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发展战略
2.国际化特征不明显。跨国石油公司从企业产业的开始就实施了,使的延伸到世界各地。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充足的石油、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减轻国际油价波动的负面影响。尽管中国石油企业早就提出来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利用好两个市场,实行的是只注重产业链的上游而忽视中下游的战略。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过去只是充当“国际队”的角色:将国际石油市场中买到的石油直接运回国内。这种战略的实施尽管有满足国内原油需求方面的考虑,但这种发展战略不仅使原油运输由于原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进口通道过于单一和进口通道受美国等敌对势力控制面临着极大的危险,而且还使国内石油安全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
三、建立合理的石油企业发展战略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埃克森、BP等为代表的国外大石油公司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展战略体系。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些战略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结合我国石油面临的内外环境、现有的发展战略构成情况和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形成发展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
(一)优化
石油企业的一体化是指石油企业将独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跨国石油公司通过促进油气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制定和调整其基本业务生存和成长空间(,2002)。以为例,1986年国际油价从1985年的28美元桶暴跌至美元桶,1986年其上游收益由1985年的亿美元降到亿美元,但其下游的炼制、销售收益却由亿美元上升为亿美元,同时化工部门收益增加22亿美元,下游盈利大大缓冲了上游出现的亏损,再加上其他业务增加的亿美元以及房地产的收益,1986年的纯利润反而比1985年增加了79亿美元,达到了创记录的亿美元(李宏勋、张义忠、赵玺玉,2000)。
在承担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形势下,石油企业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跨国石油公司已把编制和发布公司责任报告作为一项举措。通过公司责任报告,跨国石油公司与和公众沟通,阐释自己的价值观,公布自己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业绩以及披露存在的问题。例如:英荷发表了《面对能源挑战——我们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所取得的进展》的报告;BP公司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回顾》报告,考察了公司在商务、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此,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石油企业责任内涵的改变要求石油企业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内部因素
结构不合理。的独特特征和的自然垄断性质,要求石油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以减少成本和降低风险。从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跨国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情况看,上、下游和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例平均为51:32:17左右(单洪青、,2007)。而我国石油企业的相关比例则极不合理: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拥有石油(上游)与和化工业(中下游),中石油主要是上游业务,中石化主要是中下游业务和,而则专门经营海域石油的采掘和运输。
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需要在优化炼油化工的地区布局、产品布局上统筹规划:中石油应当积极调整资本和资源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销售,化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配置及其比例关系,适度增加中游、下游规模,优化一体化。中石化既要努力扩大上游规模,又要注重在炼油与化工业务上进行调整,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的生产;要继续扩大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提高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展上游的发展战略,向中下游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世界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才能真正进入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通过方式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覃东海,2005)。
3.缺乏。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石油企业人才队伍有了长足进步,培养了一批骨干,人力资源总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正处于变革之中,我国石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两方面的人才:一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主要是指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通外语的高层次的复合人才;二是缺乏专业熟练的技术人才;以开发企业为例,仅占全部从业人口的%,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7;而初中以下的仍旧高达68%。
7.科技的进步。全球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靠高投入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技术进步已成为带动开发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世界各石油公司和逐步转变。纷纷采取加大科技投入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在地震、、油气开发、地面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的成果,为石油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如何在国际石油行业中立足的压力。如果油气勘探开发等长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得不到更新,我国石油行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将势必遭到淘汰。
7.缺乏应对等非商业性因素的能力。当前,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受政治因素影响极大,世界油气市场同时也是的场。世界上有潜力的大项目和有增长潜力的油气区多为西方大石油公司所垄断。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中国石油公司的行为常被资源国、竞争对手和国际财团所排斥。复杂的石油政治、军事冲突、袭击、等国际环境,将对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非商业性压力。而我国石油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很难完全排除这些政治性和非商业性因素的干扰。
2.国际油价波动风险大。我国实行的是一种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的油价定价机制,这种机制只是被动的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引入国内,却不能左右国际油价。在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作为石油市场的主体,石油企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冲击。近几年的油价高企给我国石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2001年,的上升,使中石化部门的生产成本增加亿元(,2001)。2005年中石化尽管前三季度共加工原油1,万吨,同比增加%,但受国内从紧控制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的毛利大幅下降,仅为美元/桶,经营亏损为亿元。2005年油价的剧烈波动使业由2007年的盈利208亿元变为2005年的近3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加工及业净亏277亿元。
石油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石油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等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对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已有专家对石油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国际先进经验出发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石油则很少涉及,而正如上文所述,形成并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公司薄弱、石油安全日益增大的国家来说,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战略无疑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3.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为增强整体实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进行了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成了如埃克森、BP科阿科、英荷、菲纳等优势互补、的超大规模石油石化公司。这种发展态势增强了这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实力。通过,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它们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产值,其贸易量和金额超过了全世界的2/3,并拥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先进技术。同时,随着WTO对能源开放承诺的逐步实施,跨国巨头已经开始加紧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中国石油行业最主要的几家企业,如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在海外市场上市,就吸引了、BP、等巨头的入股。这就使得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位和中国石油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的发展状况和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应以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体系。文章对的必要性、竞争的环境和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因素
(三)加强石油管理是履行石油的需要
随着经济加快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就业、赚取利润和缴纳税收等基本功能,而是更希望企业有效地履行,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生态、维护、扶助社会、参与、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和义务,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迫使企业在考虑其利润因素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司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实现,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不仅要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和中体现对的承担,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到的全球推广运动之中,使公司利益与公司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运动已经成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保障生产安全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捐助社会公益、保护等。也就是说,企业要得以可与发展,仅仅考虑对股东负责、承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一、石油公司加强的必要性
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的大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在 下,行业主体的竞争力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决定于石油的大小。因此,加强我国石油十分必要。
(一)加强石油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加强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必须通过加强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加强石油管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石油安全状况日益恶化,石油安全不断增大。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石油越来越高。2003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2007年突破70%大关,达到%,2005年则达到了%。据(IEA)预测(2002),我国到2010年石油进口将达到61%,达到70%。同时,不合理的定价模式也使得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危险。据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1吨折合为桶),而进口达到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据总署公布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高涨,中国进口和比去年多花192亿美元以上。同时据世界最大的估计,如果每桶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可能减少个。由于中国是东亚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从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日益增大和的频繁波动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极大的。而在中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作为国内石油“”,垄断着国内石油市场。在2005年,全国共生产亿吨、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其中三大公司的原油产量共为亿吨、天然气产量共为亿立方米,占全国比例分别为%、%。公司的国有性质和在国内石油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责任。而这又取决于企业的总体实力。现阶段,企业不论是在还是在实力和上,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2002;杨嵘,2007;王育宝、吕璞,2005)。在跨国石油公司已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的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企业要想在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尽可能多地参与分享国际和市场,必然会面临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因此油企业可以以国际跨国石油公司为标准,加快自身发展,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分析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制定、执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因此油企业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实现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