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主制利弊得失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当今世界有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
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的确定要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
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希腊城邦(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爱琴文明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希腊城邦”一目,并结合地图《古代希腊》,说说古希腊的位置和范围。
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地理位置和范围:古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特点: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
影响: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教师提问: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主要包括哪些文明?其概况是怎样的?提示:3.材料展示:进一步的考古研究表明,这个文明兴盛于公元前1600—前1200年之间,其中心区域在希腊西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
因传说中其最强盛的王国为阿加门侬的迈锡尼,学者们乃将其命名为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纪,就在特洛伊战争后不久,迈锡尼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王宫均被烧毁,希腊文明由此进入一个低潮时期。
……在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宫殿遗址上都发现了泥版文书,尤以迈锡尼文明的泥版文书为多。
伊文斯将米诺斯文明的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A,迈锡尼文明的文字命名为线形文字B。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阅读材料,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关迈锡尼文明的信息?提示:材料介绍了迈锡尼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情况。
20世纪初,阿瑟·伊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发掘研究,发现了数千块约公元前15世纪的泥版。
在这些泥版上,他辨认出一种未知文字,并称为“线形文字B”。
自此,迈锡尼文明逐渐被世人了解。
(二)希腊城邦1.图片展示:古斯巴达城遗址公园——古斯巴达城的卫城遗址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说说什么是城邦。
城邦有什么特点?这主要与什么有关?提示: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特点:“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点,小的城邦不过几千人,最大城邦斯巴达领土不过8400平方千米。
与地理位置有关,希腊多山,不利于统一。
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又成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师过渡:在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城邦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那么他们又采用什么形式对其城邦进行有效的统治呢?提示:希腊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为3大类:①拥有公民权因而能够参加政治活动的自由人;②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③处于被剥削、奴役地位的奴隶。
4.教师小结:为了一直保持公民的身份,城邦居民自然会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
这是因为国家被其他城邦兼并,就意味着可能沦为外邦人甚至是奴隶,丧失原本的公民身份,那么公民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也会随之丧失。
正因为如此,城邦制度巩固以后,很难出现大邦吞并小邦的现象,一来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岛上的山脉、海洋把希腊人分割在孤立的小岛中,二来正是由于公民的存在和他们拥有的权利对于各邦的独立有重要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雅典改革的资料,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课上分享交流,小组发言。
提示: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机制基本建立。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高峰的基础。
2.材料展示: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片段)片段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这是为什么?提示:公民意识强;他可能抽签当上官;他去开会还有津贴。
片段二:执勤的不准他妻子进入会场,为什么?提示:女人、儿童、外邦人、奴隶无权参加公民大会。
片段三:不识字的帕罗耶却能担任公职,为什么?提示:任何一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一切官职。
帕罗耶很幸运地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中的一名。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雅典的民主政治”一目,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完善的表现。
提示:雅典民主政治完善的表现主要有四点:①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保证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②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④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总结:扩大公民参政机会,完善民主运行机制。
)4.材料展示:苏格拉底是雅典公民。
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人不一定代表正义。
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
5.教师过渡: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权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得失呢?6.学生辩论:雅典民主制给人民带来了什么?提示:通过正反两方激烈的辩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7.雅典民主制的评价: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公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公民提供津贴,保证贫穷公民也能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是其运作机制存在效率低下、议政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过分强调多数人的民主而忽视了少数人的权利;雅典民主使得公民生活政治化,其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都很高;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目标导学三:亚历山大帝国1.材料展示:所罗门王结据说有一年冬天,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
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
亚历山大仔细地观察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着,亚历山大不得不佩服戈迪亚斯王。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狠狠地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2.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马其顿王国的资料,了解其崛起的过程,并结合所罗门王结的故事,思考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
(可结合电影《亚历山大大帝》讲解)提示:马其顿的崛起为亚历山大东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聪明、睿智,拥有坚强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使得他能够承担起重任。
3.学生自学:阅读教材“亚历山大帝国”一目和地图《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归纳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及帝国的建立过程。
提示:进攻波斯帝国——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进入埃及——转入两河流域——再度与波斯大军会战。
4.教师提问:(1)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2)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有什么好处?提示:(1)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2)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
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入希腊文化。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5.拓展延伸: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每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请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提示:消极的一面: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的一面: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知道了当时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重点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
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东征的影响。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多媒体资源丰富,充分运用表格、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直观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
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生:亚历山大帝国。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的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