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圣心源》治疗遗精学术思想探讨-赵凡

《四圣心源》治疗遗精学术思想探讨-赵凡

133第17卷 第9期 2015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9 Sep .,2015《四圣心源》是一部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所著的综合性医著,其以基础理论总括其临床之论述,以临床病证之理法方药印证其基础理论,前后融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成完璧[1]。

黄氏推崇“四圣”之学,在《四圣心源自叙》开篇即指出:“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玉楸子(黄元御别号)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

其学术见解独到,论点精辟,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遗精是指不因性活动而精液自行频繁泄出的病证[2]。

其中有梦而遗精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欲念不遂、恣情纵欲,或劳心太过、心肾不交,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等诸多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3]。

而黄元御恪守“治病必求于本”的中医理念,认为此病之本为土湿阳衰,标为心肾失交、肝失疏泄。

现就《四圣心源·劳伤解·精遗》中治疗遗精的学术思想进行如下浅析,以飨同道。

1 黄元御对遗精之病机的认识1.1 遗精之根源为土湿阳衰黄元御云:“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而后又云:“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

可见,肝脾不升实由土湿阳衰所致,土湿阳衰正是遗精发生之根源。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土湿阳衰”之“阳”系指“脾阳”[1]。

至于土湿阳衰致病之说,黄氏在其《长沙药解·茯苓》中明言:“凡内伤诸病,如气鼓水胀,咳嗽痰饮,泄利淋浊,吐衄崩漏,瘕疝带下,黄疸消渴,中风癫狂,惊悸遗精,反胃噎膈,泄秽吞酸,骨蒸毛热,闭经绝产,霍乱腹痛,伤风齁喘,种种幻怪,百出不穷,究其根源,悉缘土湿”,其在《四圣心源·湿病根源》中又云:“人之衰也,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及其病也,湿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

阴易盛而阳易衰,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理固然也”。

黄元御在描述木、土和水三者关系时说道:“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

盖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行则化癸水,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行则化丁火,金水之收藏,实胃阴之右转,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强调了后天脾胃在人之生理中的重要《四圣心源》治疗遗精学术思想探讨赵凡1,张春和2,陈文慧1(1.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摘 要:《四圣心源》是一部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所著的综合性医著,其治疗遗精有独到的学术思想。

黄元御恪守“治病必求于本”的中医理念,认为此病之本为土湿阳衰,标为心肾失交、肝失疏泄,治疗上黄氏以扶脾阳和泄水湿之邪为基础,兼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并分别拟定了内治和外治法的方药,对于指导现代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圣心源;黄元御;遗精;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9- 0133- 03收稿日期:2015-01-1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云南省“十二五”优势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资助项目(30160800101)作者简介:赵凡(1989-),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与时方治疗男科疾病。

通讯作者:陈文慧(1963-),女,云南昆明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经方与时方治疗外感与内伤疑难病证的研究。

Exploration of the Academic Thoughts for Spermatorrhea in Four Memorial Source of Mind ZHAO Fan 1,ZHANG Chunhe 2,CHEN Wenhui 1(1.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2.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Yunnan,China)Abstract:Four Memorial Source of Mind is the masterpiece of Huang Yuanyu who is a famous physician in Qin dynasty and has distinctive academic though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ermatorrhea. HUANG Yuanyu adheres to the TCM's principle of“Looking for the basic causes in treating diseases”.“Yang deficiency and damp hyperactivity of Spleen(earth)”is the origin of spermatorrhea,which then leads to “disharmony between heart-kidney”and“the disorder of Liver-Qi”.Therapeutically,HUANG Yuanyu principally strengthens Spleen yang and inhibits turbid dampness with harmonizing heart-kidney and reliefing liver for smooth Qi. The article introduces prescriptions of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guiding clinical medication.Key words:Four Memorial Source of Mind ;HUANG Yuanyu;spermatorrhea;academic thought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9.04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地位,脾可升清胃可降浊乃人体“阴平阳秘”状态的根本保障。

