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2016 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积极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切实增强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严管队伍提升能力,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坚决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努力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积极构建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升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实效性1、构建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研判机制。
建立部、省、市三级交通安全风险研判机制,推进交通管理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平台建设,理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科学、精准预判安全风险,实现信息主导警务。
推动跨警种、跨部门信息关联共享,强化交通管2 、构建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立车辆和驾驶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依据交通违法、事故和车驾管数据,对客运车辆、“营转非”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等“五类重点车”及其驾驶人实行动态风险管理。
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运输企业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两客一危” 运输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3 、完善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贯彻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打造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升级版,扩展防控体系功能。
改革公路交通管理勤务,创新勤务机制制度。
全面完成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交警执法站规划建设任务。
推进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做实做强交警指挥中心特别是省级、市级指挥中心,构建快速反应、高效扁平化指挥体系。
推动防控体系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体制机制,“两员”职责任务。
规范“两站”、4 、完善交通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制定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操作规范,实现交通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健全节假日疏堵保畅联动机制,交通拥堵。
推动医疗、保险等部门不断健全完善交通事故医疗救援体系,制度,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能力,降低事故因伤致死比例。
坚决防范严重完善事故救助基金二、狠抓关键环节措施,深入推进交通安全重大突出问题治理5、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
积极用好中央综治办平安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项考评”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制度,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确立“十三五”期间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推动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源头性、长远性问题。
健全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机制,倒逼深层次问题解决。
6 、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新载体。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指导制定交通管理政策, 积极参与制定完善城市交通规划。
科学组 织交通, 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 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
实施城市交通治乱疏堵行动计 划,全面排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点段, 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推动城市综合执法机制发挥作用, 强化静态交通管理,集中整治违法停车乱象。
7 、治理重点车辆隐患突出问题 。
会同交通运输、工信、发展改革、工商、质检等部门 制定车辆运输车和货车超限超载治理方案,联合开展专项整治。
协调推动工信、质检、等部门,形成合力,从源头规范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生产和销售。
8 、推动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 。
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秩序管控。
配合 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制定出台部门联合规章《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严密和完善 危险货物充装、 罐车质量、 道路通行等环节监管和应急处置制度。
配合工信部门建设危险化 学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节全流程监管。
9 、推进治理危险隐患路段 。
配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大力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 防护工程, 确保落实公路隐患治理计划, 完成年度治理任务。
研究应用隐患路段排查新技术 新手段,提高隐患排查的科学性、精确性。
建立隐患路段曝光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危险路 段。
三、深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改革,积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10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
全面落实公安交通管理改革各项部署,确保完成车检改革、驾考改革、 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改革、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工作、互 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等改革年内目标任务, 切实达到改革效果。
进一步深化车驾管业 务改革。
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抓好交警编制核定权下放试点工作。
做好公安交管改革的宣传引 导工作。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
11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
推进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向县级下放延伸。
推进委托汽车销售企业、 二手车交易市场和银行、 证业务, 全面落实摩托车带牌销售制度。
进号牌发放公开公正。
地检车服务, 实行驾驶证异地申领和审验, 满足流动人口车驾管业务需求。
全面推行驾驶人 考试自主报考约考, 开展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试点, 保障群众自主学驾权益。
放宽单眼 视力障碍、 上肢残疾人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条件, 便利残疾人驾车出行,提升生活质量。
全 面推广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最大限度向群众提供在线服务。
13 、不断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服务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政策,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制定保障新能源汽车便利通行政策措施。
开展京津冀汽车电子标识先行先试工作, 助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研究改进跨境车辆便利化通行管理制度, 积极服务“一带 战略和国际陆路贸易往来。
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驾驶证互认谈判, 提高我国驾驶证国际认 知认可度,满足我国公民出境驾车需求。
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手段,依法严管严查严重交通违法 工商邮政等单位代办机动车登记、 补换机动车牌照和驾驶实行机动车号牌号码全部由信息系统随机投放, 促12 、进一步提升惠民服务能力 。
全面落实机动车预约检验服务措施,逐步推行跨省异路”14 、推动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
参与推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修改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制定《道路交通违法记分办法》 。
配合全国人大内 司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15 、严厉打击危险驾驶违法犯罪 。
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 (八)》、《刑法修正案 (九)》 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 指导各地建立专业办案队伍,依法查处醉酒驾驶、 追逐竞驶、 严重 超员、 严重超速、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印发办理危险驾驶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指导意见。
建立部门、 警种信息互联互通、 核查比对 机制,着力在源头上排查整治和路面打击毒驾问题。
16 、加强严重交通违法常态治理 。
建立交通违法常态治理机制,根据交通管理大数据 综合分析研判,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设立违法和秩序预警“红线” ,对交通违 法多、 通行秩序乱的区域和路段开展集中整治, 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依托公路交通安全 防控体系,精准预警、发现、拦截、查处“三超一疲劳”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车 道行驶等严重扰乱通行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
创新执法技术手段, 试点应用无人机开展巡逻 执法取证、事故处理等警务工作,提高执法震慑力和警务效能。
17 、宣传引导交通参与者遵法守法 。
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实施重点驾驶人素质教育工程。
严格落实记满 12 分驾驶人和重点驾驶人审验及法制教育制度。
通过“双微”平 台,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点对点的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
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 动员行业和社 会组织共同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组织开展好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和“中国好司机”评选活动。
加快交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将驾驶人、 运输企业和车辆生产企业严重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纳入失信惩戒范围,推动全社会自觉守法。
五、大力加强交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尽职履责能力和警务保障水平18 、加强队伍专业化素质能力建设 。
建立交警系统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制定教育培训 工作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强化全国交警网校平台应用, 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培训模式, 通 过组织全警培训, 不断提升交警系统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针对民警执勤执法中遇到的问题 和困扰,组织编写操作性强的指导办法。
19 、加强队伍风险预警防范 。
建立交警队伍风险研判会商机制,定期进行分析研判, 及时进行预警干预。
研究开发交警队伍管理信息系统,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执勤执法、 事故处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督, 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
提高民警执法规范化水平。
实施交警系统约谈和通报制度, 台,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
加大队伍监督和案件查办力度, 等违法违纪问题。
按照公安改革部署,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
20 、加强队伍执法保障基础建设 。
落实《公安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解决基层大、 中队无营房问题。
加强执勤执法装备体系建设, 制定交警装备配备使用规范, 组织推广应用 具备交警职业特点的专业执法装备被装。
进一步加强交警执勤执法安全防护, 加大培训和检 查力度,减少民警因公伤亡。
21 、加强队伍激励引导 。
积极配合推进实施执法执勤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序列改革,提高交警职业保障待遇。
落实《交警系统关爱民警十项措施》,积极 创造条件从优待警。
强化交警队伍形象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维护交警执法权益, 对妨碍执 行公务的,坚决依法惩处并曝光。
加大交警队伍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组织评选全国交警系统 第七批执法标兵。
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30周年纪念活动。
车驾管、 深化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管理, 探索运用新媒体搭建社会监督平 坚决查处执法不规范、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