中来理解一般解释学 的确立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B、一般解释学的原则、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原则:
解释学是避免误解的技艺 (作者与文本为中心): 哪儿有误解,哪儿就有解 释学。
目的解释、目的论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立法解释等等。 n (2)以方法要素命名: n 第一组固定命名:文义解释与体系解释(以逻辑为中心)。
n 第二组开放命名:历史解释、社会学解释、比较法解释、合宪 性解释等等。
n (3)以其他方式命名:体系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 然解释等等。
n (4)体系解释的三层含义:逻辑取向的体系解释、语境取向 的体系解释、主观目的取向的体系解释、客观目的取向的体系 解释。
并且也已经提及:这些要素不应个别地发挥作用,毋宁应 互相合作。我们即将要讨论的---部分与萨维尼之理论重叠 的---解释标准,并非---像很多人所想的---是不同的解释方 法,毋宁是一些解释观点,任何主张其解释结果正确者,
对这所有的解释观点都必须一并考量。然而,不同的解释
标准,经常还容许有许多解释可能性,有些解释标准有时
n
---拉伦兹《法学方法论》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要素、方法与规则
n
(一)法律解释的要素
n 1、含义:构建与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和规则时所需围绕的 基本解释要素。
n 2、理论回顾:
n (1)英美法律解释理论:三要素说,即文本、意图和语境。
n A、文本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
者的敬仰
D、解释方法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 因素的混合性
E、解释目标中真理问题与意义问 题的划分及其整体性
F、解释结果在功能上的应用性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2)施莱尔马赫与一般解释学确立的开端
A、一般解 释学确立的 意义
*独断性解释学与探究性解释学的划分 及其关系
*一般解释学让解释学从独断性解释学 中解放出来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 讲法律解释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4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第五讲 法律解释
本讲目标 通过讨论法律
解释的解释学 基础,来理解 法律解释的概 念、特征、功 能、目标、要 素、方法和规 则。
本讲内容
一、法律解释的解释学基础 二、法律解释的概念、特征、
功能与目标 三、法律解释的要素、方法
C、理解是解释的前提 D、从人说语言到语言说人:理
解作为人对存在的一种“倾听”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续上:
n 基础存在论的基本结构:“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
• 世界:
•实际性的他人、物等
n
•此在:思 •文本
时间
•存在: •可能性的他人、物等
n 注意基础存在论各存在要素之结构上的整体性
宪法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具有时间变动性的,但要么有利于 探求主观目的,要么有利于探求客观价值。
PPT文档演模板
法学方法论本科版第五讲法律解释
运用解释学原理理解法律解释要素:文本-主体-存在(时间)
n
以宪法为中心之法律体系(合宪性)
n 主观目的(主体-主观价值)
n
历史
语言
n 立法者过去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