并且,黄氏在《长沙药解·茯苓》中还指出:“水火之交,全赖乎土”,在《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中云:“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那么,若是脾土被湿所伤,进而脾阳亏损,则必将影响水火之交和肝木之升,从而产生心肾失交及肝失疏泄的病机,而遗精之征则将成为病人外在之表现。

因此,黄元御认为遗精之根源为土湿阳衰实乃真知灼见。

1.2 心肾失交、肝失疏泄乃遗精之标如上所述,黄元御认为心肾失交、肝失疏泄与土湿阳衰关系密切。

而心肾失交和肝失疏泄又是如何导致遗精的?笔者认为当从心、肾、肝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结合黄元御之说阐明。

生理状态:从心肾关系角度言之,心主神,肾藏精,神全可以益精,积精可以全神。

心肾相交,精神互用,乃人体之生理调和状态的体现,诚如黄元御所言:“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

从心肾肝三者关系角度言之,应是癸水温暖,乙木得生;乙木生发,升而不已,丁火得生。

故黄氏有云:“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

”病理状态:一者心肾失交,水火未济,心火炎于上,肾水寒于下;二者“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肾肝在五行相生中为母子关系,现肾水因寒而不能生肝木,则肝木生发无力,疏泄失常而气郁于下。

总之,原有的生理状态被打破,则有可能发生遗泄。

1.2.1 心肾失交致遗精黄元御提出“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心肾失交必然影响心、肾的生理功能,导致心主神明不利,肾主藏精失司。

心为君火居上,为一身之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莫不由心主宰,当然也包括人的生殖功能在内。

喻嘉言有云:“心为情欲之府”,张景岳亦云:“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亦动,临床所见之心火引动相火之梦交、遗精、见色流精,即属此类[4]。

1.2.2 肝失疏泄致遗精黄元御在谈及遗精的发生时提出:“遇夜半阳生,木郁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是以流溢不止也”,木曰曲直,肝木以疏泄为性,恶抑郁欲疏泄,此时肝木生发之力受遏,而于郁而欲动之时发生梦遗,此后,肝木虽得发舒,肾精却失藏而流溢不止。

而后黄氏又提到一种“甚有木郁而生下热,宗筋常举,精液时流”的情况,此种遗精虽较前之梦遗更为严重,并兼有热象,然而实际上仍为木郁生热所致,但是有医家见到阴茎纵挺不收,即视为相火偏旺之征,用知母、黄柏类苦寒之品泻之,黄氏评此举乃“庸工”所为,“是益其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2 遗精之治疗原则对于遗精的治疗,黄元御遵循调理脾胃、顾护中气、升清降浊、兼及四维[1]的原则。

黄氏强调调理中土,认为脾升胃降恢复正常,方能龙虎回环,阴平阳秘,而使疾病得愈。

遗精根源既定,则治疗原则亦出,即扶阳抑阴,具体说来便是以扶脾阳和泄水湿之邪作为治疗遗精的大法。

黄元御“扶阳抑阴”之思想的建立一是受到“四圣”之学的影响外加自己的临床体会所得,二是由于非常反感寒凉药物滥用的现象,其于《四圣心源·劳伤解·阳虚》曰:“后世医书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因此,黄氏在精遗篇中不忘提到:“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更言:“人知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知乙木之不生,而不知己土之弗运,乃以清凉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病随药增,愈难挽矣。

”以强调脾阳之重要性,滥用寒凉之危害性。

3 遗精之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面,黄元御提供了内治与外治两种方法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于内治一端,黄氏拟定“玉池汤”,药物组成为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附子三钱,砂仁(炒,研,去皮)一钱(煎大半杯,温服)。

黄氏深谙仲景之学,此方乃由《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得,其易大枣、生姜为茯苓、附子、砂仁三味。

黄元御以甘草、茯苓培土泄湿,桂枝、芍药疏肝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纵观全方,黄氏在扶脾阳、泄水湿的基础上亦做到交通心肾、疏肝解郁及暖水生木,最终则“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