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气压带风带PPT课件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比北半球明显,30°S 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高低纬
间的受
热不均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异
冬夏季气? 压中心
热 气候 线间
替控制
带 热带季风 北纬10°~回归线 气候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30° 气候 大陆内部、西岸
终年受副高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带 地中海
气候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 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道 赤道低压 形成原因: 低






极地高压 热力因素 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因素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思考: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具有什么规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的成因? 3.大气环流的特点?
【归纳讲解】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成因: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高低纬 度间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输送和交换热量。
0°附近
热力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原因
(2)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
北半球 南半球 响气候)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带(2 个)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带(2 个) 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 带(2 个) 带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来的 暖湿气流在我国产生丰沛的降水,因而形成森林、草原景 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 水丰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 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 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干旱严 重,因而形成荒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与 雨期长短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在长江中下游 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 二至三熟;而华北、东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以 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有玉米、谷子、高 梁、大豆等。
地中海 南北纬300~400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冬季温和多雨,夏 气候 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交替控制 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
活动 探究 请同学们完成P39-40“活动”
3、全球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草原 南北纬10°~回归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七月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分布:
被切断的 气压带
7月 副热带 (夏季) 高气压带
亚洲大陆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原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冬季)
副极地 低气压带
(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气流 特点
极地高压 南北纬 90° 热力 带(2 个) 附近 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 南北纬 60° 动力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 南北纬 30°动力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赤道低气 压带(1 个)
热带 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0~南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雨季集
回归线之间大陆 和气压带、风带的 中,降水量大,分
东岸
季节移动
为旱、雨两季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热带 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0~回归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 全年高温,干湿季
线之间
风带的交替控制 分明
非洲中部、南美
巴西、澳大利亚 大陆北部和南部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 以和风北带半的球位为置例大,致与夏两季分偏日北相,比冬,季气偏压南带。
(点南带南,点北带北)
高低纬
间的受
热不均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异
?
一月
3、特点:反映大气运动的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 的平均状态。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单圈环流(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低压
赤道低压
形成原因:热力因素
高压
极地高压
低压
高 压
高压 低压
【活动】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33“活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南北纬400~600之间的 大陆西岸
终年受赤道低 压控制
终年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
终年受西风带 控制
全年高 温多雨
全年干 旱少雨
全年温 和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 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部
西欧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东南风
干热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 请同学们阅读探究P39案例1,并思考案例中 探究 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100之间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分布规律
成因
南北纬25°~35° 冬夏季风
大陆东岸
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 副高、西风带
大陆西岸
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成因气候特征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35°~55°大 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相关主题