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传播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5.民俗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宗教、地域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
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民族特点鲜
明,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
化的现代化、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9.旅游对民的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冲击、腐朽生活
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10.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
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11.中国汉族服饰流变轨迹是:上衣下裳---胡服----袍
12.服饰民俗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遮身蔽体,防寒御暑;生产需要;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象
征;反映社会观念,政治观念
13.我国饮食民俗源于:经济原因、自然条件原因、民族原因、宗教信仰原因
14.饮食民俗的发展阶段:生食、熟食、烹饪
15.饮食的惯制: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礼仪饮食的惯制、信仰上
的惯制(饮食民俗特征:区域差异、丰富、民族性)
16.居住民俗的形成过程:创时期:方式:穴居、巢居特点:原始群居、生死分居、不稳定
过渡期:方式:风篱、原始帐篷特点:住所固定化趋势、出现火塘
发展期:方式: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特点:体现了深厚的文
化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17.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18. 居住的惯制: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火塘是家庭生
活的中心;火塘边有座次、睡次的区别;火塘是神圣的地方)
2)住房的分配3)公房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19.民间建房的礼仪: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
20.居住民俗的三大宗旨: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处理房
屋的形态和布局,使之合理化;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21.居住类型:四合院、围楼、窑洞、一颗印
22.交通民俗特征: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性业性
23.交通民俗的类型:陆路交通民俗(1.道路:栈道、纤道、盘山道和石阶道、冰雪道、城镇
道路 2.桥梁:石桥、木桥、索桥)
水路交通民俗(水道港口航标)空路交通民俗(风筝信鸽)
24.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影响、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因素
25.中国汉族交通民俗:滑杆、羊皮筏、栈道、乌篷船
26.农业民俗的类型:种植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畜牧业民俗、采集与狩猎民俗、副
业民俗
27.农业民俗的特征: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功利性;技艺性;稳定性;经验性;田园性
28.“不违农时”和“因地制宜”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原则
29.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条件、民族与地域传统
30.发展阶段:原始(刀耕火种)传统(铁具人力)
现代(科学为指导商业为目的)
31.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地点选择、景观选择、季节选择、、组合开发
32.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观光欣赏类、游乐参与类、饮食购物类
33.工艺美术的旅游审美特征:功能美、形式美(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质地美
旅游价值(功能):纪念品对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和引
起回忆的载体,赠送的礼物部分有使用功能
34.工艺的特色: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35.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历史悠久、品类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不断创新
36.汉族传统工艺包括: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织染工艺、雕刻工艺、髹漆工艺、木工工艺
37.明式家具的特点:造型简练,线条挺拔流畅,样式典雅;做工精细,结构严谨;色泽自然,纹理清晰;木质珍贵,多用紫檀;装饰多样
38.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特点:传统工艺继承较好;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工艺品以实用为
主;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39.美国工艺美术的特点: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作品的色彩绚丽多变,富有激情;
作品内容充满了幽默感和娱乐性;作品注意材料的机理效果和特性;作品很少带有实用性,基本都是以陈设和观赏为目的的前卫风格的工艺品
