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诊断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2、脉搏短绌:当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同时测定的心率的脉搏脱落现象。
3、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4、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5、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6、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7、紫癜: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
8、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6、三凹征: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23、墨菲征:医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时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疼痛剧烈而致吸气终止称墨菲征阳性。
二填空2、临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3、黄疸按病因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非溶血性黄疸。
4、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5、深部触诊法包括深部滑行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双手触诊法。
6、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9、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恶性肿瘤。
10、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皮肤病、传染病、寄生虫病。
11、尿中出现胆红素见于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14、常见体位包括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15、局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有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转移、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16、有机磷中毒时瞳孔缩小,阿托品中毒时瞳孔散大。
\18、扁桃体肿大可分为一度不超过咽腭弓、二度超过咽腭弓、三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1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口腔有烂苹果味,草莓舌见于猩红热。
20、安静状态下颈静脉搏动明显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血、甲亢、高热、高血压。
21、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4~10)10 /L。
26、呼吸困难临床分类: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中枢性、癔病性。
28、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推向患侧。
31、触觉语颤增强主要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
32、正常胸部叩诊音有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四种。
38、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表现。
39、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肾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炎、出血性疾病。
40、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胸膜疾病、中枢神经因素。
41、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生理因素:体型、体位、呼吸。
42、心尖搏动呈抬举性见于左心室肥大。
43、胸骨右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提示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室间隔缺损,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二尖瓣狭窄。
44、产生第一心音的主要成分是房室瓣所引起的振动,构成第二心音的成分是动脉瓣所引起的振动,第四心音是由心房肌产生的振动。
45、一般情况下,二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三级以上者多为器质性。
51、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是腹水。
52、不同疾病痰液性质不同: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黄色脓痰见于呼吸道化脓性感染,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53、24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大于500ml为大咯血。
55、心悸病人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心率增快/减慢、心律不齐、心搏有力等64、发绀伴呼吸困难见于严重心、肺等疾病。
6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有劳力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66、患者呕吐大量宿食且常在晨起发作提示幽门梗阻、,呕吐物有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伴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见于颅高压症。
71、匙状指又称反甲,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72、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佝偻病,类风湿病人指关节呈梭状畸形。
73、。
74、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电图改变分为缺血型、损伤型、坏死型。
75、血尿伴水肿、高血压常见于肾炎、高血压肾病,合并乳糜尿见于丝虫病。
76、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
77、根据腋温升高的程度划分,低热37.3~38 C,中等发热38.1~39 C,高热39.1~41 C,超高热41 C以上。
78、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
79、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80、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81、网织红细胞的作用:评价骨髓造血功能、观察贫血治疗效果。
82、贫血诊断三部曲:确定有无贫血、确定贫血程度、明确贫血类型和原因。
83、病理性少尿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84、血清白蛋白降低见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合成障碍。
85、病理性血糖增高见于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高血糖、药物影响。
86、糖化血红蛋白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监测。
87、根据咳嗽性质可将其分为干性、湿性。
88、病理情况下尿中可形成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
89、脾脏浊音区在左腋前线9~11肋,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90、当腹水量超过3000~4000ml时即可检查到液波震颤,超过1000ml时即可检查到移动性浊音。
91、问诊主要症状的特点时主要包括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92、肝功能健康体检可选择ALT、肝炎病毒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血清蛋白、A/G。
93、病理反射包括巴彬斯基征、奥本海默征、戈登征、查多克征、霍夫曼征。
94、放腹水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
95、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系统疾病。
五简答1、中心性紫癜与周围性紫癜的鉴别:前者为全身性,除四肢、颜面外还累及粘膜和躯干皮肤;紫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按摩后不消褪。
后者多见于肢体末梢和下垂部位如指端、耳垂与口唇;紫绀部位皮肤冰冷,局部加温按摩后可消褪。
2、呼吸音的含义及其种类:含义,正常人呼吸时气流进出呼吸道及肺泡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并传到胸壁在体表可以听到。
种类,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3、梗阻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粪便变化:前者为白陶土色,粪胆原定性试验阴性;后者为深黄色,粪胆原定性试验阳性。
4、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九大项。
5、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区别6、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主要诊断意义: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损害至一定程度后出现改变;主要反映慢性肝损害,急性或局灶性损害时正常。
7、现病史内容: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8、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腹腔内有中等量以上液体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流向腹部两侧,含气的肠管则浮于表面,故两侧为浊音,中间为鼓音;改为侧卧位时液体流到下面一侧,肠管浮在上面一侧,故下面为浊音,上面为鼓音;转向另一侧时,原来的浊音区变为鼓音,而鼓音区变为浊音,这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
意义:说明腹水大于1000ml,是诊断腹水的重要方法。
9、诊断和鉴别诊断黄疸时应选择的胆红素代谢检查项目: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
10、浅昏迷与深昏迷的临床区别:前者对疼痛有痛苦表情或防御反应,眼球可运动,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后者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生理反射消失,可有病理征,生命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11、心脏杂音产生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血流通路异常、血粘度改变时,层流变为湍流或漩涡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具体如下:血流加速,瓣膜口、大血管通道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心腔内漂浮物。
12、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食管受压向后移位;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房影;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13、肾脏病变的压痛点:季肋点、肋脊点、肋腰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15、肾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的鉴别:前者始于眼睑、颜面,迅速延及全身,软而移动性大,常伴肾病病征,如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等。
后者始于下垂部位,缓慢延及全身,比较坚实、移动性小,常伴心衰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颈静脉压增高等。
16、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多在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至无名指与小指,也可放射至左颈部与面颊部;呈绞榨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发作时间短暂;常在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异山酯可缓解。
17、肝脏触诊内容:详细描述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状态、边缘、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和肝震颤。
20、分析心脏杂音所需特征:心脏杂音的最响部位、出现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以及与呼吸、运动、体位的关系。
21、骨髓穿刺术的适应征:血液系统疾病,如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伤寒等;疑有骨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借助骨髓内发现特殊细胞诊断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败血症可行骨髓培养了解病原菌。
22、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鉴别:前者呈鲜红或暗红色,浑浊,震荡时呈云雾状,放置后可有少量红色沉淀,镜检可发现大量红细胞;后者由溶血引起,呈均匀一致暗红或酱油色,无沉淀,镜检无或偶有红细胞。
23、触觉语颤减弱/消失见于: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严重气胸;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
24、放腹水的注意事项: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持续大量输入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六论述1渗出性腹泻:粪便有脓血;腹泻程度取决于肠管受损程度,如细菌性痢疾。
渗透性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禁食或停药后腹泻消失,如服用甘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