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介绍(一):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开有相关专业。
专业概况其所谓的土木。
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
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
过去以前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先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资料都已经独立成科。
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civil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专业介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潜力。
知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潜力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潜力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必须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潜力。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实践范围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二):土木介绍所谓的大土木。
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
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
过去以前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先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资料都已经独立成科。
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潜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潜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潜力;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潜力;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潜力;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必须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潜力。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士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开设学校:土木工程一般在设有理工科类的专科学校或高等学校中都有开设,如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
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
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东南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17名太原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博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为省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点,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9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
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13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可理解国内外的博士进站工作。
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铁道部重点学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11名,副教授9名,高级工程师4名。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研究生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岩土工程”博士学科点华南理工大学有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中南大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博士授予权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上海大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硕士点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沈阳建筑大学2003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结构工程学科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目前已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硕士点湖南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建设部重点学科郑州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二个博士点和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福州大学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二个博士点和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桥隧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工程力学六个硕士点。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桥梁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两个博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四川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点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博士点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点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点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