40.英国工艺美术的特点:陶瓷和玻璃工艺十分兴盛;实用性工艺品较少,绝大部分工艺品是
观赏品;工艺品做工考究,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41.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诞生礼仪(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成年礼仪、结婚礼仪(相亲迎娶认姻亲关系关系)、丧葬礼仪
42.人际礼仪的特征:符合现代观念、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符合现代国际惯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43.人际礼仪的性质:人际礼仪的阶级性;人际礼仪的民族性、国别性;人际礼仪的普遍性
44.人际礼仪的作用:尊重作用、约束作用、教育作用、调节作用
45.穿着制服要做到几点:整齐、清洁、挺括、大方
46.语言礼仪的四个原则:目的性、对象性、诚实性、实用性
47.中国汉族人际礼仪1.古代汉族人际礼仪(举止性礼节、称谓礼俗)2.现代汉族人际礼仪(举止性礼节、语言礼仪、交际媒介物)
48.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历史事件与传说、文化传播
49.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宗教性节日民俗、生产性节日民俗、年节及其民俗、文娱性节日民俗
50.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51.汉族岁时民俗的来源: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52.游艺民俗的类型:口承文学活动类(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与谜语)、民间歌舞(歌舞、乐舞、民乐)、民间小戏(宗教戏剧、花鼓戏、采茶歌、秧歌戏、傀儡戏、影戏戏)、民间曲艺(鼓词、道情、牌子曲、琴书、走唱、弹词、快书快板、说演)、民间竞技(竞力量、竞技巧、竞技艺)、民间杂艺(杂耍、杂技、斗戏、动物表演)、民间游戏(助兴游戏、体能游
戏、智能游戏、博戏)
53.游艺民俗的特色: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基本特征)、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明显的祭祀与巫术色彩、浓郁的乡土特色
54.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欣赏价值、参与、娱乐
民间歌谣:山歌、号子、信天游、花儿、小调、风俗歌
木偶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
55.我国南北汉族民间歌舞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答:南方有花鼓、花灯、采茶;北方有秧歌、腰鼓。
秧歌歌舞中最常采用的,仍然是歌时不舞、舞时不歌的表演方式,甚至很少与其他民间歌舞和小戏穿插表演。
南方民间歌舞往往采用载歌载舞、乐器伴和的表演形式。
56.民间曲艺门类:说、唱、数、说唱兼有
说类:评书、评话、相声、滑稽唱类:大鼓、弹唱、道情、琴书
数类:数来宝、快板、山东快书说唱兼有:鼓书、评弹
64.宗教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根源(人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沉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认识根源(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无知和歪曲反映)
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区别:民间没固定的信仰组织;民间没支配信仰的权威;民间没形成任何信仰宗派,完整体系;没可遵守的一定规约;没专司神职的职业人员等。
65.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宗教意识(核心)、宗教组织(宗教意识的组织表现)、宗教礼仪(宗教意识的行为体现)
66.宗教信仰的特征:盲目性、虚幻性、系统的宗教礼仪、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67.禁忌的起源: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是社会的人对自然的人的一些本能欲望的抑制、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仪式、是人类从长期生活经历积累中得到的教训
68.禁忌的分类:宗教禁忌、生产禁忌、语言禁忌、生活禁忌
69.汉族的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70.道教禁忌四层次:戒律、斋戒、清规、一般禁忌
71.三大宗教禁忌体系:杀生、饮食、财物、婚姻、伦理禁忌
57.东北地区普遍流行萨满跳神的巫术舞蹈,以鼓为神器,用于治病驱邪的活动。
朝鲜族是农耕民族,其舞蹈是农耕文化的反映。
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是游牧渔猎民族,其舞蹈是游牧渔猎文化的反映。
58.满族舞蹈莽式舞、扬烈舞,反映奔马骑射的生活内容,表现舞弓动矢,追杀野兽的场面。
传统的说唱艺术有清音子弟书、八角鼓等。
朝鲜族舞蹈尤以长鼓舞著名,妇女有跳板和荡秋千的习俗。
59.蒙古族其传统舞蹈是安代舞、还有魅力独具的盅碗舞、筷子舞。
维吾尔族著名的民间舞蹈是塞乃姆、多朗舞、夏地亚纳等。
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民歌花儿,又名少年,宴席曲又称家曲,与花儿相区别。
60.蒙古族的曲艺有蒙古说书“乌力格尔”、蒙古说唱“好来宝”。
木卡姆有“维吾尔族音乐之母”的称誉。
“孔额尔”是哈萨克族最古老、最完整的乐曲形式
61.壮族的歌于活动内容:赛歌赏歌、歌场交情、文体娱乐
62.傣族舞蹈具有特殊的韵味,西双版纳地区的孔雀舞盛传中外。
另外,象脚鼓舞和泰剧是傣族民间的艺术奇葩。
白族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人擅长鼓乐演奏,著名的乐曲有“白沙戏乐”和“丽江鼓乐”。
东巴舞共有60多种,
记录在纳西族先民所著(东巴经)中的“蹉姆”中。
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民歌有“克哲”,格言有“比尔”。
流行于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石林一代的彝族阿细“跳乐”“跳脚”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