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园林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3 园林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1
3
5
7
2
4
6
8
6.当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终点节点有
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用母线法绘制
1
100
7.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同样代号的多项工作
3 6 9 12
3
6
9
12
7
8.应尽量避免箭线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 采用暗桥法、断线法等方法表示。
二、网络图节点编号规则
绘制出完整的网络图之后,要对所有节点进行编号。
(7) M的紧后工作为A 、B和C,N的紧后工作为B、C和D。
2. 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回路
1
2
3
4
5
6
7
3.不允许出现带有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i
j
i箭头节点的箭线
i
j
k
i
j
k
(a)无箭尾节点的箭线
(b)无箭头节点的箭线
5.在一张网络图中,一般只允许出现一个起点节 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仅仅是为使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表达而虚 设的工作。
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表达方法: (1)A完成后进行B;B完成后进行C。
(2)A完成后同时进行B和C。
(3)A和B都完成后进行C。 (4)A和B都完成后同时进行C和D。 (5)A完成后进行C, A和B完成后进行D。 (6)H的紧前工作为A和B,M的紧前工作为B和C。
例2.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作 紧前 工作 A -B -C D E F B、E G E H I J K
B、E A、C、 -H
F、G F、G A、C、 F、G I
练习:
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作 紧前工作 A -B -C -D -E B F B G C
H F、G
I A
J E
K H
L D
M J、K、L
N I、M
绘制网络图,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采用水平式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整齐、规则、清晰,如图:
节点编号原则上来说,只要不重复、不漏编,每根箭线的
箭头节点编号大于箭尾节点的编号即可。 但一般的编号方法是,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编号为1, 其它节点编号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依次连续编排,最后一个 节点的编号就是网络图节点的个数。有时也采取不连续编 号的方法以留出备用节点号。
三、练习绘制网络图
例1.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 作 紧前工作 A -B -C A,B D C E C F E G E H D,G
1. 肯定型网络计划 2. 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第二节 网络图的绘制
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1. 正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绘制网络图之前,要正确制定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
确定施工顺序并列出工作项目。 确定出各工作项目的: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先行 工作、后续工作;平行工作。
虚工作:是既无工作内容,也不需要时间和资源,
(2)节点
前后工作的交点,标志着前面工作结束和允许后面工作的 开始,同一事件(除开始和结束外)既是前面终点时间, 又是后面开始时间。
(3)线路
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开始,到达终点节点的一系列箭
线、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
(4)逻辑关系
在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成为逻辑 关系。逻辑关系又分为工艺逻辑关系和组织逻辑关系。
三、工程网络计划的分类
(一)按网络计划的编制对象划分
1. 总体网络计划 2. 单位工程网络计划 3. 局部网络计划
(二)按网络计划的性质和作用分
1. 控制性网络计划
2. 实施性网络计划
(三)按网络计划的时间表达方式划分
1. 无时标网络计划
2. 时标网络计划
(四)按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能否肯定划分
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网络图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图
箭线 + 节点
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 根据图中箭线和节点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可将其分为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
1.单代号网络图
2.双代号网络图
(1)箭线(工作)
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一项工作(称其为本工作)来讲, 紧挨在其前边的工作称为紧前工作,紧挨在其后边的工作 称为紧后工作;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称为平行工作。
不能很好的反映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不宜采用电子计算机手段; 不宜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
2. 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开发了关键线路法 (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 3. 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开发了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 20世纪60年代初期,网络计划技术在美国得到了推广 。 4.196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应用统筹法 。 1991年、1992年颁发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1001—91)》和《网络计划技术》国家标准 (GB/T13400.1~3-92)。
第三章
园林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网络图的绘制
第三节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第四节 网络计划的优化
第五节 园林工程进度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19世纪中叶,美国人甘特发明“横道图”。 优点:简单、直观、容易掌握。 缺点:

不能很好的反映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